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胜地与公共场域

2020-10-10曹化芝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旅游

摘 要:近代苏州怡园是顾氏的一所私家园林,其设计博采诸园之长,且独以字书闻名,颇具诗情画意。开园后,游客不绝,士女如云。集会宴客者、社团活动者、重大庆典者亦皆乐意假借于此,使其不仅为一方旅游胜地,且为地方社会一个重要公共场域。近代怡园社会功能的扩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苏州地域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市民生活的发展变迁。

关键词:近代怡园;旅游;公共场域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苏州古典园林多为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可居,可赏,可游。近代苏州怡园是顾氏的一所私家园林,其设计博采诸园之长,且独以字书闻名,颇具诗情画意。开园后,游客不绝,士女如云。集会宴客者、社团活动者、重大庆典者亦皆乐意假借于此,使其不仅为一方旅游胜地,且为地方社会一个重要公共活动场域。近代怡园社会功能的扩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代苏州地域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市民生活的发展变迁。

一、庄祠园林

怡园是苏州诸名园中建造最晚的一座,建于清同治、光绪年间。其前身为明代尚书吴宽故宅“复园”,清同治年间,由浙江宁绍台道苏人顾文彬购得,顾氏自绘园图,鸠工庀材,迭石浚池,栽花种竹,“精思伟略”,花费二十万两银子,用了七年时间才完工,“园成,遂甲吴下”。怡园取典于《论语》中的“兄弟怡怡”之句,蕴含着深切的敬宗睦族之意。据清末著名学者俞樾《怡园记》中的记述:“顾子山方伯(顾文彬),既建春荫义庄,辟其东为园,以颐性养寿。”民国《吴县志》中也有类似记载:顾氏春荫义庄在护龙街尚书里,清光绪三年(1877年)顾文彬遵其故父大澜遗命创建义庄,置田二千四百零八亩五分,并于庄内建设祠堂,东首园林名曰“怡园”。众所周知,义庄是传统社会救助族中贫弱的宗族的赈恤组织,祠堂则是宗族的祭祀机构。可见,怡园既是顾氏私家花园,同时也是顾氏庄祠的一部分。在苏州这种既是庄祠又为名园的还有不少,如盛氏的留园、汪氏的环秀山庄、贝氏的狮子林等。

在苏州林园中,怡园是一所具有诗情画意的文人园林,园中的联对悉由主人自集宋元词曲句,又取与众乐乐之义,任人游览。怡园以复廊相隔,区划结构上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以庭院建筑为主,西部则以水池为心,假山环绕,布局紧凑,手法得宜,形成集锦之式。怡园整体面积不大,约6000平方米,东西狭长。园中主要建筑有玉延亭、坡仙琴馆、四时潇洒亭、拜石轩(又名岁寒草庐)、石舫、石听琴室、金粟亭、面壁亭、藕香榭、锁绿轩、南雪亭、碧梧栖凤馆、画舫斋、小沧浪、湛露堂等。怡园吸收了其他著名园林的手法, 博采诸园之长,复廊仿沧浪亭, 假山学环秀山庄,水池效网师园, 旱船拟拙政园,洞壑摹狮子林等。

对于怡园之美,民间多有评论。若时人所言:“吴中园林各占一胜,若狮林之奇,环秀之精,寒碧之丽,网师之幽,或以泉石名,或以结构胜,或以宏博著,或以澹雅闻,而欲众妙并蓄诸美毕集者,当推顾氏之怡园。”

二、旅游胜地

在兵灾以前,每逢春秋佳日,苏州各园皆开门,“恣人闲眺,游客喜其水木清华,亦愿略解仗头钱聊补岁修之费”。自克复后,如留园、怡园等仍沿旧例供人游玩。按照时人看法,苏城游园之处有四,分别为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及顾氏所筑之怡园,“花木之胜颇悦时目,春秋佳日,解杖头钱数十文,不拘何者,皆得入门而揽其胜”。据《申报》所载: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二十二日久阴初晴,“阳和乍放,四处游人连袂骈舆而至者,如蝇如蚁,以怡园为最盛”,一取其新,一取其近;留园次之,二处衣香人影,类多裙屐少年。光绪庚辰年(1880年)四月,苏垣各处园林名花齐放,城内顾氏怡园、城外盛氏留园、黄氏狮林均于月初洞开园门,尽人游览。光绪十一年(1885年)三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怡园主人创设兰花会,“一时齐姜宋子蒋妹邢姨联袂掎裳,趋之若市,园前绣幰雕軿排停逾里”。从以上时闻记述,足见游者之众。

就传统的家训族规而言,女子是不准踏青游玩、看戏、入庙烧香的,否则会受到家法处治。如虞山庄氏妇人“如恣性越礼,游山观剧,赛神烧香,衒露体面,殊非士族家法,必曲谕以禁之”。不过,就《申报》中所记述的光绪年间怡园游客群体性别构成来看,似乎并不是这样,其时女子出游已司空见惯。如清光緒十一年饯春时节,苏垣各园万紫千红,“留园、怡园以及狮林、虎阜无不筍舆乘月,兰桨划波,士女如云,尽情游览”。其中尤以留园之牡丹台、怡园之兰花会游人最盛,“衣香鬓影,装点林泉”。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中旬的怡园,“亭台花木,曲折幽深,步步引人入胜,士女如云”。尤其迩时“天气清和,牡丹放后芍药齐开,游人结伴看花,日以数十百计,三五少年不免蹈轻浮习气,每见深闺弱质绣阗名姝,评头品足,肆其谐谑”。由上可见,此时的苏城女子已把不许踏青游玩的家规祖训抛在脑后,纷纷走出深闺,享受明媚春光。不过,相较民风的开放,政府则仍显得因循守旧。因怡园兰花会游客甚众,苏州“府尊恐男女混淆,不足以正风俗,爰示禁妇女不准入园游行,榜贴园门,阅日即扇影衣香一时绝迹,热闹道场顿变为清凉世界”。不仅怡园如此,其他园林的遭遇也大致相同。据光绪十一年四月初九日的《申报》报道:“官宪亦旋垂厉禁,凡城厢内外各园不准擅放妇女入内游行,并派差分往传谕,各园遵照宪谕,莫不奉令维谨,标贴园门。”

苏州“夙称清淑之区,生斯土者,气禀秀灵,性好游览”。不仅上流社会或富人喜欢游览,即便一般下层劳作人员也会抽空游览园景。光绪二十一(1895年)年四月十二日为立夏令节,所有手艺人俱停工作半天,下午出游,在留园、怡园、玄妙观等处领略风光,“人如蚁集,烟茶酒馆中亦较平时利市三倍”。

名人到苏,地方各界皆会安排至一些园林游玩,其中怡园也常在名单之中。1920年杜威博士来华讲演,六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旧皇宫吴县教育会演讲,下午由教育会长龚耕禹等陪同至护龙街顾氏怡园等处游览。1916年十月十六号康南海由锡乘车来苏,连日由汪钟霖陪侍,至木渎镇严园、光福镇玄墓山及天平山、观音山、虎邱山各处遍览胜景,又复至城外留园、城内护龙街怡园等处游玩。

民国时期,苏州已成了上海人休闲的主要去处。彼时上海已有到苏州的火车,可以当天往返,一些旅行社主打这种短时旅行业务,称之为“定期游览”。这种旅行方式颇为各界人士赞许,每次参加者甚为踊跃。据1937年五月一号《申報》上刊登的广告所载:中国旅行社游览团五月九日上午八时三十五分出发,当日下午九时廿六分返沪,费用每位四元五角(包括三等火车来回、人力车、午晚餐、游览等费),定额五十人,即日起报名,五月七日截止,额满得提前截止,游览虎邱、留园、西园、沧浪亭、可园、怡园、玄妙观、狮子林等名胜。

三、地方社会的公共场域

怡园花木幽深,亭台壮丽,春秋佳日游屐甚多,地方官绅常借之以宴宾客,使之成为地方社会公共社交的重要平台。光绪十四年正月十四日苏州府县于园中设筵款待田炽庭都转、钱君砚观察,次日各绅公请首府三县,越日则三县公请松江府恩诗农太守,“名园似画,冠盖如云,贤主嘉宾洵有相得益彰之乐”。达官贵人及社会名流莅临苏州,怡园往往是苏绅为之接风洗尘的地方。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晚,庄蕴宽都督莅苏,二十四日苏城各界特假怡园开欢迎大会,到者约千余人,并备午膳燕叙。1916年八月,苏常道道尹王萃林至苏,王道尹酷喜山水,吴县知事孙锡祺特假怡园内设席,款请王道尹。1926年四月三日,交通银行总理梁士诒至交通苏支行考察业务,银行界于四日午假怡园公宴梁氏。

官员离任或短时远行,饯行活动往往也在怡园举办。1914年,吴县知事宗加弥交卸在即,苏垣商会各领袖等于四月二十五号、县署全体人员于二十六号均在怡园先后设筵为之饯行。苏州阊门外省立第二农业学校校长王企华因将赴菲律宾考察农事,教员、学生特假怡园设筵公饯王校长。

甚至连一些重要的官绅会议有时也在怡园举行。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二十日,首府魁太尊曾会同三县设筵于顾氏怡园,公请绅士,会商本年秋灾启征各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十四日,苏州府何太守与地方官绅在怡园会议,商讨“平米价”“整顿巡警”“实行禁烟”等三大政。

各种社会团体也喜欢假怡园为集会之所。1913年四月一号,苏州民主党支部借怡园开成立大会。1923年,苏州社团“平社”第四次常会按例应在吴江举行,但吴江会员“以该邑素非繁盛,且餐宿草率”,故定于四月十八日在吴县假尚书里顾氏怡园开会。1923年九月二十日,苏州“群乐聚餐社”假座顾氏怡园举行二周年纪念,除社员摄影及演说外,尚有各种游艺以娱来宾。1924年二月,苏州家庭日新会“拟于春光明媚时,借花木清幽之怡园开成立大会”。

怡园也是商人们集议的去处。1918年五月,苏州皮箱业爆发包皮工匠索加工资风潮,平息后尚有改订行规要求,业主们则于二十六日晚假怡园开会集议对策。1921年,苏人朱松年集合股本一万元,创设美丰糖果公司,特订夏历八月二十二日在怡园邀集各股东开创立大会。1924年三月二十号上午,苏州电气厂邀集士绅,假址怡园,集议招股问题。

甚至有的男女青年订婚仪式也假怡园举行。教育家杨卫玉于1924年五月四日在苏州怡园与彭望芬女士订婚,教育界人士到者甚多。1933年八月八号上午十时,“杨蔚臣、杨道刚为长女验慧、舍弟浩明在苏州怡园举行订婚仪式”。无锡王起凤、顾毓瑛于1936年十一月八日在苏州怡园订婚。

作为一所与庄祠相连的私家园林,怡园自建成后即向社会开放,接纳游客,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从当时的《申报》记述来看,到怡园等园林的游园人数较多,且不分男女,这些文献为近代苏州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注脚。除却旅游外,近代苏州庄祠园林的社会功能不断扩张,从为一族服务转向为地方社会服务,成为上流社会、社会团体乃至一般平民的宴客、集会及社交平台,一定程度表明近代苏州市民社会的公共场域在不断扩展,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媒介作用也在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名园盛开[N].申报,1880-04-24(3).

[2]俞樾.春在堂杂文续编一[Z].清光绪九年重订本:16.

[3]吴游脞笔[N].申报,1885-05-22(2).

[4]名园宴客[N].申报,1888-03-14(2).

[5]庄士祯等.虞山庄氏续修世谱[Z].民国11年活字本.

[6]婚礼新志[N].申报,1924-05-06(20).

作者简介:

曹化芝,上海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区域文化史。

猜你喜欢

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旅游惊魂
一起去旅游
自己去旅游
旅游助脱贫 同步奔小康
以茶为媒 促旅游开发
从旅游看人的自我超越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