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美术的研究与保护

2020-10-09白永芳

艺术大观 2020年15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保护

白永芳

摘要:绚烂多彩的民间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之中,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民间美术产生于百姓日常生活或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之中,以其浓烈鲜明的地域性特征和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承载着百姓的生活的美好愿景。民间美术又是功利性的,它以超现实主义形式在实践中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现实关照,慰藉和温润了一代又一代乡土中国之下人们的心灵。本文以染缬艺术为例,结合现实实际,浅议民间美术的研究与保护方法,为民间美术的研究与保护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民间美术;保护;染缬

中图分类号:J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15-00-02

一、民间美术(染缬艺术)的研究

(一)何为染缬

染缬——民间艺术中非常贴近生活的传统手工艺门类,也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以服装鞋帽、居家装饰、家纺及生活用品等为其功能表征。据明确史料考证,染缬始于秦,盛于唐,明清一度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几千年来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防染的主要工艺手段。[1]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历史上对染缬工艺的称谓最早见于后唐马缟《中华古今著》,书中有秦始皇始染缬的相关记载;元代《韵会》中有释云:“缬,系也,谓系缯染成文也”[2]——即捆扎之后进行染色的意思。历史上对染缬工艺的最早说法有宋代高承的《事物紀原》卷十引《二仪实录》:“缬,秦汉间始有,不知何人造,陈梁间贵贱通服之,隋文帝宫中,多于流俗不同,次有文缬小花,以为衫子,炀帝召内外官亲侍者许服之”。

在我国,染缬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有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江南地区以及丝绸之路沿线片区。染缬织物以板蓝根(蓝草)植物发酵提取的蓝色见长,丝绸之路沿线彩色染缬居多。从甘肃省博物馆馆藏的染缬残片信息中可看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多以鲜艳的矿物质染料进行织物染色,图案的造型也充满浓郁的西域风情,其最为经典的图案有卷草纹、宝相花纹、连珠纹等,体现了特殊的地理背景下的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憧憬。

(二)染缬艺术的功用

1.实际功用——服装服饰,居家装饰

在过去,染缬技艺广泛应用于生活,如服装,服饰面料、装饰面料、居家用品面料等;常应运于床单、褥面、包袱布、围裙、枕巾、桌布、门帘、厨房用具装饰、车窗装饰等;也就是说衣食住行中,染缬相关生活用品皆可寻迹。在乌镇旅游景区,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蓝印花布文创衍生品:蓝印花布服装、桌布、雨伞、壁挂、鞋帽等;在南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举办的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中,学员们将蓝印花布制作技艺应运到丝巾、桌旗、腰带、头饰等上,图案和载体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不失时尚、不失典雅,使人耳目一新,深得众人称赞和喜爱。可见,随时代变迁,传统技艺要做出一些适应性改变,推陈出新,传统符号元素才会更有活力。

2.表文达意

中国传统图案常常寓意吉祥,有图必有意,意必逢祥,表达着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希冀。百姓总能把生活的内容和形式能动地理解或改造为“美的”,以至于能创造性地从中获得一种审美精神的愉悦,使得平常的生活充满非凡的意义,使得自己不至于在不尽人意的现实面前沮丧、消沉、颓废或堕落。[3]在染缬图案中,无论是扎染、蜡染、蓝夹缬还是蓝印花布,图案大多以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表现美好寓意或图腾崇拜,从性质上来讲主要分为以下五类:

寓意吉祥;蓝印花布图案类型丰富,题材多样,有蝴蝶纹、吉祥鸟纹、蝙蝠纹、蝴蝶纹、葫芦纹、凤戏牡丹、“狮子滚绣球”“连年有余”“喜上眉梢”“三阳开泰”“福寿双全”——寓意人丁兴旺,富贵吉祥。

寄托理想;“鲤鱼跃龙门”表达人们对中举,升官的期盼;“二龙戏珠”表达祈求降雨、农作物丰收。蜡染图案常有花鸟鱼虫、人纹、蛙纹、鱼纹等表达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和对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表现民俗:蓝夹缬图案通常表现经典历史故事、人物、风俗等。

表现宗教内涵:蜡染图案富有神秘的宗教色彩,也有较为抽象的图案元素如铜鼓纹、回文以及表现远古时期的海洋生物、花鸟鱼虫等图案。据专家研究,这些图案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其符号可能表达上古时期人类进化的信息,也有一部分表达了神秘的宗教文化色彩,传达了深刻人文内涵。

希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生活安康的意愿,激发了老百姓丰富发达的想象力。[3]人们在想象中安排各种合目的合因果关系和逻辑秩序,也在想象中享受征服者和收获者的喜悦。[3]在合乎目的的想象性安排和想象性领悟中,焦虑、忧郁、烦恼等消极情绪获得有效调节,从而在主观方面建立起一种新的心理平衡。[3]染缬艺术作为亲民的、接地气的实用艺术,往往也能通过表文达意之功用对人们心灵给予慰藉。

二、民间美术(染缬艺术)的保护

(一)本体保护

1.融入本体

民间美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民间美术的保护可以借鉴吸收非遗保护之理论;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重要载体,如庙会活动,孕育了戏曲(脸谱)、剪纸、香包、年画、布扎、瓦猫、泥人儿、糖画、布老虎、泥泥狗等生动活泼的民间美术形式。当地政府应当支持鼓励这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合乎时宜举办,吸引更多百姓参观参与,这些民间美术项目才能有更强的生存的基础;如四川自贡灯会每年如期举办,规模宏大,吸引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赏,持续促进灯彩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如今的自贡灯会已经产业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随时代更新改良了众多彩灯造型,蓬勃发展,呈现出四川自贡彩灯新的风貌,带动了一方百姓就业和生计。四川自贡彩灯的发展可以称为民间美术保护的典范,同样的例子还有潍坊风筝,此处不再展开陈述。——政府鼓励支持,融于民俗,生产性保护,产业化发展。

2.见诸生活

民间美术之所以在一定历史时期能够源远流长,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香囊、年画、扎蜡染布、糖人儿、布老虎、泥泥狗、砖雕等,因为它们有“用”。当然,这里的“用”包涵观念上的“用”和实际生活中的“用”。

对于染缬艺术而言,融入本体的最好方式便是见之于生活。这样才能是染缬艺术保护传承最佳方式。

(二)数字化保护

1.数字化记录

由于社会与时代变迁,植根于农业文明的民间美术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很多种类的民间美术濒临消失,我们急需记录和保存此类艺术的本真形态;如木板年画,我们要记录保存其木板选材、刻板、调色、刷色、除皱等制作技艺的全程画面,影像与文字结合,可以直观、生动、清楚地将民间美术事项资料保存,以备未来文化研究或艺术设计创新所需。

2.科技化创新

(1)与动画、动漫结合

我们可以选择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为动漫、电影之题材,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服装服饰、情景设置等方面上可以借鉴民间美术元素。

如此可以更好地与其文化相认同的观众产生共鸣,使作品更富有魅力和吸引力;如电影《花木兰》《功夫熊猫》《哪吒之魔童降世》等,这样的传统文化再现形式植根传统,面向生活,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2)与AI人工智能、游戏、摄影艺术等结合

目前来看,艺术的发展与科技的结合已经越发紧密,未来艺术的发展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更加促使我们深刻挖掘传统文化元素和内涵,积极与新媒体艺术结合。AI人工智能,5G技术的发展已然使艺术表达上具有了更多可能性,恰到好处提取民间美术元素,可以产生更多的经济消费增长点。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数字敦煌”计划以及清华大学“甲骨文字体”就是传统文化成功转化的案例,都是二维图案与新媒体艺术结合的典范,而染缬艺术最重要的就是二维图画艺术,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之下,我们需要拥抱科技,但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机器人画蜡染、机器人参与制作藍夹缬、扎染和蓝印花布的行为。机器化生产与手工制作在市场化的环境下本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机器已然在众多领域占领了人工场域,有必要在精神与物质结合的手工艺领域稍做让步,给手工艺人和民众留下温情的余地。机器无心,手工却与心相连。手工制品以其朴拙的气质为表征,携带着手的温度和情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和喜爱。机器生产与手工生产的边界和分寸需要牢牢把握。

三、结束语

染缬艺术是先民留传给我们的智慧与财富,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将之弘扬、传播、传承下去;在研究层面上我们需要将染缬艺术的文脉梳理清楚,并做好文字与音视频记录工作;在保护层面上我们可结合传统染缬技法将图案及载体进行一定形式的创新,做出符合现代审美的应运型文创产品,并运用科技化手段进行宣传与传播。小到染缬艺术门类,大到民间美术各个门类,皆是一样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郝雅莉.论传统染缬工艺对现代蜡染艺术的发展启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06):129-132.

[2]赵丰.中国丝绸艺术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3]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保护
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启示
陕西民间美术中的图形视觉思维研究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反渗透长期停用保护方法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