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项目成果转化的实践教学探究

2020-10-13李雯雯宋姝漪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竞赛大学生

李雯雯,宋姝漪

(合肥学院 安徽合肥 230601)

1 大学生创新创业类竞赛项目成果转化的意义

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并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国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许多优质的平台,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竞赛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但大多竞赛项目无法完成向创业实践的进一步转化。

创新创业类竞赛创意转化为创业实践,有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个人能力。通过相关创新创业类竞赛,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对创业产生一定实践上的认知,而在创新创业项目向创业实践转化的过程中,则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完善创业团队建设和创新创业项目,同时能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减缓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创带就,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创新创业类竞赛创意转化为创业实践,有助于学校搭建出一个让创意走出去,资金引进来的平台,同时有助于学校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完整体系,巩固和深化创业教育理论,真正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

创新创业类竞赛创意转化为创业实践,有助于实现提升大学生竞赛创意转化率。能够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平台的真正价值,使竞赛成果获得实际效益,带动经济增长,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而减缓就业压力,服务于社会并发挥最大价值。

2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转化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2.1 创新创业的实践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高度重视,在国家的号召与帮扶下,许多高校与企业、当地科创园区共同建立了相关创新创业基地,高校也在校内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和创客空间,可是即使创新创业基地与空间的成立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空间,但是对于园区内空间内的项目而言需要更为完备的支持服务,能够提供包括孵化体系、培训体系、投资体系、职能服务体系、品牌营销体系在内的各种社会服务支持体系。[1]由此,许多较有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即使进入园区或基地内,后期抗风险能力仍旧十分不足。

图1 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2.2 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教师缺少实践创新创业经验

实践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而实践教学能力又受到实践经验的制约。[2]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任课教师未必具有相关创业经历、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经验,因此在讲授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时,难以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向同学们进行讲解,课堂内容较为空洞,同时由于教师缺乏相关实践经验,无法为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同学提出较为有效的指导与建议。

2.3 教学模式呆板,缺乏与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效结合

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所用教材未能及时进行改版和修订,教学内容滞后,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愈发明显,但现有教材内容主要以古板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贴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指导,缺乏与创新创业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类项目转化为创业实践进行引导和锻炼。

2.4 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在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中仍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以成绩为课程学习情况下定论。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没有融入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即便是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多是一带而过,知识讲授各种注重理论性,忽视了实践性。[4]由于许多高校将创新创业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类课程归集为一类,使学生乃至教师都将创业纳入就业的范畴。因而导致创新创业类课程无法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联系,致使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课程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未能起到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预期效果。

3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策略

3.1 确立合理化的创新创业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学都以课堂教学为主,基本上都是通过课堂讲授进行教学,因此高校应打破旧的教学理念,引入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例如“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创新创意与创业需求,提供更具有针对性、专业化的指导;再如“从专业角度出发”针对不同专业的同学设计相应的创新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现有的专业课程当中,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5]其次,学校也应对本校学生的整体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进行评估,制定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案。并通过逐步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增强,完善对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从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水平。

3.2 拓宽创新创业教学内容,由知识普及向实践深入

理论知识是基础,实践是理论的提升,在将创新创业教育课堂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同时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应该充分结合区域发展特点及需要,主动基于“双创教育”理念,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6],例如与合作企业进行合作,通过参观、调研或实习的形式,增加同学对企业的了解与认知、锻炼学生的专业与创新能力,丰富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此外,学校也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或地方的创新创业类比赛,或通过组织开展校内创新创业类竞赛,通过竞赛更为直接的模拟创业的过程,带给学生更为深刻的体验与收获。

3.3 打造更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创业教学内容

在创新创业教学中,不仅仅还将教学停留在课本,还需要根据高校自身学生的实际能力素质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与实践方向。例如合肥学院将本校创新创业实践成果与创新创业知识融合,由各学院具有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双优的教师参与编写。在授课过程中,引入本校创新创业的实例,不仅素材来源于本校更加真实具体,同时也能侧面鼓舞到有创业计划的同学勇于实践。也可通过邀请校内创业团队或邀请知名企业家分享创业经历、举办小组创业模拟等简单易行的方式,让同学更好的吸收课堂教学内容。

3.4 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迅猛发展,校内的创新创业课程也不一定拘泥于线下教学。尝试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的线上授课,不仅使授课与学习的时间安排更加自由灵活,也提高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效率。同时,当创新创业课程由线下转移至线上,突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模式,而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更能提升同学对创新创业的相关思考与学习兴趣。由此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便于教师通过平台一对一与学生进行交流,更有针对性地带领培养每一个创新创业点子,以灵活自由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帮助,使学生从线上获取所需的理论知识。

3.5 渗透专业,促进创业与专业的融合

如果专业素质培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无法产生交叉、融合,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知识与素质能力无法达到彼此互补与提升的效果,因此必须创业教育灵活嵌入专业教学中。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加入贴合本专业的创新创业训练环节,例如可设置创新思维训练、创新研究方法训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业体验训练等等。[7]

3.6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创新创业教学中的基石与保障。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中要采用灵活人才管理机制,激励更多的有能力有资历的教师加入到创新创业教学中来。高校一方面可以聘请校友企业家指导学生们的创业实践,为同学们传授更多创业经验。同时也要设计培养师资队伍形成长效机制,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积累实践经验,激发教师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创业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创新是人的一种发展能力[8]。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功转化为实践的教学应更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对课程体系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改变,最为重要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先理论,后实践”的思想,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再结合理论解决问题,将相关理论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竞赛大学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创新思维竞赛(3)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创新思维竞赛(6)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