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粉画与其他画种的跨界融合思考

2020-10-12冯卫军

艺术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绘画语言跨界融合

摘要:在当今艺术的发展趋势下,画种间的跨界融合已悄然形成,本文从粉画与水彩画、中国画、综合材料绘画以及油画的跨界融合入手,浅析与探索当今粉画和其他画种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融。

关键词:粉画;跨界融合;画种交融;绘画语言

中图分类号:J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8-00-04

粉画的历史要追溯到旧石器时期,当时的人类用烧黑的木炭、赭色的黏土在洞穴的石壁上画上奔跑的动物和人的形象,留下了人类的最初记忆;到了中世纪,艺术家们用自制的色粉条来作画,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大师都用色粉画素描或进行小稿创作;17世纪以后,粉画在艺术家当中流行,从单色的素描逐步发展到着色素描、三色素描(黑色,赭色、白色三色),这可以认为是粉画的诞生;18世纪粉画飞速发展,布歇、夏尔丹、卡列拉、拉塞尔等大师都是粉画高手;到19世纪印象主义的崛起,粉画这门画种受到许多大师的推崇,德加、卡萨特、劳特累克、拉图尔、维亚尔等用粉画画出了许多旷世名作;在我国,粉画在民国时期由法国传入,在当时受到许多画家的喜爱,李超士、徐悲鸿、颜文梁、潘玉良、陈秋草等画家都画粉画,有的画家专门从事粉画创作;20世纪70年代粉画在沉寂中获得新生,在丁正献、杭鸣时等粉画家的努力下,中国的粉画创作走上了正轨,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粉画创作主力军,直至现在粉画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模式。

在当下画种之间的跨界融合已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跨界就一定是有“界”的存在,这种“界”就是分专业、分科、分领域,而画种的跨界就是将某一画种的创作方法、状态延伸至其他画种。而粉画也在跨界融合中得以进一步发展,粉画与其他画种的交融推动了粉画创作朝着全新的审美框架成长,使得色粉画的特性得以进一步拓展、延伸,呈现出新的面目。下文将介绍粉画与其他一些画种的融合。

1 粉画与水彩画的融合

水彩画始于14世纪的欧洲,16世纪德国的画家丢勒开始用水彩描绘自然。18、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得到迅猛发展,出现了桑德比、格尔丁、透纳、康斯泰布尔等大师,欧洲其他国家的水彩发展也很迅速,瑞典的佐恩、美国的怀斯都是举世闻名的水彩大师。水彩画传入我国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后期,中国的水彩画开始兴起。现代绘画大师巴尔蒂斯说过:“艺术之所以为艺术,需要有技艺”,对技艺的忽视是阻碍水彩画艺术发展的主要原因[1]。一些水彩画家们积极寻求突破口,向其他画种学习,使水彩画语言更加丰富。不透明水彩(水粉画)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在那个时代被称为广告色。因为粉画传入我国较晚,所以很多人把粉画和水彩画、不透明水彩(水粉画)混为一谈,事实上它们所用的作画材料是不同的,所以它们是各自独立的画种。

粉画与水彩画的跨界基于两种层面:第一,技术层面的融合。粉画是干性画种,水彩用水调和,两个画种不能直接同時融合作画,但有另一种情况,用水溶性的彩色铅笔先行作画,然后根据需要,在彩色铅笔所画之处用毛笔蘸水渲染,这样既有粉画的效果又有水彩画色彩斑斓的模样,两者可以直接兼容并同时运用在同一幅画上。但很多情况下,两种画种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现,肯定有多有少、有前有后,有的画家会先在画纸上刷一层水彩或丙烯的底色,待底色干透后再画粉画,如辽宁画家林则军的系列作品《守望幸福系列·天伦之乐》,就是先用水彩刷底,待底色干后,再用色粉作画,有的地方留出底色,有的地方多层塑造,在丰富绘画语言的同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表现力极佳;也有的画家先用水粉作画,在完成前用色粉画出画面重点或点睛的部分,如陆庆龙老师的作品《高原红》,他先用水粉作画,待整幅作品完成前再用色粉饱和的颜色画出藏族人脸上的高原红及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饰,使画面熠熠生辉,极具震撼力。由于这样的“混搭”,画面的层次因此丰富,使观赏体验更佳。这两位画家都是吸收了两个画种的特点,取长补短,为我所用,相互映衬、包容并蓄,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使作品有了更为丰富的表现手法和不同凡响的张力。

第二,绘画语言层面的跨界融合。粉画从效果来看,它兼有水彩的艺术效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塑造和渲染方面有其独特之处,色彩丰富、绚丽、典雅。粉画可以直接作画,如用铅笔一样方便,而且色彩稳定、明亮饱和、不易褪色,可以画得强烈亦可以很柔和;水彩画是以水为媒介,依靠水彩笔中所含的水分使水彩颜料融合与渗化后再画到水彩纸上,可以做出各种肌理效果,具有通透的视觉感受。两者在大面积渲染上有异曲同工之妙。比如:上海水彩画家柳毅的《芭蕾少女》系列作品,就是表现在一个特定空间里的芭蕾舞女形象,人物的背景采用大面积渲染,且一气呵成,水色淋漓;而粉画大家杭鸣时老师的作品《芭蕾》,描绘一位芭蕾舞女翩翩起舞,其背景则是用深灰色粉条大面积挥洒涂抹,和水彩的渲染效果如出一辙。这就是画种之间的互相借鉴。

2 粉画与中国画的融合

中国画是用毛笔、软笔或手指,用国画颜色和墨在宣纸和帛上作画的一种中国传统的绘画方式,它追求神似、注重意境和水墨相融的韵味。粉画产生于西方,民国时期由李超士先生从法国传入我国,由于李先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开设了粉画课并积极传授和推广,带动了一批青年走进粉画的世界,其中有潘玉良、潘思同、陈秋草、颜文梁等,他们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一定中国画功底的本土画家。粉画传入中国以后,中国的粉画家们却或自觉或不自觉地画出了带有浓烈中国画味道的作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粉画的绘画语言被融入了中国画的元素而变得中国化了。如潘玉良的《顾影》,这是一幅女性人体的色粉画,一头乌黑长发的女子在眷顾自己的身体,这种充满自叙意味的作品带有很强的国画意蕴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李超士的花卉等静物粉画作品在构图、章法上均带有很强的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疏密有致、用笔繁简得当、线条流畅洗练、色彩艳丽协调;著名工笔画家蒋采萍的《少女》,用中国画中的写意笔法作画,用笔沉着果断,色彩清新明亮,用粉画刻画了一位青春活泼的少女形象,充满了浓浓的中国画味儿,使人耳目一新;《荷花系列》是蒋采萍老师的另一系列作品,其格调高雅,借鉴了粉画中用有色纸作画的方法,画家用白色色粉提亮了画中的荷花,将池塘中的荷花塑造得轻盈、洁白,她将色粉画技法与工笔画技法绝妙地结合起来,突破了固有荷花的表现勾染程式,使得画中的意境更加独特,是粉画和中国画兼容的典范。

3 粉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的融合

20世纪90年代,中央美院开设了综合材料绘画方向的艺术课程,有艺术家在海外学成归来开设工作室,从此,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走向正轨。综合材料绘画是用材料媒介通过剪切、拼贴等方式来制作作品。比如在画面上粘贴麻布、木料、金属、石膏、纸张、砂砾等,然后再用颜料作画。综合材料绘画颠覆了美术作品受到传统审美习惯的影响,对观者的审美观念进行了冲击。综合材料绘画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艺术家的喜爱与应用,还能满足观者对艺术审美的需求,在艺术形式与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式[2]。笔者创作的粉画作品《叠·G时代》和《脉系列之一》就是在综合材料绘画启发下用粉画材料创作而成。《叠·G时代》这幅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笔者曾经看到的一则报道,现代西方国家把电子垃圾倾倒在一些非洲等落后国家的土地上,人们燃烧废弃电子产品获取低廉的生活必需品,孩子们在垃圾堆中嬉戏、穿梭,空气、土壤和水被严重污染,当地人很年轻就因此罹患绝症……这些让笔者深受震惊,同时还联想到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也是国内外电子垃圾的倾倒地,于是,便想创作一幅作品警醒世人。作品以深棕红色为基本色调,以废旧手机、线路板、废旧耳机、废塑料、麻布等电子垃圾做出了综合材料效果再用粉画材料予以超写实的技法写生,最终完成了作品;《脉系列之一》是结合中国书法元素创作的,设计作品的灵感是源于中国书法草书里的“天”字,首先用胶水、立德粉、沙子等材料搅拌成一定黏稠度的材料,然后用大刮刀挑上调和好的材料快速书写在涂有白色底料的木板上,前后大约制作了十几幅,最终选出自己最为满意也最适合表达心境的一幅,待材料完全干透后,用丙烯颜料调出所需的颜色刷在材料表面,再进行调整,直到获得自己想要的效果,之后再用粉画材料对综合材料进行写生,从而完成作品的创作。综合材料是多种因素相结合的特殊肌理效果,既带有自然形态肌理又具有人工创造形态等多种因素,它强化了绘画语言,有其独特的材质美感和技术制作美感,也是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能表现出新生命所独具的纯粹性和爆发性,使观者获得独特的视觉感染力。这两幅作品视角独到,表现力强,给观者带来的现场感极佳。有些画家会先在画底上做出想要的综合材料肌理,待干后再用色粉作画,如才树的新作品《列岛渔汛》,画家先按照构图预先做好肌理,然后在已形成的肌理上用色粉材料进行再创作,画面苍茫、浑厚、虚实有度,有油画的厚重感,把北方渔民那种勤劳、粗犷、洒脱表现得淋漓尽致,震人心魄;画家赵柏辛的粉画作品《故土》系列,画前先在画上粘贴了一些特殊材料以丰富画面的艺术效果,再进行后面的创作,从而起到烘托渲染、相辅相成的效果。

4 粉画与油画的融合

目前公认的说法是15世纪尼德兰的扬凡·爱克兄弟发明了油画,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用亚麻仁油调和颜料,直接画在画布或木板上,所用的颜色一般经过两种以上的颜料调和而成,颜料在画布上干燥的时间适中,适合多层覆盖和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特有的光泽,铺色块是由暗到浅,笔触互相叠压,画面逐渐深入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色粉画是用方柱形、圆柱形的固体色棒或粉画铅笔在色粉纸或画布上创作,可直接在画面上混合颜色或者用粉画笔塑造块面,或用色粉交叉用笔,从而产生丰富柔和的色调,粉画借鉴油画的作画方法,能画出类似油画效果的粉画作品。比如:中央美院李晓林老师的粉画作品《开采光明的人》,此画是三联画,整幅作品充分展现了画家对矿工生存与生活环境的细致观察,画面描绘了五位矿工的形象,最左边的一幅是一位较年老的矿工,脸上沾满煤灰尚未洗去,脸的受光部用的颜色是土红和黄色,而灰面留出纸的原色,脸部刻画坚实有力度且体积感强,用色粉直接勾线的方法勾勒出袖子和衣襟的大致轮廓,双手用赭色、土黄、白色塑造,把这双历经沧桑的劳动者之手表现得恰如其分、惟妙惟肖。最左侧的条幅刻画的是两位矿工,前面一位正面观众,后面的半侧着脸,他们都在微笑,用淡土红做底色,衣服用黑色、深灰色勾勒,皮肤用赭色、暗红色、白色塑造,使人物形象有如油画般结实有力。中间的条幅也是描绘的两位矿工,一前一后紧挨着,前面的矿工穿白色上衣,作为整幅画的中心,胸口以上被矿灯照着,胸口以下到脚背光,画家用省略的手法,露出色纸的原色,画面虚实对比,韵味十足。后面的矿工戴深色帽子,穿深色衣服,隐在阴影中。李晓林老师多年来一直潜心粉画创作,矿工的题材与粉画材料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没有借用印象派丰富的色彩变化,而是把颜色归纳整合,在黑白灰色调中露出一些微妙色彩,使画面更有视觉冲击力。李晓林老师借鉴了油画的塑造方法,色块之间互相叠压,用色粉笔画出了油画的效果,整幅作品凝重、浑厚、老辣、真实,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是粉画粗犷率真的画法。而粉画古典画法和油画古典画法相似,它借鉴了古典油画的作画步骤,先选用合适的色纸,用浅咖啡色的笔勾勒出细致而准确的轮廓线,然后铺出人物暗部和亮部的色彩,对色彩的深浅、冷暖倾向稍作调整,接着进入细部的刻画,五官的精确化,色域、色块的衔接,在这个过程中可加入揉、擦等色粉技法,最后进行调整。比如:吴静涵的粉画作品《错位》系列作品描绘了一位藏族少女的形象,少女头披深灰色头巾身穿蕾丝白色上衣,眼睛刻画得清澈透明,皮肤红润两腮带有“高原红”,鼻梁直而微翘,粉红的嘴唇微微张开,这是吴静涵老师借鉴古典油画人物的表现手法,并加入印象派画家的用色技巧,有的地方颜色互相调和,有的地方颜色并置交叉,使人物遠看既写实逼真,近看又色彩丰富,把藏族少女恬静、温婉、美丽的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幅画充分展示出了画家高超的粉画古典绘画技巧,在质感、色彩、空间上与一些写实油画作品相比毫不逊色,让人叹为观止。

5 结语

从总的趋势来看,画种之间跨界融合是艺术家们一直在尝试探索并践行的一种艺术创作方式,这种融合让粉画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表现层面上都将有巨大的变化和提升,也给了粉画艺术家更广阔的创作天地。而每位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艺术表现风格,只要能做到融会贯通一定能创作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这也是每个艺术家的初心。

参考文献:

[1] 刘永健,唐晓明.水彩画创作教学[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6.

[2] 李响.综合材料绘画的材料美感和绘画表现[J].艺术教育,2014(04):163.

作者简介:冯卫军(1970—),男,江苏南通人,研究生,艺术硕士,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委会委员,南通市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研究方向:西画创作。

猜你喜欢

绘画语言跨界融合
浅谈王宏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