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鹰”折翼波斯湾的分析与思考

2020-10-12张广政刘发磊阚欢迎

无人机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空防空雷达

张广政 刘发磊 阚欢迎

时值美国伊朗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之际,伊朗宣称在波斯湾击落美军“全球鹰”无人机,美军对此却略显被动,只能以“保留军事手段”为措词,通过加大经济制裁力度,施以冷处理。“全球鹰”无人机技术优势何在?伊朗采用何种手段击落“全球鹰”?对我军反无人机作战又有哪些启示?

2019年6月20日,伊朗官方媒体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声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击落美军一架RQ-4”全球鹰”无人机。该无人机于当地时间6月20日0时14分起飞,从霍尔木兹海峡飞往伊朗查巴哈尔,在返回霍尔木兹海峡西部地区时侵犯伊朗领空,进行情报收集和间谍活动。凌晨4时05分,该无人机飞越伊朗领土时,被伊朗“雷电”防空系统击落,地点是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库默巴拉克地区,位于德黑兰东南1200km,靠近霍尔木兹海峡南部,目前无人机残骸已被伊方寻获。

美军中央司令部也证实,伊朗击落了一架美国RQ-4A“全球鹰”无人机,实为美国海军MQ-4C“海神”无人机,是“全球鹰”升级版,但声明称当时该机在霍尔木兹海峡国际空域内执行任务,被伊朗地空导弹击落,是无缘无故的攻击。同时,国际许多主流媒体也证实了美军“全球鹰”无人机被击落,引起高度关注。MQ-4C“海神”

据美国海军协会网站报道,MQ-4C“海神”无人机,由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研制,由RQ-4“全球鹰”改进而来,被视作海军型“全球鹰”。该机重点加强海上侦察、监视和情报收集(ISR)能力,可以在20000m高空利用光电传感器和雷达跟踪海上目标。MQ-4C专为监视和追踪敌海军战舰、军机及地面武器而设计,有两架已于2018年部署关岛,可与现役P-8A反潜巡逻机协同作战,美军水面舰艇、地面部队甚至执行任务的战斗机,都能近实时收到MQ-4C”海神”收集的作战数据。

基本技术参数

MQ-4C与“全球鹰”基本型相比,作战性能得到全面提升。基本技术参数方面,MQ-4C最大起飞重量11612kg,翼展达35.42m,机长13.53m,机高4.33m,但不同版本机型,数值会略有变化。最大巡航速度750km/h,但飞行包线表明该指标应在800km/h以上;最大航程不小于25000Km,“全球鹰”基本型设计指标为25942km,但未经验证;任务载荷能力达907kg,比设计值小,可能有调整;续航时间超过40h,“全球鹰”基本型设计指标为42h,有些资料为38h。

技术性能改进

MQ-4C“海神”无人机,除装备和“全球鹰”一样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和光电红外传感器外,还加装远程对海警戒雷达,为美海军提供海洋和沿海地区的实时情报、监视和侦察数据,是美国海军的战略无人侦察机。除基本技术性能提升外,MQ-4C还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集中体现在任务载荷、动力装置、翼型设计等方面。

任务载荷改进。配备了多功能有源传感器海事雷达,美国海军专为海上监视任务定制包括一个用于低空探测多频谱光电,红外传感器和一台高空探测AN/ZPY-3有源相控阵雷达。AN/ZPY-3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360°全方位X波段扫描能力,单次扫描可覆盖5200km2,一架无人机飞行24h可覆盖7×106km2海面或陆地。该型相控阵雷达还具备逆合成孔径功能,可以自动绘制作战用的海图,并利用机载保密数据链,通过卫星向后方舰队指挥部、航母作战指挥中心甚至友军作战单位传送目标图像、相关作战数据以及全动态视频等关键情报。

动力装置改进。发动机进气道安装加热装置,防止高空结冰。

翼型设计改进。换装更加坚实耐用的机翼,能够在恶劣天气下迅速改变飞行高度。

典型作战样式

MQ-4C无人机通常与现役P-8A“海神”反潛巡逻机协同作战,协助后者跟踪并攻击敌军潜艇见图4。MQ-4C绰号为“海神”(Triton),古希腊神话中的海之信使,是海神波塞冬儿子,而P-8A绰号刚好是“波塞冬”(Poseidon),MQ-4C作为P-8A的马前卒,毫无违和感。

根据美国海军规划,未来将列装68架MQ-4C,协助P-8A探测中俄海军水面作战舰艇和潜艇,尤其是亚太地区,针对中俄海军舰艇的威胁将会显著提升,值得高度警惕。

分析伊朗击落MQ-4C的手段

MQ-4C“海神”无人机为大型高空长航时无人机,飞行高度在18000~22000m,只有具备远程目标探测跟踪能力、空防作战体系完备的国家,才可能击落该型无人机。伊朗作为区域性强国及有核国家,在与美国长期斗争过程中,不断加强自身防空体系建设和导弹装备研发制造,特别是反无人机作战实力较强。早在2011年,伊朗就曾捕获美军R0-170无人侦察机,令人刮目相看。此次击落MQ-4C无人机,即有伊朗军事实力使然,也有“全球鹰”本身短板所致。

致命弱点:航线固定、阵位确定

美国海军在波斯湾部署MQ-4C无人机,主要任务是执行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海域的海上侦察,是美海军掌握伊朗海军舰艇、潜艇和沿岸防空力量动向的重要手段。但长期以来,美军无人机的航迹规划和飞行航线却相对固定,如从波斯湾南部某基地起飞后,调整点位于基地西北方向约100km处海域上空,出发阵地调整点则在波斯湾中部海域,西北方向机动进入波斯湾腹地,经由伊拉克或其他友好国家领空,可直达地中海和东欧国家;东南方向则进入阿曼湾,至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执行任务。

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甘省,是美军对伊开展空中监视的重点区域。主要对伊朗军事活动实施监控,也收集伊朗防空雷达信号、分析作战参数等,特别适合MQ-4C执行任务。尤其是在油轮袭击事件发生后,无人机实施战场监视可提供实时战略和战术情报,收集伊朗在油轮袭击中的证据,对美国分析其综合作战能力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但在波斯湾海域,MQ-4C无论是向西北还是向东南执行任务,均是沿伊朗毗邻海域实施机动,给伊朗防空力量实施跟踪提供了巨大便利。在长期侦察与反侦察斗争中,按伊朗防空系统的估算,MQ-4C的侦察航线均在严密监视之下,甚至高度、速度和方向等飞行参数、起飞时间、开机时间、返程点位、返程时间等均在伊朗掌控之中。

图5显示伊朗对MQ-4C发出的两个警告位置来看,颇具深意。第二个警告点,就在被击落位置南侧附近,有理由推测,伊朗防空力量在第二个警告点就已经完成击落MQ-4C的所有准备工作,只是没有具体实施而已。不难断定,伊朗对MQ-4C的反制作战有充分预案和成熟战法,并经过周密反复演练,从装备操作使用程序、搜索雷达开机、导引雷达照射等环节,均已做到驾轻就熟,万无一失。此次击落无人机,只是伊朗军方不计其数的反无人机演练中最真实的一次。

不仅如此,为进一步精确掌握美军无人机行踪,也不排除伊朗采用有人机伴飞方式,在其合法领空合适高度,对“全球鹰”实施全程跟踪,为地面防空力量报知目标定位和信息。

赙命短板:编队飞行、挑衅侦察

MQ-4C无人机与P-8A反潜巡逻机协同执行侦察监视任务,是美军“全球鹰”作战使用的典型样式。如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在2019年1月8日就曾报道,美军一架RQ-4B”全球鹰”与P-8A反潜巡逻机在克里米亚海岸联合执行侦察任务。无人机于当天早晨从意大利锡戈内拉空军基地起飞,前往顿巴斯分界线,当天晚上沿俄罗斯黑海开展侦察,抵达距离塞瓦斯托波尔海岸线33km处,于23点飞回驻地机场。而P-8A始终与该无人机保持一定距离,在克里米亚海岸空域附近与全球鹰保持联络,并于莫斯科时间22点50分结束任务。

上述两种机型均为超大型航空器,暴露特征较大,且飞行速度相对较慢,MO 4C巡航速度约为600km/h,P-8A巡航速度为700-800km/h,自卫能力较弱,反侦察能力有限。其中P-8A是一款多功能型飞机,主要任务是情报收集、战场监视和水下目标侦察,同时具备有限反潜战、反水面舰艇作战能力。

海军型MQ-4C“海神”与只能执行高空侦察任务的“全球鹰”不同,在天气不良情况下,发现可疑目标后,需下降至5000m高度,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通过合成孔径雷达,识别军舰、货轮、渔船,或者是浮出水面的潜艇。因此,根据任务不同,需要下降高度对目标实施详细侦察,飞行高度可能时高时低,巡航高度可能为中高空。

同时。美军“全球鹰”有时为进一步施压,可能会在接近敌边境线上,采取S形“挑衅型”侦察航线,短暂进入对方领空,实施“侵入式抵近侦察”。这种“赙命式”侦察行为,也给作战对手留下有隙可乘之机,伊朗极有可能就是把握住这个短暂可乘之机,取得击落“全球鹰”的战果,并快速寻获该机残骸。

势在必得:反无人机战法娴熟

伊朗此次成功击落“全球鹰”无人机,可谓是畜谋已久,其曾多次或以协助盟友名义,对美无人机实施反制作战。美国军方最近证实,伊朗此次成功的前一周,就曾试图击落一架美军无人机,而且与伊朗结盟的胡塞武装组织,也于2019年6月6日在也门成功击落一架美国无人机。

实际上,反无人机作战一直是伊朗部队重点演练科目之一,也是其非对称作战的重要支点,是伊朗实施军事外交的重要手段。早在2011年12月,伊朗就在其东部边境城镇塔巴斯附近,成功捕获一架美军R0-170“哨兵”无人侦察机。该机为美军当时最先进隐身无人侦察机,处于试飞定型阶段,高度保密,迫于压力,时任总统奥巴马索要该机残骸未果,处于极端被动状态。

此次击落“全球鹰”,伊朗准备充分,势在必得,对美军无人机行踪可谓了如指掌,如升空时间0点14分、经由霍尔木兹海峡飞往查巴哈尔的机动路线、返航时间4点05分,经过伏击点伊朗南部霍尔木兹甘省库默巴拉克地区返程路线与时机,并在其进入领空附近,发出两次警告,意味深远。

手段多样:高空作战体系完备

“全球鹰”最大优势在于飞行高度高,高达18000~22000m。要想将其击落,不仅要有完善的远程目标搜索与雷达制导体系,还要具备中高空,甚至超高空防空作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反观伊朗,上述两个基本条件均具备。

中高空作战,伊朗不仅装备有俄制S-300防空系统,还列装了国产“科达德”(Khordad)型防空导弹。俄制S-300防空导弹,具有超远射程能力,可击毁300km距离内任何目标,完全具备击落“全球鹰”能力。但伊朗军方此次言称,是“雷电”防空系统中的“科达德”|||型(ThirdofKhordad)击落了美无人机。

“雷电”防空系统,是伊朗于2012年9月部署的国产中程公路机动型防空系统,作战目标主要为战斗机、巡航导弹、智能炸弹、直升机和无人机,并专门针对美国战斗机进行优化,有效增强了伊朗防御能力,并与“巴伐尔”373型远程防空系统形成梯次搭配。“雷电”系统是俄制S-300伊朗版本,配备“小鸟”拦截导弹,跟踪和打击的目标范围在50km之内,高度在25000~27000m之间,完全具备击落“全球鹰”能力。

据2014年5月伊朗公布数据,“雷电”共有4种不同配置:“科达德”型配备新型“小鸟”-2B拦截导弹与相控阵雷达,射程105km,具备同时攻击4个目标能力;“塔巴它尔”型配备“小鸟”-2A拦截导弹;“阿拉姆”型配备光电跟踪系统;“雷达”-2型配备光电系统,射程80km。可以断定,伊朗击落“全球鹰”的地空导弹手段,选择方案不少,国产“科达德”地空导弹和俄制“萨姆”导弹等都具有相应能力。

启示建议

近年来,美军重心逐步向太平洋倾斜,正携手日本和韩国对亚太地区实施无人机抵近侦察和战略讹诈。充分做好反“全球鹰”作战军事斗争准备,是我军面对现实、无法逾越的不二选择。

美军在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部署“全球鹰”后,日本、韩国均与美军签署协议,引进“全球鹰”实施协同侦察和情报共享。随着日韩两国“全球鹰”的交付使用,美军已实现“全球鹰”基地大幅前推部暑,对我国战略安全形成极大威胁。此次,“全球鹰”折翼波斯湾,有许多经验值得分析与思考。

反“全球鹰”作战无路可退

自2010年以来,美国、日本和韩国在“全球鹰”军购、部署和作战使用上合作日益紧密,安全威胁形势空前。具体表现为,美军把部署在关岛基地的两架“全球鹰”转移至日本青木基地;2018年4月,日韩达成协议,依据2014年美韩国军购合同,美国将向韩国交付4架“全球鹰”;2018年11月,日美签署合约购买3架“全球鷹”无人机,价值4.899亿美元,包含3架装有增强型集成传感器组合(EISS)的Block30型“全球鹰”无人机,以及两个地面控制单元、备用零件与支援设备和项目服务。

按“全球鹰”基本型航程14000km、续航时间28h计算,已能完成中国西北腹地的全域覆盖,新型升级版“全球鹰”还具有较强的隐身性能和一定的反侦察能力。美日韩建成了西太平洋无人机侦察体系,有多达9架“全球鹰”,美不仅完成了日韩“全球鹰“部署,还计划于2026年在澳大利亚部署6架“全球鹰”,从印太两个战略方向对我形成实战威胁。研究“全球鹰”作战运用战术规律与使用特点,对其实施远程预警、跟踪定位、打击摧毁,是今后“全球鹰“反制作战的重中之重。

反“全球鹰”作战有机可乘

部署于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的“全球鹰”无人机,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对我国周边及俄罗斯实施抵近侦察的马前卒,在长期斗争过程中,其作战使用特点规律明显,短板弱项也尽显无疑,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航线固定、调整点一致。通常为凌晨起飞升空,调整点位于台湾岛东南400km处(4~5h时航程),展开点距离调整点约600km左右(1h航程),北向前往朝鲜半岛方向,南向前往南海方向。这种固定路线飞行方式,为守株待兔式设伏打击提供了可能。

二是编队飞行、暴露特征大。“全球鹰”实施侦察过程,编队飞行通常有P-8A巡逻机,甚至有E-2C预警机协同作业,三者均属超大型航空器,雷达反射特征强,难以隐蔽作战企图。这种编队飞行方式,为远程目标探测预警提供了极大便利,即使探测不到“全球鹰”,但只要有反潜巡逻机或预警机编队在相关区域执飞。其附近有“全球鹰”活动的概率相对较大。

三是翼展大、速度慢、机动规避困难。“全球鹰”翼展接近40m。这种大翼展气动设计,对机翼强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决定了“全球鹰”不可能实施快速机动,其最大巡航速度仅为750km/h,巡航速度为635km/h。以机动速度650km/h,转弯坡度角20。概略计算,其转弯半径约为15700m,一旦被导引雷达锁定,很难以机动规避方式脱离威胁,只要雷达开机时间合适,从性能数据分析角度来看,“全球鹰”基本难逃被击落的下场。

四是战前准备复杂、暴露征候多样。“全球鹰”执行任务时,战前准备工作复杂,涉及到指挥协调、空域许可、气象保障、通信管理、空中交通管理等。特别是空域许可,需要和跨域国家进行协调,多通过外交手段进行交涉,空中交通管理,则需要与国际民航组织或其他管理机构进行协调,上述行动多会暴露“全球鹰”活动的蛛丝马迹,为对手掌握其任务时间、航线节点等提供可能,只要善于利用多渠道情报手段,甚至外交法则,均会有助于提高对关岛“全球鹰”的掌控,实现提前预警。

反“全球鹰”作战有章可循

反“全球鹰”作战,最大的难点在于高空作战。如何捕获目标、雷达导引、空中攻击等,所有动作必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导致功亏一箦。战法运用、装备操控都必须做到极致,方能出其不意,一招制敌。

实际上,我军防空部队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5次成功击落美制U-2高空有人侦察机的成功经验,对反“全球鹰”作战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961年,美国将两架U 2型高空侦察机运至台湾,此为当时飞行高度最高、性能最为先进的高空有人驾驶侦察机,被标榜为U-2不可击落。美台当局使用U2高空侦察机,凭借其20000m高空优势,横行其道实施侦察。我防空力量有限,高射炮兵无能为力,便从前苏联进口5套高空远程防空导弹“萨姆”2,组建了第1批4个地空导弹营,针对U2作战使用规律与特点,在1962A1965年间击落4架U2侦察机,1967年使用国产“红旗”2地空导弹,第5次击落U2侦察机。据统计,全世界共击落的7架U-2高空战略侦察机,其中5架是被我防空部队击落。

此外,我军航空兵部队的反无人机作战也是战功卓著、经验丰富。越战期间,美制“火蜂”(Firbee)高空高速无人机飞行高度达18000m,超声速飞行,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多次入侵我国领空,实施侦察。由于当时无人机对我军来说是新生事物,反无人机作战也无从谈起,地面高射炮兵也是无能为力,只有依靠航空兵部队实施击落。但“火蜂”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也超出了歼-6(歼-6改)的极限飞行高度,难度极大。但通过几次尝试,总结出“压航迹飞行、快速拉升、迅速开火”的“近战快打”战法,效果非常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共取得击落21架“火蜂”无人机战果。上述利用航空兵和地空导弹部队,击落高空U-2有人驾驶侦察机和“火蜂”无人机的实战经验,是实施反“全球鹰”作战行动的宝贵经验,借鉴意义重大。

反“全球鹰”作战方能有备无患

击落“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是反无人机作战领域的制高点。不仅应有效化解“全球鹰”高度优势和隐身优势,解决远距离目标探索与雷达导引问题,还要在寻求合适的战法、把握合适的战机上下功夫。此次伊朗成功击落MQ-4C无人机,不仅在战法上下足了功夫,更是在战机把握和目标选择上,做到了天衣无缝,只打无人机,不打有人机,斗争有理有节,打得美军措手不及,刹羽而归。

作战是思维对决,关键因素在于人才,战法创新、战机把握、目标选择等均需要综合权衡,方能在非对称作战中取得先机。60年前,我军技术差距明显,战法创新是唯一可行手段,地空导弹营独创的“近战快打”战法,就是出自技术骨干的提议,大胆革新前苏联地空导弹操作模式,运用新战法成功击落加装电子预警规避系统的U-2侦察机,从雷达开机,到导弹发射,至击落敌机,仅需8秒时间,敌机毫无反应机会。

目前美军军事实力超群,全球无任何他国军队可以匹敌,非对称作战形式将长期存在,反“全球鹰”作战是全新课题,必须要有伯乐良马精神,重新打造合适战法并把握合适战机。目前我军装备技术水平与美軍的差距。远比20世纪60年代要小得多,只要在选人用人上做好功课、战法训法上苦练内功、战机把握上拿捏有度,方能做到有备无患,必将在反“全球鹰”作战上大有作为。

猜你喜欢

高空防空雷达
高空走绳
弈语
隐形飞机哪里躲
高空缆车
不要高空抛物!
高空莫抛物
首部BUK—3M“山毛榉”新型防空系统已交付俄陆军
班上的“小雷达”
能分身的雷达
蒙住雷达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