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村施策 分类指导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2020-10-12刘振伟王倩

决策探索 2020年19期
关键词:界河冷库村级

刘振伟 王倩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之年。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西峡县农业发展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石界河镇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

2017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石界河镇在县四大家领导及县直部门的关心关怀下,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秉承“把根扎在产业上,把劲用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上,把效果体现在群众满意上”的工作理念,按照“四个同步走”的工作思路,即发展村集体经济与群众增收同步走,乡档与村档户卡规范同步走,村容户貌与个人面貌提升同步走,漏评错退与十类户筛查同步走,倾全镇之力,积极作为,脱贫攻坚季度排名始终保持在全县前三名,先后5次在省市县扶贫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特别是在补齐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短板上,石界河镇立足实际,盘活资源,超前谋划,推动村集体经济率先发展。目前,全镇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9个,其中达产项目13个,已建成项目16个,在建项目3个,贫困村项目覆盖面达100%,非贫困村项目覆盖面达80%。

理清思路,把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

由于石界河镇基础差、底子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因此,在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该镇始终坚持“三多三少”的发展思路,因村制宜,合理布局,牢牢把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

坚持“多造血,少输血”。克服“等、靠、要”思想,整合政策、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集聚资金、土地、资产等村集体经济发展要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内生动力,保障和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坚持“多渠道,少投入”。在资金筹措上,按照“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能办事”的目标,采取“项目带,社会投,财政补,集体凑”的办法,节约办事资金,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努力实现借力滚动发展。

坚持“多元化,少风险”。在投资结构上,按照“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理念,采取“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方式,探索多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村集体经济市场保有量和存活率。

多点开花,创新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从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伊始,该镇统筹“资产承包、设备租赁、技术合作”等举措,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争取资金建冷库,探索“筑巢引凤”创收模式。石界河镇发展食用菌和中药材产业起步较早,规模空前,香菇产业占农民收入的85%以上。但产业链条短缺,香菇产量大,冷库少,产销矛盾突出,鲜菇价格备受掣肘。针对这种情况,该镇立足市场需求,想方设法找资金,建冷库,搞出租,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7年,石界河镇走马坪村争取上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160万元,建成400吨保鲜库一座,已于2018年8月投产运营,通过招标出租,仅当年5个月就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8万元。2019年,石界河村争取上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在东街组新建150吨冷库一座,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创收6万元。小寨利用县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建一座100吨冷库,每年可创收4万元。通渠村利用县财政扶持资金30万元,建100吨冷库一座,新建标准化菇棚20棚,可增收5.5万元。2019年年底,这些冷库均取得预期收益。今年,小寨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投资10万元,建设40吨冷库一座,出租后可收益2万元。烟镇村、大坪村各争取项目资金,建设冷库一座,目前已招标,正在筹备建设。

整合土地建菇棚,探索“借鸡生蛋”创收模式。针对该镇香菇种植农户较多、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发展场地相对不足的实际,2019年,杨盘村投资12万元,采用土地流转的办法,将12户群众的坡耕地、荒滩地,按照每亩1000元左右的标准统一租用,实施高铲低平,场地平整,分片建设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高标准配套水、电、路、网等生产设施,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对当地菇农出租,以此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该基地占地7亩,建棚45个,每棚可存放3000袋左右袋料香菇,每袋收取0.5元租赁费用,每年创收5.4万元。通渠村新建标准化菇棚20棚,每年可创收2万元。今年,杨盘村利用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建设10个钢构袋料棚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该项目投资10万元,每个钢构袋料棚长11.8米,宽5.5米。

挖掘人才强服务,探索“技术合作”创收模式。人才是第一资源。该镇围绕“菌、药、果”三大主导产业,针对一些资源贫乏、基础薄弱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和挖掘一批種植专业人才,通过提供有偿技术服务,走技术合作之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陕西汉中市洋县大力发展袋料香菇种植项目,但缺乏产业技术指导。该镇走马坪村积极与洋县金水镇合作,在金水镇牛角坝、战房村等4个村建立“菌果药”专业合作社试点,安排专人担任金水镇技术顾问,全程指导香菇产业发展。2019年3月1日,双方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第一批试种袋料香菇19万袋,每袋收取技术服务费1元,扣除技术人员工资及经费0.8元,净收益0.2元,仅此一项,走马坪村集体经济增收3.8万元。今年金水镇将扩大种植规模,走马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用活政策赚补贴,探索“生态增值”创收模式。石界河镇拥有林地面积17.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2.6%。该镇紧紧抓住省林业厅每亩中幼林抚育补贴190元的机遇,积极争取中幼林抚育项目,通过村委会购买服务,组织村民对辖区天然林进行修枝抚育,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据测算,每亩扣除村民施工费用和参加意外保险费用约110元,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创收80元。2018年,小寨村发展中幼林抚育1000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6.5万元;通渠村发展中幼林抚育520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4万元;2019年,杨盘村发展中幼林抚育511亩,村级集体经济创收4万元。

盘活资产搞经营,探索“资产承包”创收模式。该镇借助当前清产核资的有利时机,盘活集体房屋、场区、设备等闲置资产,通过租赁、承包等形式,变“废”为“宝”,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石界河村通过公开招标,把一座60年代修建的水电站进行承包经营,每年收取承包费用1万元。同时还把4间3层集体门面房租赁给个体工商户自主经营,每年收取房屋租赁费用1.2万元。

发展光伏联电网,探索“绿色产业”创收模式。该镇按照“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用驻村第一书记项目资金,在卫生院、学校、村部顶楼等闲置区域,积极推进贫困村光伏扶贫项目建设。2018年,杨盤村、通渠村、小寨村三个贫困村和烟镇软弱涣散村,分别投资24万元,建成4个40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每村年可创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以上。

引进中华蜂做养殖,探索“甜蜜事业”创收模式。该镇位于山区,植被覆盖率高,境内无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气候优越,且该镇种植大量山茱萸、天麻等中药材,蜜源特殊,大部分群众有养蜂基础,发展养蜂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力推动养蜂“甜蜜事业”,不仅绿色、环保,经济效益也十分丰厚。2020年,通渠村投资10万元,在南沟组养殖120笼中华蜂,西峡县天正蜂产品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每年预计收益2.5万元。

技改补助村入股,探索“技术创新”创收模式。争取县食用菌协会技改补助项目,为河润制棒厂投资50万元用于技术升级,新建现代化常压灭菌仓4个,大大提升了灭菌效果。作为制棒厂所在地的冬青树村,每年可获得5万元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健全机制,强化村集体经济发展保障

建立激励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当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奖励现金3万元;对收入达到3万以上的村,奖励现金1万元。目前,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万以上的村6个,占比67%。

出台优惠政策。在项目建设用地上,打破区域界限,实施跨村征地,破解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全力保证用地需求。

优化服务环境。实行大员上前,现场办公,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主动牵线搭桥,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石界河镇努力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做法带来以下启示:第一,党建引领是保障。只有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支部为核心,在村“两委”中充分吸收致富带头人、科技能手、回创人才、党员群众,才能充分发挥班子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民主决策是关键。只有用好用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村级“三资”管理,实行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比例和分配总量控制,才能防止集体资产分光吃净。第三,改革创新是动力。只有坚持创新引领,以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为契机,大力支持土地入股、技术合作、金融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才能取得更大突破。第四,项目建设是支撑。只有在发展模式上拓宽思路,大胆探索“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立足做大做强“菌、药、果”特色产业,提升招商引资的成效,才能引来源头“活水”。第五,自我“造血”是根本。只有在向上争取多方支持的同时,自觉实现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转变,既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勇气,又要有“功成必须有我”的担当,开拓思路,自我挖潜,才能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新动能。

猜你喜欢

界河冷库村级
为村级组织减负增效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黔东北地区南华系两界河组CIA指数特征及意义
善良不会被辜负
村级审计亟待加强
中俄界河黑龙江主要控制站设计通航水位研究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界河的鱼(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