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

2020-10-09邓庭龙

市场观察 2020年8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量食物

邓庭龙

摘要:自“绿色革命”以来,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作物和生产工具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整体性变化,居民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对食物的种类与品质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恩格尔系数呈逐年下降态势,然而部分居民的有害饮食习惯导致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拉低了公众平均健康水平与寿命长度。本文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在满足基本营养需求的前提下保障饮食健康的调整方法。

关键词:消费结构;食物;消费量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食物消费结构随着国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有了较大变化,我国居民人均肉制品与水产品消费量处于稳步增长状态,盐、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已严重超过了正常水平,高脂肪、精加工的饮食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糖尿病、肥胖症、心脏病等因营养摄入不均衡而产生的病症发病数量逐年增多。我们必须采用营养主义思考方式分析造成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诸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评估我国居民食物结构中哪种成分需要进行根本性调整,以便消除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一、我国居民食品结构整体性变化特点

1.城乡居民食物结构变化基本特点分析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逐渐走低,水产品、副食品、果蔬、肉类加工制品的消费量反而显著增加,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主要消费种类开始从植物性产品转变为动物性产品,动物性食物消费在2000年开始超过食物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2017年城镇居民的人均肉类消费量超过21kg,而后呈逐年递增态势,植物性食物的消费量逐渐减少。由于动物性食物所含脂肪热量较高,蛋白质供给充足,居民营养摄入水平逐渐提升,社会消费层次有了一定提高[1]。据有关统计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中,动物性食物消费量远少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动物性食物消费占自身食物总消费量的六分之一,猪肉仍然是农村居民消费肉类产品的主要类型,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5%,农村居民对粮食的消费量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最高峰(1990年人均260kg)逐渐下降到2017年的200kg。新世纪以来,农村居民人均蛋制品、奶制品、蔬菜的消费量逐年走高,营养水平也相应有所提高,2018年与1990年相比,农村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增加了30.4g/人,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渠道增加[2]。

2.不同地区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特点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与地域作物种植规律的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的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呈不均衡态势。以中西部地区为例,这一地带居民的粮食消费量居高不下,是城镇居民平均粮食消费量的两倍以上,因其日常习惯食用面食与粗纤维食物,且缺少优质的牧业生产基地,因此奶制品人均消费量相比其他地区而言较少,2017年仅为15kg。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食品种类选择余地较大,在改革开放以来生存性食物消费的比重逐渐降低,人均享受性食物消费量开始增多,食物质量逐渐提高,热量、营养供给已经能够满足人体健康需求。我国东北地区居民,因个人生活习惯与环境气候对酒类产品的消费量较多,农产品消费结构较均衡[3]。

二、进行理性食物消费的改进策略

1.政策引导促使居民戒除不良食物消费习惯

为提高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稳定性与科学性,必须由政府为主导开展面向不同地域、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的饮食文化宣传,培养居民的理性食物消费意识与健康饮食习惯,针对妇女与中老年群体制定的个性化营养摄入计划,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住户集体参加营养化食物消费常识与科研成果的专项培训班与主题讲座。政府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在大众传媒平台上投放健康饮食习惯宣传片与资料,使营养学者通过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为年轻一代统一提供科学化、营养化饮食指导,进行尝试性实验,检验国民普遍认同的各类饮食观念的正确性与科学性,由各级政府机关带头组织大型公共膳食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我国居民群体对健康饮食习惯的兴趣与认识,破除部分居民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偏见与错误认识,让居民主动戒除不健康的错误饮食习惯与消费习惯,积极维护自身营养安全[4]。

2.调节恩格尔系数,提高低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尽管21世纪以来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低于国民平均水平,难以跟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上升步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与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不同。为丰富居民可选择的食物种类,必须尽量压低食品市场价格,提高稀缺食物产品的供应量与物流转运速度,为贫困的低收入居民提供优惠性消费补贴与资金援助,由国家有关部门调配大量优质蛋奶产品供应缺少生产源的贫困地区。为促进居民食物消费均衡发展,政府应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鼓励高收入居民投资本地副食加工产业与食品原材料生产行业,通过增加市场供应量与产品质量进一步降低水产品、牛羊肉制品等各类食物的消费价格与销售成本,避免乳制品、肉禽类产品的消费局限于东部城市地区,发展地区性经济,缩小地域消费能力差距与收入差异,促进贫困人口集体脱贫致富。重点提高我国中低收入居民群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肉类产品消费量差距,促进我国农村居民食物结构尽快向多元化转变。

3.重新构建生态化、科学化食物原材料生产供应体系

2017年,我國居民肉类产品的人均消费量已超过60kg,国内畜牧业已经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路径,为节约自然资源,增强肉类供应的稳定性与提供供应量,政府应采取各类行政干预手段保证不同地区的肉制品市场价格趋向一致,使我国畜牧业的非主产区重新建立生态化绿色生产基地,提高本区域肉类消费的自给率,满足居民蛋白质摄入需求。推广规模化畜牧养殖,充分利用我国农业生产活动中不经常使用的荒地、闲地推行轮牧制度,改进肉类产品的供应种类,提高居民对草食动物如牛、驴、鸡等畜种的食物消费率和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保证用于生产粮食的耕地数量,在优化调节肉制品区域生产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扩大农村人口消费肉蛋奶制品的途径,政府必须努力改善城乡交通运输状况,扩大农村稀缺食物产品的流通范围与运输量,提高流通运输速度,突破限制肉类制品消费范围的客观局限因素,建立完整的食物产品环保供应链。

结论:现阶段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处于调整期过后的稳定阶段,粮食消费下降的同时,其他类型食物产品的客观消费需求开始显著增加,为提高消费品供应链的稳定性与抗风险性,必须重新规划食品生产网络,提高区域性食品加工能力。政府必须开展以科学饮食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教育,改变社会大众的有害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马云倩,徐海泉,郭燕枝.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及未来发展政策建议[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11):46-50.

[2]熊靓,王东阳. 居民食物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20省居民食物消费调研[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03):49-53.

[3]李云云,王灵恩,刘晓洁,成升魁. 基于入户跟踪调研的山东省农村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结构与特征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06):978-991.

[4]周琳,杨祯妮,程广燕,赵晓慧,高琪,熊靓.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主要特征与问题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22(03):47-51.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消费量食物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2015年全球废钢消费量同比下降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食物从哪里来?
2014年国际橡胶消费量增加6.7%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食物也疯狂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