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飘出山歌来

2020-10-12棉花糖

学苑创造·C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山歌壮族南宁市

棉花糖

山歌是壮乡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是孕育壮山歌的沃土。曾经,在这里,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到满头白发的老人,对“四六联”壮山歌都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用山歌来传情达意、交流思想;而如今,“四六联”壮山歌已濒临失传。为了使壮族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从2015年起,南宁市上林县巷贤中学开设了“‘四六联壮山歌”校本课程。

据考证,“四六联”壮山歌源于唐代,在上林县的唐城唐碑里就有“四六联”壮山歌的“痕迹”。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被人创作加工,逐步形成独特的山歌格式。“四六联”壮山歌大部分都是歌颂上林县的风土人情,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歌词讲究平平仄仄;二,一句歌词只能有10个字,唱完第4个字后,要用装饰音、滑音隔开,接着再唱后面6个字,例如“山清水秀,南寧之后花园”,唱到“秀”字后就要加上或高或低的滑音来修饰,让曲调层次丰富,悦耳动听。目前“四六联”壮山歌在传统歌唱的基础上,增加了三声部唱法,丰富了山歌的表现形式。内容上,除了赞美本土的风土人情,还与时俱进,增加了时代元素,展现了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

巷贤中学把“四六联”壮山歌作为学校的文化艺术课,专门聘请了巷贤镇“四六联”壮山歌传承人韦有创为编外教师,给同学们讲授“四六联”壮山歌的特点,教同学们唱“四六联”壮山歌。

巷贤中学的同学们多是土生土长的壮家孩子,身上就有壮山歌的“基因”,再加上韦有创老师的悉心指导,同学们将“四六联”壮山歌演绎得亲切感人、热情洋溢,唱出了上林人的热情好客,让本土传统文化在歌声中再次绽放生机。

学校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传唱“四六联”壮山歌的具体措施:由班主任、音乐老师负责组织同学们传唱,由校团委负责组织参赛活动;以校园广播站为龙头,以班级活动为阵地,让同学们在校园内放声传唱山歌……

各个班级利用音乐课、班会课、课余时间来学习、传唱“四六联”壮山歌。韦有创老师还根据时代特点,创作了一些优秀的山歌剧,如《禁毒》等。山歌剧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形式多样,深得大家的喜爱,校园里经常回荡着师生们动听悦耳的歌声和开心的笑声。

学校还与校外民间社团“巷贤山歌文化园”一起开展壮山歌帮扶培训;部分老师、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巷贤镇山歌文化园”举办的各类壮民族文化文艺活动,如文化艺术节表演赛、县级歌咏比赛、“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比赛等。质朴的声音,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山清水秀,南宁之后花园;洋渡清光,一马平川万里;五湖四海,奔集客盖如云……”“四六联”壮山歌是上林县劳动人民的艺术成果,历史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艺术不该被世人遗忘。巷贤中学的师生们以传承为使命传唱“四六联”壮山歌,让壮族的艺术瑰宝响彻苍穹大地,声声动人,生生不息。

知识链接

“四六联”壮山歌,如今仅存于南宁市上林县巷贤镇,它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吕骥曾盛赞“四六联”壮山歌:“多声部民歌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文明的一种形态,像壮锦一样美丽。这些没有经过正规音乐训练的民间歌手通过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演唱形式,很好地展现了广西壮族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其中,别具一格的‘四六联壮山歌节奏严整鲜明,抑扬顿挫,富于韵味,朗朗上口,曲调与唱词吻合、和谐,可谓民歌中的瑰宝,其唱法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猜你喜欢

山歌壮族南宁市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Cat’s book》
秋姑娘来了
壮族迎客歌
苗山歌
山歌好比春江水
壮族山歌
相敬如宾
国画:唱支山歌
南宁市举办首届中小学古诗词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