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章太炎为何修订《三字经》

2020-10-12陈益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原名三字经章太炎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传统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仅一千几百字,它的内容却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方面,其核心思想则囊括了“仁、義、诚、敬、孝”。由于它浅显易懂,通俗易记,三字一句,朗朗上口,诵读时对于了解常识、传播国学,懂得历史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十分便利,所以被历代的人们奉为经典,不断流传。有人甚至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南宋人王应麟(伯厚),是《三字经》最初的作者。所以其历史部分,截至宋朝为止。随着时代的变迁,各个朝代都有人对《三字经》不断地加以补充和修订。比如清道光年间,贺兴思就修订了关于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共二十四句话。到了民国初年,著名学者章太炎(炳麟),也专门出版了一个《三字经》增订本,成为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流传最广的版本。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原名学乘,后易名炳麟。因为反清意识浓厚,仰慕顾绛(顾炎武原名)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称之为“太炎先生”。他是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一生著述甚丰。那么,章太炎究竟为何要修订《三字经》呢?

章太炎认为,假如用以教育儿童,今天的教科书都远不如《三字经》。显然,他是为当下的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水平下降而深感担忧。所以“重为修订,增入者三之一,更定者亦百之三四,以付家塾。”原作中的不少内容,他必须赋予民国时代特征。比如把原《三字经》后段的“上致君,下泽民”,改成了“上匡国,下利民”,正是跟上时代潮流的体现。

(摘自《海滨时报》 陈益/文)

猜你喜欢

原名三字经章太炎
艺事
常书鸿的原名及其两篇旧作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帮人不能犯糊涂
朗朗韵味话经典
老五
章太炎与臭咸蛋
章太炎与臭咸蛋
高士其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