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本理念下导学单的价值初探

2020-10-09徐华珍江慧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价值

徐华珍 江慧

【摘要】“导学单”是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方案。导学单的介入,使课堂教学目标更精准,学生的课前预习更扎实。在课堂上,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深度,课堂作业时间有了保证,减负落到了实处,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学”本理念   导学单   价值

当前语文课堂存在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学生思维训练的深度不够等问题。而“导学单”的运用,犹如一股春风,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变化。“导学单”到底改变了什么?本文探析了“导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一、“导学单”,让学情定位更精准

教学目标的确定,除了要根据学科特点认真研读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准确了解学情,了解教学的起点。所以,准确把握学情,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情,我们引进了“导学单”。“导学单”是教师在课前精心预设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方案。在设计“导学单”时,我们明确“导学单”不仅仅是知识的预学,还要体现思维的流动,所以,每一个学生做出来的“导学单”是不一样的。

借助“导学单”,我们可以准确定位学情,设定教学目标。通过课前学生的“导学单”反馈,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于即将要学的新知,哪些是能通过借助工具书等方法自学完成的,哪些是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的,课堂上到底要教什么,教师更清晰了。“导学单”引领下的教学目标更符合学情,更加精准,更有利于教学有效开展。

二、“导学单”,让课前预习更扎实

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去获得新知识的活动。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导学单”之前的预习要求是这样的:

预习要求

1.读:读生字3遍,课文至少3遍,标好小节号。

2.写:扩词语3个,描好书上的钢笔字。

3.查:查不理解的词语,把意思写下来。

4.想:想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5.问:有不会的、不懂的,打上问号。

这样的预习要求,似乎对每一篇课文都适用。但仔细斟酌会发现,这类要求比较笼统,太模糊,不便于检测,对于学情分析也很困难。

针对上面预习要求中的第1、2两点,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课为例,我们的“导学单”是这样设计的: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导学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1.读课后生字三遍,请给下面的生字注音。还可以把你认为最难读的字在下面注上音,再想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印       凌       增       棕       粘       熨帖

(    )   (    )   (    )   (    )   (    )   (        )

2.每个词语读三遍,在你不理解的词语上面打上“√”。

铺满   巴掌   院墙   印着   图案   尽头   排列   增添

规则   凌乱   迟到   熨帖   明朗   亮晶晶   濕漉漉

平展地粘   仔细地数   愉快地蹦跳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等方法,你理解了上面哪些词语的意思?并将理解的意思写在下面。

4.读三遍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你能把课文读得(     )(填序号)。

a.正确      b.流利      c.有感情

上述“导学单”上对读准字音的要求很明确,第一小题前半部分要求标注读音的生字,是教师根据以往教学经验确定的教学重难点,这样可以确保教学的目标基本落实。“你认为最难读的字在下面注上音”,这样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落实分层教学,便于精准了解学情。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把读准字音的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更便于教师检测。

从第1、2、4小题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读准字音,但要求层层递进,从字到词语,再到课文,要求明确,预学扎实有效。通过“导学单”的反馈,更有利于教师全面精准地了解学情,便于教学目标的修正。

导学单引领下的预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充分感受学习的过程,享受努力学习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我要学”的浓厚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导学单”,让课堂学习更高效

(一)扫清障碍,提高效率

“导学单”的使用,扫清了课文学习路上的部分障碍,字词句篇的熟读,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依据“导学单”有针对性地交流、汇报、提问,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为拓展阅读、完成课堂作业争取了时间,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学习真实,课堂和谐

以往的课堂,教学内容的神秘面纱只有到了课堂上才揭开,教学目标只有教师知道,学生只是在教师的牵引下学习,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的课堂,其实并未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引入“导学单”的课堂,学生在课前预学的基础上,对于学习目标已大致了解,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的独立思考。优秀的学生可能已经早有答案,大部分学生也已经对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考。所以,当一个问题在课堂出现时,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细心聆听别人的观点时,不断比较、修正、完善自己的答案。组内交流,相互补充,全班汇报,及时总结完善。不同的观点在课堂上尽情表达,思维的火花在不断闪现,课堂呈现出和谐、自由、灵动、丰富的景象。学生说得精彩、听得专注、想得深入,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纠错补漏的角色,真正让“学习”在课堂上发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合作探究,深度交流

因为有了“导学单”的介入,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略知一二。所以,当开展小组合作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自由表达对问题的不同解读,引发思维碰撞。学生在与同伴的谈论、交流中,再次学习了课前“导学单”中的知识,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了解各组学习情况,教授学生适切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思维碰撞有误时,适时进行有效的点拨;在组内交流学生意见不一致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寻正确的答案。全班交流的过程,一方面要求学生认真聆听,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再次深入思考,在不断比较、交流中把思维引向更深处。这样的交流,学生思维才会有广度、有深度。

四、“导学单”,让教学评价更科学

在课堂上,要求优化教师的评价用语,评价用语要丰富,有变化,准确得体,机智巧妙,独特创新,让课堂和谐,充溢美好。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我们在“导学单”上提供了评价标准,并引导学生尝试参与学习评价,根据学习内容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例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学生可以根据“导学单”提供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对同伴的朗读进行评价。

为了让教学评价更全面、更科学,我们在“导学单”最后都有评价一栏,例如:

其中,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主动学习的一种激励性评价;家长的评价是针对孩子的预学過程,注重学的过程的指引;而教师的评价则是针对学生的预学结果。三个不同方面的评价,真正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进步,体会到成功,增强学习的动力。

在课改路上,我们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导学单”的介入,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课堂的变化:学生爱学、会学,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和谐、活跃、丰富,呈现出了“学为中心”的新型样态。虽然有困难、有阻碍,但只要我们基于学生立场,以“学”为本,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本,就一定能打造学生向往的“生态”课堂。

【参考文献】

[1]江莲莲,郭文敏.《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导学单的校本化设计与使用研究》课题调查报告[J].魅力中国,2014(2).

[2]何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导学案”在前置性作业中的有效运用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6(1).

猜你喜欢

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块石头的价值
六步提升自我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高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