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与对策

2020-10-12王佳

关键词:疫情防控新冠疫情

王佳

摘要: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社会经济。复杂的疫情走势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2020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活跃度趋弱,投资、消费和进出口需求均大幅下滑;部分产业停滞,工业产出不足。为稳定世界经济,全球主要经济体推出大规模经济救助计划。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兼之欧美等国陆续解锁隔离并重启经济,中国经济将逐步趋稳回温。

关键词:新冠疫情;疫情防控;复产复工;经济救助计划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经得到初步控制,各地、各行业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在积极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包括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在内的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60%,石油石化、通信、电网和交通运输等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开工率更是达到95%以上。此外,广大中小企业在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扶持和帮助下,正在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创新“共享”模式,抱团取暖,共渡难关。包括美国在华企业在内的众多外资企业也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开始有序复工,并表示“相信中国一定能很快战胜困难,继续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应该说,这场暴发于乙亥年末的重大疫情所带来的阴霾正在逐渐散去,庚子年的春天即将来到。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冲击和影响。今年又恰逢“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如何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目标顺利实现,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虽然目前疫情尚未结束,全面复工复产也面临许多困难,但是“中国终将战胜疫情”的基本判断不容置疑,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复工复产的节奏越来越快,中国经济“满血复活”的时间指日可待。在这一背景下,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系统评估疫情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并提出有效应对策略的时机已经成熟。

1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1地缘政策冲突的影响

最近这几年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冲突其实一直在以不同形式演化。“金油比”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指标,就是看一盎司黄金能够换来多少桶原油,因此是黄金和原油的相对比价。这个指标越高,代表黄金越贵;指标越低,代表原油越贵。金油比长时间均值在15左右。每当金油比上升到比较高的时候,通常都会伴随一次危机:1993年前后发生索马里战争,1997年前后发生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前后爆发次贷危机,2016年前后是英国首次宣布脱欧导致金融市场动荡。而当前的金油比已经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80—90区间。

1.2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我国外需面临的不确定性提高,而内需则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已经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程度不利影响,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尽管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限制各国对中国的贸易旅行,但疫情对中国外需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各国政府也纷纷采取相应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外需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且这种不确定性高度依赖于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各国的蔓延和应对情况。国内需求来看,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国内旅游业、娱乐业和餐饮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严重萎缩,叠加工业生产的停滞,导致投资性需求也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作为疫情防治配套产业的防护用品和医疗器材等产业需求激增,甚至出现大面积断货现象,同时由民众恐慌情绪引起的囤货和抢购现象也使某些日用品和药品需求暴涨。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被压缩的需求可能会在疫情结束后出现大幅反弹,并在特定时间内“集中暴发”,但近年来受到严格管控的房地产市场即使在疫情結束之后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原有的景气,致使国内需求出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

2疫情冲击催生的经济社会创新成长

2.1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后,中国流行病联防联控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传染源追溯、传播途径切断、易感人群保护、接触人员隔离、舆情信息披露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果断采取最全面最严格防控措施,快速有效地控制住了疫情,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在充分借鉴历次流行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重大疫情防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及时矫正和完善。比如,进一步健全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监测预警水平,快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科学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升突发疫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健全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强化产能动员、物资储备和调运保障,全面提高物资保障的组织效率和动员能力;此外,也进一步完善了应急人才保障、医药研发协同创新和疫情防控宣传教育等政策机制。

2.2继续实施积极适度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在有效扩大需求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已经逐渐放弃了过去那种大水漫灌式的总需求刺激政策,而是通过结构性刺激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温和的货币政策,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面对突发疫情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冲击,应该继续坚持积极适度的宏观政策,在扩大需求的同时,有效控制通胀风险,但是在具体的做法上可能需要更加大胆一些。首先,近年来我国的赤字规模一直在扩大,但赤字率始终维持在3%以下。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一方面,我们要继续通过减税降费的方式来降低企业的负担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另一方面,则要通过扩大政府基建支出和公共购买的方式来刺激需求,即在“节流”的同时“增支”。显然,赤字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应适度提高我国政府的赤字率,允许甚至是鼓励超过3%的水平,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其次,地方政府层面所面临的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缓解:一方面,继续上调地方政府发债尤其是专项债限额的上限,这不仅可以为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缓解地方政府的支出压力;另一方面,在保持房价稳定、有效释放购房需求的同时,适度发挥土地财政在缓解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中的作用,但是不能让土地财政成为房价上涨的导火索。

结语

总之,2020年爆发的新冠病毒作为外部冲击,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一季度供给、需求双收缩,经济下滑。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二季度以来部分指标显示积极向好,经济将逐步恢复正常轨道。以中国完整的工业门类,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巨大的市场优势,经济基本面和韧性等条件,再加上未来宏观政策陆续出台,将有效化解疫情风险,经济趋稳向好值得期待。

参考文献

[1]郑江淮、付一夫、陶金:《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消费经济》,2020年第4期。

[2]祝坤福、高翔、杨翠红、汪寿阳:《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生产体系的冲击和中国产业链加速外移的风险分析》,《中国科学院院刊》,2020年第3期。

[3]潘敏,周闯.宏观审慎监管、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金融稳定———基于贷款价值比的DSGE模型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9,(4):14-23.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新冠疫情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制胜机理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