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2020-10-09孙嘉悦张子艳

速读·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困境新媒体

孙嘉悦 张子艳

摘要: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栽体,在实践工作中形成独有风格和特色。在各地高校的共同努力下,也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本文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分析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一步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栽体,为高校新媒体育人工作提供力量汇聚。

关键词:新媒体;三全育人;思想政治育人;困境

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交流习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途径,引领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与发展,全国各地高校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展开了多元的尝试。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高等学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高等教育教学全过程。

尽管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近些年来的实践探索中成就颇丰,但在实践和探索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将聚焦于“三全育人”视域下,从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角度探究当前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为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一、“全员育人”中的”角色缺位”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中高学历人才比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成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大提高,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但是高校、家庭、社会、学生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四位一体”的参与者,并不能实现全员投入到育人工作中。

1.专业课教师在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位。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多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实施平台,这些平台多由高校学工队伍教师指导,以学生干部为宣传工作主力,缺乏专业课教师的参与。教育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相遇不是仅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更不是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递,而在于通过多元途径引导学生不断内省、完善自身道德修养,提升综合素质。这是专业课教师和非专业课教师的共同育人的目标,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期待着更多专业课教师的参与,期待以辅导员为代表的思政队伍老师与专业课教师形成更多的“合力”。

2.高校其他机关教师、家长等全员育人意识不足。在高校工作中,辅导员作为育人工作的主力。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学生发生问题,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你的辅导员是谁,所以辅导员成为大学生育人工作的最后责任人。高校其他机关教师,往往把大学生看作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缺失育人意识,没有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合力。

进人大学后,一部分学生家长还保持着“学生交给学校就可以”的心态,觉得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可以了,没有同学校、学院保持密切的关系。学生家长对于新媒体育人工作的认可度不高,笔者学院曾经开展新生人校调查,调查中发现,只有小部分家长们入学时主动关注学校、学院官方媒体账号,参与新媒体的线上活动的更是少之又少。

二、“全过程育人”中的时间和空间的”断裂”

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全过程育人的”体现在大学生的纵向时间和横向空间上。纵向时间从新生入学延伸到毕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覆盖到整个教育过程的每个环节。横向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网上到网下,融人到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现阶段,高校新媒体育人工作在推进“全过程育人”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一定的断裂。

1.寒暑假、实习期等特殊时期,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空缺。目前高校新媒体育人工作主要借助的校属、院属微信公众号开展工作,而微信公众号随着学生们寒暑假的到来进入“停更”状态,或者零星更新状态,“全过程育人”的时间表上出现了“断裂”。学生校外期间不可避免地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甚至可能使得学校的教育成果付诸东流。

这个时间点上的空白和断裂,需要我们厘清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角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学生寒暑假、实习期等这几个“空白期”,怎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转化为“契机”,是当前育人工作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2.学生公寓育人工作与新媒体结合少。大学生走进大学校门后进入的第一个屋子通常不是教室,而是学生公寓宿舍,公寓生活是大学生活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以公寓为抓手,实现公寓思政工作进网络,做好新媒体育人工作,是今后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目前高校的公寓育人工作主要依托公寓文化节、示范公寓等线下或者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公寓育人新媒体比较普遍的表现形式为公寓工作的推送通知,主要借助新媒体完成学生公寓便利化服务,例如宿舍快速充电、宿舍后台报修等日常生活。鲜少与其他学生领域工作相结合。

三、“全方位育人”中权重“失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高校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载体开展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但是随着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不断拓展,其教育内容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失重”现象。

1.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任务被弱化。主要表现为新媒体平台大多被就业工作、学生安全工作、学院工作宣传、校院通知等几大方面占据,对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宣传工作也局限于特定的节日,推送内容的单一的局限性难以引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对于爱国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怎么样讲好这堂课是我们需要思考和研究的。我们除了情感的表达,怎么样将它落实到工作和学习中?除了单一的爱国知识教育,我们如何根据大学生极度依赖微信等新媒体媒介的这一特征,对症下药,实现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2.新媒体育人工作团队业余化。全方位不只体现在育人工作的全面化,也要体现在建立专业化的新媒体育人工作团队。在团中央的大力号召合和支持下,大多数学校、学院目前都建立相对成熟的青年传媒中心负责校、院“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和管理工作。学生管理员、学工教师是新媒体育人工作的主力军,这样的学生比重使得新媒体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突出思想价值引领,加之学生干部流动性大,难以实现品牌化建设,难以实现常态化建设。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也没有专业人士帮助。

高校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借助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向上、向善同时,也需要借助高校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独立、自主的成长氛围和空间。正如威廉·德雷謝维奇在《优秀的绵羊》一书中所阐述的:“大学是完全属于你自己的,大学代表着人生一次机会,善待这次机会,不要着急去成为自己心中早已计划好的那个人,而是成为你自己从未遇见的那个人,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借助新媒体的多元内容和媒介,将助力学生独立、自主地探寻更好的自己作为育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胡守敏,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7).

[2]苏宇,爱国主义新内涵——如今五四精神的意义[N].中国青年报,2017-04-26.

作者简介

孙嘉悦(1990. 01-),女,汉族,天津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育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张子艳(1996. 12-),女,汉族,安徽人,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困境新媒体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