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市公园绿地布局分析评价及发展研究

2020-10-10吴承泽于嘉慧徐北辰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0年8期
关键词:城市公园长春市绿地

吴承泽,吕 静,于嘉慧,李 昊,徐北辰,兰 月

(吉林建筑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在大中型城市,公园作为绿色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工化的生态空间、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最主要的空间载体以及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交流的场所,同时也是增加城市景观、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合理科学的布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公园自身的综合效应,专业人士往往从城市公园的数量、面积、形态形状、结构等级以及可达性几个方面来对一个公园进行评价与分析。将城市公园、街边“微绿地”等与城市自然环境和城市道路绿地系统相结合,构造点线面、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公园绿地是打造城市绿色生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

1 长春市主城区绿地分布及可达性分析

1.1 城区公园的数量与规模

长春城市公园绿地基础条件较好,主城区现在共有90个城市公园,总面积约13 100 hm2(包括净月潭森林公园),公园规模从小到大分布不等,规模等级大致呈倒金字塔型。其中,5 hm2以下公园有26 个,5~10 hm2公园有31 个,21~40 hm2公园22 个,41~60 hm2公园4 个,60 hm2以上公园9 个,大公园少、中小公园多。

1.2 绿地分布

长春市城区公园绿地按面积分为6 类:小于2 km2、2~5 km2、5~10km2、10~20 km2、20~50 km2、大于50 km2,公园绿地总面积31 km2(数据错误,与前后文不对应),其中规模小于2 km2的绿地数量最多,其面积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的28%;大于50 km2的大公园有6 个,其面积占城区公园绿地面积的36%,总面积最大。旧城区公园服务区覆盖建设用地率高达82%,中心城区公园服务区覆盖建设用地率为45%,主城区公园服务区覆盖建设用地率仅有39%。

1.3 公共绿地景观空间分布[4]

长春市区公共绿地景观体系分成3 个层级,分别是公园绿地景观、广场绿地景观以及附属绿地、开放住宅区绿地景观,布局上形成了以斑块状绿地和基于水系的公共绿地景观开放空间等要素为特征的空间结构。以高新区为例,近年来,高新区不断针对公共绿地面积进行扩建,根据2016 年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区绿化覆盖率约35%,公共绿地景观用地面积为435 hm2,人均公共绿地景观面积为1 m2,公共绿地景观覆盖率相对较高。

2 长春公园绿地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1 存在的问题

2.1.1 可达性较低

研究显示,长春市只有约11%的居民能够在15 min 内到达公园,28%的居民能够在30 min 内到达公园。南关区和朝阳区公园的可达性最好,绿园区和宽城区次之,二道区最差,市区公园面积小,各行政区内公园数量与面积相差悬殊,分布不均匀,公园可达性和服务效果一般,各行政区服务存在盲区。

2.1.2 公园的数量和面积不足、分布不均匀

目前,长春市中心城区公共绿地约22 k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8 m2,相比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标准的10 m2/人尚有不足。城市中心区公园分布较多,而城市周边地区待开发的公园数量较少。南关区和朝阳区的公园数量多且面积大,路园区和宽城区次之,二道区的公园分布数量最少,主要是沿伊通河建成的亲水公园。

2.1.3 公园绿地区域供需不平衡

长春市现有公园大体上依据城市的主要景观、自然地势等指标进行了相应的配置,却忽略了公园绿地的布局与人口密度的适应性,以致现有公园的规模、布局与人口密度的分布情况完全不匹配。人口密度高、公园可达性低的区域较多。主城区有20 多条主要街道,包含城市40%的人口,这些地区的公园供给小于居民的可达性需求。

2.2 导致长春市公园布局不合理的因素

2.2.1 存在区位环境差异

长春市的南北方向被伊通河所贯通,将南关区和二道区沿东西分界开,因而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一些绿地公园内的河流与伊通河建立起了联系。伊通河西部有数量较多的亲水公园,生态环境良好,伊通河东部的二道区和北部下游的宽城区自然环境较弱,公园数量较少,生态环境较差,形成了明显的区位环境差异。

2.2.2 土地占用导致公园绿地缺失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脚步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向城市中心区,人口所需的土地质量与面积日益增加,公园绿地占城市的总用地面积在逐年降低。城市的不断更新,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开发为商业用地或住宅用地,而用于公园绿地的数量很少,致使无法形成统一连续的公园绿地系统。新开发规划的城市公园绿地较少,仅在各个开发区有少量的综合性公园作为景观节点零星分布。

2.2.3 城市公园布局标准还不完善

绿化率、人均公园面积、服务半径等是对城市绿地公园布局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其中绿化率只能片面地反应一个城市绿化的总体数量,并没有考虑到公园绿地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匀,忽视了公园的吸引力、使用人群和距离公园绿地远近的关系。

3 长春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及建设方向

公园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向公众开放活动场所以及可以游憩的公共空间,拥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可以起到健全生态,优化景观,降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作用。考察一个城市的整体环境和城市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是公园绿地的状态。

3.1 公园绿地布局规划原则

3.1.1 要做到因地制宜

对城市现有的自然水资源、历史遗迹及周边地区、森林保护地带、不宜建设地带等,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限考虑作为公园绿地。

3.1.2 要做到均衡

大、中、小型公园绿地应做到分布均匀合理,且要将公园绿地对周边的服务情况作为依据进行布局,以免出现新老城区“两极分化”的问题。

3.1.3 要多样化

在公园绿地功能和风格上实现多样化,与地域特色资源相结合,与城市景观形象塑造相结合,与街区特色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

3.2 城区公园绿地系统建设规划思路

3.2.1 做好大公园建设规划

规模大于50 hm2的公园是长春绿化的特色,也是生态效应最明显的贴近民生、深入人心的绿化建设,是城市绿化的核心骨架,如南湖公园、动植物公园、雕塑公园以及长东北湿地公园等,加大新建公园建设力度,如百花园、百木园、芳草公园、八一公园、南溪湿地公园等[1]。

3.2.2 做好“微绿地”建设规划

“微绿地”是指分布在居住区、商业区等用地周边,面积小于5 000 m2的微小型绿地,这一类绿地可以很好地贴近居民的生活,在居民所在居住区的周边直接地提供了亲近大自然、进行户外活动的空间,有效地提高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3.2.3 做好水流绿地空间建设规划

适当增加伊通河、永春河、八一水库周边的绿地空间,形成集自然生态水野生动物栖息地、市民休闲娱乐空间为一体的,具有长春特色的、最具吸引魅力的城市活力空间。

3.2.4 做好林荫道路绿化建设规划

林荫道路系统是城市景观风貌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城市间不同道路等级的联系性,建设林荫道路系统,将城市各个公共的开敞空间联系起来,打造长春市独有的“绿色网络”。

3.3 长春市公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及措施

3.3.1 结合人口密度均匀布置公园绿地

提高公园的使用效率可以通过使人口密度与公园布局相互适应来实现。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居住用地的数量从而解决长春市人口密度高、可达性高的区域较少等问题,保障公园绿地面积不再减少。长春市南部中心区的人口密度低、配套的公园绿地可达性也较高,因而此区域应当保持现存公园绿地的情况,合理控制居住区用地的比重,适当增加可利用街边绿地以及居住小区内绿地的数量。

3.3.2 优化景观空间结构,完善生态廊道

为了让城市绿地的景观连接性和生态效益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应当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廊道网络。利用自然河道、山体、大型基础设施通道等建立天然分隔的自然生态廊道,在连接城市内楔形绿地及公园群的水系支流和城市道路两侧布置绿色防护带构建绿网,修复并构建连接公园的绿带,在绿带两侧增加街头绿地和户外开放空间,构建多层次城市公园绿色网络,如图1。

3.3.3 加大多功能公园规划建设

考虑城市公园的社会服务功能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可以增加城市游憩系统中的公园类型,如防灾公园、休闲公园、健身公园、观赏公园等,不同功能类型的公园组合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提升公园的社会服务能力。

3.3.4 均衡增加公园绿地,增建街边微绿地

新建公园绿地不易实现,可通过增建300~500 m2街边微绿地的途径增加可供市民进行户外活动的场地。四环内的第四圈层以增加中小型公园绿地为主,第五圈层内以增加大型郊野公园为主,考虑到现在东南部居住用地发展较快,可以适量布置公园绿地。随着城市居民对近距离公园的需求逐渐加大,城市公园的分布也由局部集聚向分散转向,尤其是近年来对街头绿地和社区公园等小规模绿地的大量建设,休闲活动空间将逐渐由在城市中心区域的公园转向分散到各街区层面的小型绿地空间内,所以要适当增建街边微绿地。

4 结束语

公园绿地作为承载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游憩健身的绿色开放空间,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感受有着重要意义。针对长春市绿地现存的问题,应逐年实施科学有效的规划,让城市公园绿地的分布逐渐合理化。应当根据不同地段的建设情况、人口密度分布情况以及适当的公园服务半径,对城市绿地进行均衡的布局,以满足城市中不同人群的需求。规划中的待建设绿地,应当满足长春市绿色宜居森林城的苗木建设需求。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合理地利用城市现有的自然资源优势,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强调地域性特色景观,建设大公园、区级公园、街边微绿地、浅谷流绿空间、林荫道等空间,打造城市自身的森林绿地网格。同时,推进城市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通过适当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建立完善的衡量体系标准来实现。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长春市绿地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
登泰山
长春市某雨水调蓄池的工艺设计与计算
奔跑的小浪花
刘玮玉艺术作品
我将打扫城市公园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