APP下载

胡麻新品种陇亚15号选育技术报告

2020-10-13党照张建平王利民李闻娟齐燕妮谢亚萍赵玮

中国麻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胡麻品系抗病性

党照,张建平,王利民,李闻娟,齐燕妮,谢亚萍,赵玮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70)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等特点[1]。胡麻籽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ω-3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膳食纤维、木酚素、亚麻胶等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被誉为典型的功能食品[1-2],其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抗炎、抗肿瘤、预防癌症、保护视力、延缓衰老、美容减肥等功效[1-2]。胡麻籽还含有10%左右的天然植物胶,是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的绿色添加剂。胡麻纤维作为优质的天然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1-2]。因此,胡麻既是一种优质的油料作物,也是一种药、纤兼用的多用途作物。

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应用是保障胡麻产业持续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胡麻品种更新换代和改良,我国胡麻平均单产水平也不断提高。我国胡麻品种改良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近年来胡麻种植面积呈持续下滑态势。长期以来,胡麻产量水平低、种植效益不高,高产、优质、多抗、适宜机械化、商品化的品种缺乏,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研发与应用不足是限制胡麻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3-4]。

因此,针对制约胡麻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创新培育高产、高效、优质专用、多抗、广适、适宜机械化等的优良品种,加速良种繁育和推广应用,着力解决胡麻产业发展的品种技术支撑是促进甘肃及全国胡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高产、高含油率、抗病为选育目标,经过多年选育,成功选育出了胡麻新品种陇亚15号,并于2019年进行了品种登记(登记号:GDP亚麻(胡麻)(2019)620013)。

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1.1 亲本来源

陇亚15号亲本组合为“98019×86186”,原代号“99009-1-11”。杂交亲本“98019”(母本)和“86186”(父本)均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选育的丰产、抗病、综合性状优良的稳定品系材料。

1.2 选育方法

采用常规育种方法。母本品系“98019”丰产性好、含油率高、矮秆、生长整齐,但抗病性和生长势不强;父本品系“86186”生长势强、抗倒伏强、抗病性强、高秆,但丰产性和含油率一般。在选配亲本时重点考虑父母本的丰产性和抗病性及农艺性状的互补性,兼顾丰产、抗病和优良株型的同步改良。杂交后代经多年系谱选择、病性评价、系鉴定、比较和多年多点生态鉴定试验,保证了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和适应性。

1.3 选育过程

1999年组配杂交组合,于2000年种植F1代,自交繁殖,从F2代开始,在选种圃(行长2m)中逐代连续进行丰产、抗病优良单株选择;2010年决选生长整齐一致、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株行材料,提升进行株系试验(2 m行长,5行区,3次重复,病圃鉴定);2011年株系鉴定试验中群体整齐一致,高抗枯萎病,提升参加2012年品系鉴定试验(2 m行长,10行区,3次重复),该品种整齐度、生长势、产量、抗性等表现优异;2013~2014年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6.7 m行长,10行区,3次重复)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均在15%以上,推荐参加2015~2017年甘肃省区域试验(6.7 m行长,10行区,3次重复)和生产试验,两年20点次试验平均产量1873.35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7.94%,居参试品种第1位。

2 产量表现

2.1 鉴定试验

在2012年鉴定试验中,99009-1-11小区平均产量4212.71 kg/hm2,较对照陇亚10号(3822.69 kg/hm2)增产10.45%,增产达显著水平,居参试材料第5位。

表1 2012年鉴定试验产量表Table 1 Yield of identification test in 2012

续表1

2.2 品比试验

2013~2014年参加品比试验,其中2013年小区平均产量47.25 kg/hm2,较对照陇亚10号(40.95 kg/hm2)增产15.38%,居参试材料第2位;2014年小区平均产量74.25 kg/hm2,较对照陇亚10号(60.30 kg/hm2)增产23.13%,增产极显著,居参试材料第2位。由于2013年试验在出苗时遭遇霜冻,对出苗率造成较大影响,所以2013年与2014年产量差距较大。

表2 2013年品比试验产量表Table 2 Yield of variety comparision test in 2013

表3 2014年品比试验产量表Table 3 Yield of comparison test in 2014

2.3 区域试验

2015~2016年参加甘肃省胡麻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见表4。两年20点次试验小区平均产量为3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0号增产7.76%,居参试材料第1位。两年20点次试验中,有13点次增产,增产点占65%。

表4 2015~2016年甘肃省胡麻区试产量表Table 4 Yield of Gansu Province reginal trial in 2015-2016

表5 2015~2016年增、减产统计表Table 5 Statistics ofyield increase and reduction in 2015-2016

2017年在景泰县农牧业良种场大面积生产试验中,99009-1-11产量2259.3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亚13号(产量1717.20 kg/hm2)增产31.57%,丰产性、抗病性等综合表现优异。

3 特性特征

3.1 品质特性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检验结果表明,99009-1-11粗脂肪含量39.1%,脂肪酸组分含量:亚麻酸51.25%,油酸23.13%,亚油酸14.37%,棕榈酸6.03%,硬脂酸5.22;对照品种陇亚10号粗脂肪含量39.8%,脂肪酸组分含量:亚麻酸45.03%,油酸28.88%,亚油酸14.10%,棕榈酸6.22%,硬脂酸5.75%。

3.2 抗病性

2017年7月18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胡麻品种(系)99009-1-11在景泰试验地胡麻重病田自然发生的枯萎病田间病株率为2.1%,抗病对照品种陇亚10号的病株率为3.6%,感病对照品种天亚2号病株率为65.8%。该品种田间自然发生的枯萎病抗病性表现优异。

3.3 生物学特征

该品种为油用型品种,幼苗直立,花为蓝色,籽粒褐色。株高53.7~79.0 cm,工艺长度24.5~58.3 cm,分枝数 0.0~17.0,单株果数 9.5~32.0,果粒数 6.0~10.0,千粒重 6.0~8.8 g,单株产量0.29~1.98 g,生育期94~131 d。生长整齐一致,综合性状优良。

4 栽培技术要点

(1)轮作倒茬:根据当地种植结构与小麦、豆类等作物进行合理轮作。

(2)适期早播:一般川水地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为宜,高寒山区以4月中、下旬播种为宜。

(3)合理密植:山旱地播量45~60 kg/hm2,保苗375万~525万株;灌溉区播量75~90 kg/hm2,保苗525万~675万株。

(4)加强水肥管理:施肥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要足,提倡秋施肥,每公顷施农家肥30000~45000 kg,磷酸二铵225~450 kg;追肥要早,可结合苗期头次灌水或自然降雨每公顷追施尿素75~120 kg。灌水头水要足,二水应根据天气控制水量防治倒伏。

(5)病虫草害防治:白粉病的防治于发病初期,施用40%氟硅唑乳油112.5 g/hm2或43%戊唑醇悬浮剂225 g/hm2,兑水675 L/hm2进行茎叶喷雾。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防治可采用40%辛硫磷乳油进行土壤处理;蚜虫、菜青虫等地上害虫防治可于发病初期施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及时中耕锄草,杂草化学防治采用30%辛酰溴苯腈乳油1500mL/hm2与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900mL/hm2兑水675 L/hm2进行茎叶喷雾,防治最佳时期为胡麻株高5~10 cm。

猜你喜欢

胡麻品系抗病性
木薯UDP依赖型糖基转移酶14基因在木薯抗病性中的功能研究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白银市胡麻高产高效生产模式调查研究报告
平凉市胡麻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富硒多倍体蒲公英新品系”在太谷区试种成功
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梵净山地区野生树莓引种试验
大理州优质蚕豆新品系比较试验
胡麻情结
甜瓜枯萎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