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前质量控制对尿液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10-12方永科华安县医院福建漳州市363000

口岸卫生控制 2020年4期
关键词:尿液标本仪器

方永科 华安县医院(福建,漳州市,363000)

尿常规检查在肾功能检查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疾病诊断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常规检查项目。 尿常规检查属于简单且无创的临床医学检查常规项目。 通过尿液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为以后的诊断和疗效提供参考。 尿液常规检查内容包括尿液的颜色、透明度、比重、酸碱度、镜检和化学检查。 常规尿液检测应用范围广, 可在较短时间获得检测结果。 但在整个检测过程中,由于样本检测前步骤较多,容易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 尿常规检查作为医学检查的“三常规”项目之一,受泌尿、消化、内分泌等系统影响。 尿常规检查可发现早期肾损害患者尿中可见的蛋白尿成分或尿沉渣成分改变。 这一结果对临床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尿液分析仪问世之前,临床尿沉渣分析仍借助显微镜,需要对诊断数据进行手工输入,不利于临床快速诊断。 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测仪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新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检测精度,也提高了检测效率, 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改变了人工检测方法,可自动分析尿液的有形成份和化学物质。

然而,在体外尿液的有形成份和化学物质均不稳定,受到样本传送时间、温度、存放容器、样本量等因素影响,大大降低了化验结果的可靠性。 因此,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加强尿液常规检测分析前的质量控制[1-2]。本研究探析了临床尿液常规检验中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1 000 例临床尿液常规检验患者, 回顾性分析,根据质量控制实施前后进行分组,对照组400 例患者标本采取的是常规检验, 实验组600 例患者标本实施加强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纳入标准:因疾病或者其他原因需要接受临床尿液常规检验。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其他无法配合的患者。

其中实验组年龄在21~76 岁, 平均 (45.78±2.12)岁,其中男性350 人、女性250 人。对照组年龄21~75 岁,平均(45.21±2.21)岁,男性250 人、女性150 人。 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检验,实验组实施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 ①指导患者做好正确的标本采集工作,同时,选择合适的时间采集样本(一般在早上),样本量应大于30ml。 ②对护士进行培训,加强书写规范并做好样本采集、运输、交接、返还等各个环节的质控,样本及时送检。 ③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定完善的样品验收制度和合理的验收程序,确保整个检验工作按标准进行。 ④确保样本在2 小时内完成检测,若无法在2 小时内完成,则需冷藏或加入防腐剂处理,避免因储存时间过长造成假阳性。 ⑤实验室工作人员如果发现样本不合格,要及时退回并引导患者重新取样。 ⑥做好实验室质控,确保仪器正常工作。

1.3 观察指标

采用评分法问卷调查表评价检验护理满意度(0~100 分,越高越好)。 标本不合格指标包括,样本污染、容器不合格、标记错误、超时送检、样本量不足。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3.0 软件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予以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验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的检验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 (t=7.912,P=0.000)。 实 验 组 的 检 验 护 理 满 意 度 是94.52±3.26 分, 而对照组的检验护理满意度是190.44±2.15 分。 (见表1)。

表1 护理满意度比较(x±s)

2.2 标本不合格率

实验组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χ2=6.121,P=0.014)。 (见表2)。

表2 标本不合格率比较

3 讨论

尿常规检查异常可从颜色、透明度、尿比重、pH值、沉渣和化学成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正常尿色应为淡黄色或无色,但急性膀胱炎、泌尿系结石等患者会出现血尿,尿色为红色。 如果患者有黄疸,尿液颜色为暗黄色,甚至呈茶红色。 从尿液的透明度分析,正常的尿液应该是透明的,但混浊的尿液表明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结晶、血液、脓液等。 尿检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该病的诊断。 因此,加强尿常规检测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1-2]。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常规尿液检测仪器是自动分析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购买新型检测设备时, 应及时对设备性能进行验证,仪器达到使用标准后方可投入使用。 每次使用前都要对仪器进行校正, 制定完善的仪器质量管理制度,采取专人管理,定期维护仪器,保持设备的使用状态,提高使用寿命。 在检测结果中,如果检测结果不清楚,应用双目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分析检测。 以下情况需要进一步检验: 一是仪器分析为阴性潜血,镜检显示大量红细胞;二是仪器分析为强阳性潜血,镜检未见红细胞;三是仪器分析为阴性白细胞,镜检为大量白细胞;四是仪器分析为阳性白细胞,镜检未见白细胞;五是仪器分析为阴性蛋白,镜检红细胞、白细胞增多;六是仪器分析为亚硝酸盐阳性,镜检为细胞阴性[3-4]。 除了使用双目普通光学显微镜配合自动分析仪外,还要检查检测结果与诊断结果是否一致。 在常规尿液检查前,质量控制是提高尿液分析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手段。 只有提高尿液分析的准确性,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好的判断依据。

尿液检验能准确反映患者泌尿、消化、内分泌等系统的实际情况, 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尿检结果是否准确,关系到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进而影响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5-6]。 因此,提高尿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是临床实验室研究的目标。 检验前的质控,包括加强沟通,也就是加强患者、检测人员、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按照相关规定留取样本。 在检查中还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不合格的标本予以拒收,确保合格的质量,不断提高检查人员的质量水平和责任意识,使检查人员严格按规定执行。 造成尿检样本不合格的因素很多,严重影响了报告的质量和内容的真实性。 因此,在常规尿液检测前必须进行质量控制,以减少检测结果的误差,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7-8]。

该研究的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标本不合格率低于对照组。 其中,不合格的情况主要有标本污染、容器不合格、标本标记不清楚、超时送检、标本样本量不足,可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样品容易出现不合格的情况。 为了提高常规尿检的准确性,应尽量解决尿液不合格的问题。 采集尿样时,应尽量避免尿道口异物对尿液的污染,尽量缩短尿液储存时间,选择合适的容器并标记容器的外观。 在采集样本前,应要求患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如合理控制饮水、饮食、服药等。 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不应收集尿液。 送尿时间不宜过长,尿液应在室温下保存2 小时以上,如需长时间保存,应冷藏,冷藏时间不宜超过6 小时。 尿液一旦排出体外,其内部的一些化学物质会被氧化、降解等反应,从而影响尿沉渣成分和化学成分,因此应缩短检验时间。 此外,送检时要确保尿样与化验单相符, 容器标签完整、准确[9-12]。

综上所述,临床尿液常规检验患者实施加强检验前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降低样本不合格率。

猜你喜欢

尿液标本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现代仪器与医疗》约稿函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尿液检验标本留取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跟踪导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