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献史料考略易学与中医

2020-10-09邵文涛

速读·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易学中医文献

摘要:《易学》与中医有着深厚的渊源。《易经》中的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天人合一等理论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皇帝内经》在内的众多医学典籍,都是直接或间接从《易学》发展而来的。

关键词:文献;易学;中医

占筮在易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中医理论与巫术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深受《易经》思想的影响。古人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医不可无易,易不可无医”。可见,医易相通、医易同源。

一、关于易学

《周易》在中国古代被尊奉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作为一部古筮之书,《周易》的直接作用是占筮,以查验吉凶,帮助行为决策。最初的《易经》,作为当时经过规范整理的占筮记录,其内容主要包括卦爻符号和古奥、晦涩的卦爻辞,这些内容除了预卜占断吉凶福祸外,客观上还反映了当时的风俗民情、生活常识、自然知识和政治伦理生活知识,以及时人对宇宙、人生、社会的最初思考。《易传》出现在战国中后期,融儒、道、阴阳、墨等诸家思想,是对《易经》的诠释和注解。从历史上看,易学主要包括文字注释和理论阐发两个方面。一方面,作为经学,《周易》古经的文字古奥、晦涩,要理解其中的意蕴,首先要清楚卦爻辞的涵义,于是便出现了许多的《周易》注本、释本。另一方面,历代易学家在解易的过程中,尤其在解传的过程中,注重于义理的阐释和理论思维的探讨,产生了一些独到性的见解,涉及诸多宇宙、人生、社会的根本问题。

二、巫:易与医的源头

在文明初现的远古时代,古人认为吉凶福祸是由天神造就的,通过巫师使用特殊的工具如龟骨、蓍草就可以从天神那里预测世人的吉凶福祸。《周易》的象理系统,或者说它的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实际上是对人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存在状态及变化结果的模拟系统,即象理系统实际上是把人在社会生活中一定的主客观条件或因素及其将引发导致的结局分别储存于卦爻符号体系之中。中医理论与巫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原始巫术中就包含着医术。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对于疾病等自然现象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人们生了病,生命遭到威胁,只好归结为某种自然的神秘的力量。当时人们信仰巫术,信仰神,于是人们自然求助于巫师,乞求用巫术来治病。中国民族智慧结晶的汉子“医”,其繁体字作“醫”,“醫”与酒有关系,酒能够治病,而酒又是巫制作的。该字中也含有巫医使用的器物之意。《世本》曰:“巫彭作医。”《说文解字》日:“古者巫彭初作医。”《说苑》记载上古名医苗父,以苇管为席,用稻草扎作狗的形状,然后由巫祝念祝语,采用巫术中的厌殃法,病人即平复如故。从中可知:医学的前身是巫术,最早的医生是巫师。

三、医易会通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中医学,无论是基本理论的创立、中药方剂的命名、辩证方法的形成,还是针灸手法的使用、临床辩证论治,都毫无例外地深受《易经》思想的影响。从实践行为层面看,“医”作为一种医疗活动,“易”作为一种占卜活动,两者是同源的,即都来源于原始宗教巫术。《易经》被人们称为“占筮之书”。“易”作为一种占卜、占筮活动,本身即是巫术的一种。其实医术与巫术都是原始人类的实践活动,古代即有“医巫不分”之说。《周易》的思维方式可以归结为“阴阳”(象数)思维方式,它是《内经》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在《内经》中,无论是作为生理学、病理学基础的藏象学说、经络学说,还是作为诊断学、治疗学基础的四诊、八纲、证候、本标、正邪等学说,均是阴阳思维方式的反映。孙思邈是唐代一位著名道士兼医学家,崇尚易学,其《千金药方》、《千金翼方》不仅多次提到“易称”、“易日”,而且明确提出“周易六壬,并需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张介宾在《類经附翼》中专撰一篇《医易义》,明确指出“医易相通,理无二致。”认为“《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医不可以无易,易不可以无医。”孙一奎在《医旨续余》中说:“深于《易》者,必善于医;精于医者,必由通于《易》。术业有专攻,而理无二致也。”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要真正精通传统医学,就必须研究《易》。中医讲究证象、藏气、阴阳之象、脉象、五行之象,这所采用的思维也是“象思维”。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核心是脏象经络学说。《周易》作为“道阴阳”的集大成著作,无论是其卦爻符号还是其文字义理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明代张介宾对医与易的关系作了概括:“欲该医易,理只阴阳”。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易》就是关于宇宙“阴阳”的哲学,“内经”就是关于人体“阴阳”的科学。《内经》之后,尤其是隋唐以后,许多医学家十分重视易学对中医学的作用,借《周易》象数义理解释并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本身就说明两者的会通、同源。

参考文献

[1]欧阳康,孟筱康,试论<周易>的原初意义与现代意义[A].周易研究》[C].2002(04):9.

[2]刘光本,林忠军.易学研究之我见[A],易学心知[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05):63.

[3]张其成.易学与中医[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2001:230.

[4]千金药方·大医习业.

[5]詹石窗,林忠军.全真道的气功养生说与易学关系略论[A].易学心知》[C].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05):259.

[6]张介宾,类经附翼·医易义,

作者简介

邵文涛(1985-),男,湖北十堰人,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馆员,硕士,研究方向:文献学与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易学中医文献
清初学者对“图书易学”的再认识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近二十年来朱熹易学思想研究述评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胡瑗易学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