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楷书思想风格初探

2020-10-09苗芃菲

艺术大观 2020年5期
关键词:赵孟頫思潮楷书

苗芃菲

摘 要:赵孟頫作为楷书四大家中横跨两朝历史的文人,他的存在使元代是书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其中他的楷书传世作品也是相当丰富,无论大楷、中楷、小楷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赵孟頫:“少小爱作小字”,尤对小楷用功最深,此外他也身体力行的振兴小楷而,使元代反映出全面的复古风格。

关键词:楷书;复古;赵孟頫;艺术;思潮;风格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5-00-02

一、元代楷书的复古现象

宋朝楷书逐渐衰败,直至宋代“尚意”书风的弥漫,以书家主观情感为主要原则,弘扬个性,有背离顾法之倾向。元代作为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为统治的朝代,征伐灭宋,[1]社会形态的剧烈变化,多元化的文化交流的缺失,以及没有独立文化特色的支撑,使得当时处于特殊地位的赵孟頫,清晰认识到了“复古”主义思潮的重新崛起的意义,这也为当时的统治阶级促进各民族融合交流的手段,创造了积极地条件。

二、赵孟頫的楷书艺术

赵孟頫5岁便入小学学书,在众多楷书作品中可见其用功学书的轨迹。据《东山存稿》记载:“往岁游吴兴,登松雪斋,闻文敏公门下士言:‘公初学书时,智永《千文》临习背写,尽五百纸,《兰亭序》亦然。”①这里也反映出赵孟頫自幼学书的体系,以晋人为宗,再加其天资与勤勉,才会及常人所不能及,也奠定其日后“尙古”的思想。

(一)小楷师承及风格嬗变

赵孟頫师承无数,早期小楷师法姜夔。姜夔精于楷书,尤工小楷,从现存的《兰亭考》《兰亭序跋》等墨迹来看,他的小楷以二王为宗,点画精到,典雅劲健。袁桷曾说:“乙酉岁,余见今翰林承旨赵公子昂于杭,于时爱尧章《书谱》,手之不释。逾三十年,赵公小楷妙天下,是盖脱其形似而师其神俊。”袁桷与赵孟頫交往甚深,其说可信。“乙酉岁”即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也正是书写《白石禊帖源流小楷卷》前后,说明此时的赵孟頫就对姜夔的小楷已用功临摹,并且对其晚年小楷风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

而《白石禊帖源流小楷卷》中的小楷风格已经开始出现转型,在其当时所题款中有书道:“尔来宦游,无复有意兹事,兼北方多风尘,不宜笔研,而客中又乏佳几,此纸虽出高丽,亦非良品,偶今日雨后,风尘少息,拳曲土炕上,据白木小卓(桌),聊复书此以应野翁之命,孙过庭所谓乖作者也。”所以当时无论是环境、纸笔、心情,都不是作书的最佳境况,但赵孟頫对此作并不满意,其中所显露出的“古意”,乃是纸笔不调所造成地假像而已。

其中杨羲《黄素黄庭内景经》鲜为人知。此经时为鲜于枢所得,赵孟頫曾认真借阅对临,并有《题黄素黄庭后》,诗序称:“此書飘飘有仙气,意其为杨、许旧迹,盖人间至宝,伯幾所藏也。”从诗中可以看出他对这一传世作品中获得的审美感受可以概括为“缜密”和“飞云卷舒”[2],并深受影响。

赵孟頫亦醉心佛法,一生写经文无数,既有佛经、道经,也包括蒙古藏族信奉的喇嘛教经典。大德九年的《高上大洞玉经》,笔意流动,结体舒展流丽,于姿媚中颇显纵逸,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其后的小楷虽然又融入了唐人楷法,法度谨严,备极楷则,但大体不出此风格。鲜于枢在评价赵孟頫书法时曾说:子昂篆隶正行颠草,俱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并称赞他“下笔神速如风雨”,②这还是至元年间的事,惜鲜于枢英年早逝,未及见子昂晚年之书,但也可看出对赵孟頫小楷是推崇倍至。他人对赵孟頫小楷的推重主要是从两方面着眼,其一是鲜于枢所说的“下笔神速”,如袁桷云:“承旨公作小楷,着纸如飞。”③其二是结体精密,一丝不苟,如“首尾七万余言,无一笔失度”,④“结体精密,无一笔苟作,岂但无一字无来处耶”⑤等等。

宋朝三百余年,在苏、黄、米、蔡的倡导与带领下,行草书得到空前发展,然善小楷者代乏其人,赵孟頫一出,以其圆转流动的笔势、温润娴雅的结体、有晋人之韵无唐人之拘的小楷书风,令人耳目一新,博得了上自帝王下至庶民的喜爱,故此自赵以后,小楷书法蔚然成风,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等无不受赵之影响,其功不可没。同时赵孟頫小楷中高超的用笔技巧以及字里行间显露出的安闲自得的意趣,对其行书也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对于那些微词,我们只能借用赵孟頫的话说就是“当有深知书法者,未容俗子议其间。”⑥

(二)大楷之美,风采奕奕

赵孟頫所书的碑版大楷传世墨迹较多,从中能明显看出其师法和风格的变迁。与小楷不同地是,大楷多施于碑版,因此在赵孟頫三十岁之前并未有这类作品的出现,直到他仕元后,这类作品才逐渐多了起来。

大德初年,赵孟頫的书碑,如《利津县庙学碑》《萧山县重建大成殿记》等,可见其整体风格的过渡,如《大成殿记》就已逐渐加入了一些李邕的笔法,但用笔滞留迟钝,可能也与当时刻工水平有着很大关系。而《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玄妙观重修三清殿记》二碑就显示出了此时赵孟頫已完全趋向于李邕了,董其昌跋曰:“熟视李北海《岳麓寺碑》,乃知此碑之逼真,犹是集贤偏师耳。⑦”

自此,赵孟頫的大楷也已基本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后世所说之“赵体”。稍晚的《胆巴碑》更是“人书俱老”,[3]行笔遒劲流利,点画严谨,丰润婉通,结体匀称舒适,比例合度,秀外慧中,整体见潇洒飘逸。

师古而不泥古,正是他日后能与欧、颜、柳并称“楷书四大家”的关键,董其昌云:“赵吴兴大近唐人。”此语亦甚为中肯,启功先生也曾说:“至于碑版之书,昔人视为难事。以其为昭示于人也,故体贵庄严,而字宜明晰。往往得在整齐,失在板滞。赵氏独能运晋唐流丽之笔,于擘窠大字之中,此其所以尤难逮及也。” [4]肯定了赵孟頫在碑版楷书中的成就,但其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碑版书首重庄严肃穆之气,观唐人之碑使人顿时肃然起敬,而赵孟頫圆转流丽的大楷若只为普通作品还可以,而作为讴功颂德先人的碑版书则稍乏持重,其次,赵孟頫楷法的简化,虽迎合了大众,但笔墨意趣稍显弱势,因此赵孟頫的大楷较唐人更加浅显直白。[5]

三、赵孟頫书法与绘画的复古艺术思想比较

元代未设画院,以赵孟頫为首的文人绘画中“复古”思想的愈发明显,在大多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感抒发中,很难看到有真正走出“摹古”的藩篱,但大都没有创新。元代“尚古”思潮的流行,“董巨画派”也开始收到画家们的推崇,上追五代的董源、巨然的绘画理论及思想并形成了一个全新的画派:“元四家”。[6]北宋时米芾对董源的画曾有极高的评价,直到元代赵孟頫的“复古”思潮涌起,而“元四家”的出现,也算是当时对其评价和赵孟頫“复古”思想延续最突出的画派了。[7]

所以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赵孟頫的思想在元代都积极有效地推动了其以他代表的文人艺术家们的进步,而早前在宋朝文人艺术家们在艺术作品中单方面个性张扬与自我崇的感情抒发,使得后期整个宋朝文艺气息的衰败,赵孟頫的出现的确以“复古”主义思潮为契机,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艺术,这也就迎合了前面所述宋代行草书的兴旺与小楷呈现衰微之势的情况,为其后以赵孟頫为首的元代书家们极力推崇小楷,并将其推向至巅峰做了很好的解释。[8]

四、结束语

本文以赵孟頫楷书为主,将其小楷以及大楷的师承关系及其风格转变,以及元代人文背景下的绘画书法为一体进行比较、总结,整理了赵孟頫书法的发展及其思想,以及历代其他书家的品评。元代是一个多元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国家,赵孟頫艺术思想从形成到风靡,并不只是单纯指向元代,对后来的明清也有其不可磨灭的艺术影响。这里只是探索了楷书这一分支,还远远不足。[9]

参考文献:

[1]陈振濂.书法史学教程[M].浙江: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9.

[3]孙过庭.书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4]启功.启功论书绝句百首[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5.

[5]永瑢.四庫全书总目提要[M].北京:中华书局,1965.

[6]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9]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猜你喜欢

赵孟頫思潮楷书
楷书的教与学
《兰亭序》对初唐楷书风格构造的影响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