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审美构建

2020-10-09李婉倩

戏剧之家 2020年26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审美

【摘 要】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由此也推动了影视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技术构成层面,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与技术的创新息息相关,从无声电影直至当下VR技术在影视艺术领域全面介入。然而,VR技术在影视艺术中还尚未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本文将以技术美相关原理为基础,对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审美体系进行初步构建。

【关键词】影视艺术;VR;审美;技术美

中图分类号:J9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6-0126-02

李泽厚教授曾说:“技术是实践,技术美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的客观的工艺美。”[1]由此可知,技术美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审美形态之一。日本美学家竹内敏雄对技术美的本质进行了阐述:“功能的力动性之美。”[2]李泽厚教授对竹内敏雄的观点做了进一步深化,他指出技术美的本质是实践美学观的应用与拓展。

技术美在影视艺术中以更加新颖的方式展现,对影视艺术作品的多元化风格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VR影视作品中,减少了繁琐的故事情节,以观影者为主体,注重其观影体验以及引起其情感上的共鸣。即使VR影视作品在叙事方面没有传统电影有优势,但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都是在不断摸索中找到自身独有的审美表现方式的。

一、影视艺术与技术的互动

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影视艺术是一门历史较短的艺术,是可以明确产生时间和相关发明人的艺术形式,并且有力地向人们昭示了“变动不居”的本质。人们无法一劳永逸地获得关于其审美构建的永久性答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影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在电影与电视产生之初,大多数人习惯称之为是一种发明,这样的认知验证了影视艺术是在技术的试验中诞生的,而非艺术的形式。不管是画面的拍摄、声音的录制还是后期的合成等,都有一定的技术所对应。

在十九世纪,幻影转盘慢慢发展成为普拉托诡盘,人们从中发现了视觉暂留原理以及运动分解、重组等现象,电影的放映原理也依据这些原理被提出。后来《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影片上映,但这时,电影仅仅是少数人能接触到的玩意儿。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影视艺术成为了世界性的大众传媒,且还在持续发展。VR技术早在二十世纪就已介入影视艺术中并用于实践,使影视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纪元。VR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已然成为了一种新的形式。

影视艺术的创作过程与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是具有相似性的,每一个步骤都会有技术的帮助与支持,这些复杂的技术本身就构成了艺术创作的内容。技术手段的持续革新,使得影视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前行,影视艺术的发展是艺术与技术不断交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自主视线中的技术美

在视觉表现方面,传统影视艺术中基本都是矩形画幅构图,只有极少数具有独特艺术性的影视作品刻意改变画幅形状,例如在《山河故人》中,贾樟柯导演在影片中采用了三种画幅来描述影片故事时间线的变化,先是采用4:3的画幅来烘托时代氛围;然后转换成16:9的画幅构图;最后一部分直接采用超宽画幅,从而表现出时代的变迁。在冯小刚导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中,采用了圆形画幅构图,让观众眼前一亮,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圆形变为矩形画幅的场景,在圆形画幅里,交代主人公在温柔如水的江南小镇所发生的故事,在矩形画幅里,却是庄严肃穆的北京,交织着权力、人情世故的博弈。即便如此,独具特色的传统影视,或圆或方的画幅构图,都离不开矩形的影视屏幕。然而,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电影的画面构图,其呈现出的是一个巨大的球形画面。这样的球形画面在VR眼镜的辅助下才能进行完整的观看,如果将这些画面表现在平面上,就类似于鱼眼镜头所拍摄的画面。也正是巨大的球形画面,使得传统影视艺术中蒙太奇的镜头剪辑逐渐弱化,VR影视作品采用的是一镜到底的长镜头,舍弃了导演特意安排的视觉注意点,让观影者通过影片中人物角色的双眼进行剧情的探索与推进。一镜到底的叙事方式能更为客观地重现真实场景以及故事情节,同时也提高了观影者推进剧情的自由度。

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加入,使观影者自主视线的蒙太奇取代了蒙太奇短镜头的剪辑方式。观影者自主视线的蒙太奇是指导演在影片中提供了大量的具有明确出场顺序和逻辑性的信息来引导观影者,同时观影者不断进行自主调整,以接收信息、完成影片的叙事任务。例如在《Lost》这部VR短视频中,影片场景是在一片漆黑的森林中,全片是通过萤火虫这个唯一光源信息引导观影者的视线,完成影片的故事叙述。在《Dear Angelica》中,是通过不断生成的独特流线线条,让观影者的视线随之移动。因此,这让影片中的故事更加的私人化和随机化,将观影者与影片中的主角置于平等的位置关系上。VR影視作品中故事编排的逻辑系统也一改传统,最为重要的是让观影者根据交互的方式去探寻并通过主观意识梳理影片中的线索从而构建出完整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影视作品中的“第四堵墙”,让观影者进入到导演所创建的银屏世界中去。VR影视艺术提高了观影者对影视作品的标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一部VR影视作品而言,每个人从不同角度都会获得属于自己的观影内容。

三、情绪与气氛营造中的技术美

一部成功的电影能够让观影者沉浸其中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精神层面上得到满足,而这一目的在VR技术出现之后变得相对容易实现。目前,VR技术在心理学领域也应用于情绪反馈放松训练、情绪训练、心理治疗等等,这表明VR技术在情绪与气氛营造方面具备心理学理论基础。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介入,就决定了其必将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最大的优势是让观影者“在故事中”,能够让观影者有参与感。为了运行更流畅,以及剧情探索信息更明确,VR影视作品导演会简化视野中的信息,直接表现重要情节,让观影者关注到更具指向性的信息,但是这也容易造成画面的突兀。

《Dear Angelica》这部影片是以黑暗中一串字母跃然于观影者的眼前拉开序幕,模拟电影院中灯光暗下,观影者期待黑暗中银幕亮起的场景,这使艺术欣赏时的仪式感延续到了作品中。在心理机制上,这是一种候场的形式,减少观影者初次进入VR世界的突兀与不适之感。“敦煌飞天VR”近乎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莫高窟洞穴中的壁画作品,无论是在空间的精准度上,还是在还原度上,亦或是在逼真的自然光影上,都将观影者带入到了环境所营造出来的氛围之中,解除强迫式镜头的束缚。

因此,這就需要用更多的环境因素来传达情感,运用色调、音效和场景造型来营造氛围推动故事发展。同时要注重空间调度的自主性,通过有效准确的角色塑造和物体的空间内部行为,建立时间信息在空间中的关联性,营造出情绪和气氛,以此来融合情绪情感的主体,增强影视作品的人文色彩。

四、多感官沉浸中的技术美

VR影视作品在视听艺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体感与交互,多感官的观影方式深化了观影者的沉浸式体验。除了视觉吸引,声音也是引导观影者、准确传达信息以及渲染情绪氛围的重要载体。在《风帆时代》这部VR动画影片中,导演颠覆传统VR影视作品中逼真且高清的画面视觉效果,画风粗糙且饱含颗粒的肌理感,但是采用了堪称完美的双声道逼真音效,同样让观影者身临其境。当角色位置或环境发生变化时,声音也随之改变,甚至当观影者将头埋入水下时,影片能展现水下的音效。360°丰富而细腻的环绕音,自然过渡的音效与画面视觉两者的柔性转场,将影视艺术作品的沉浸感发挥到极致,从而触及了观影者内心的真实。

VR影视作品中体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能够更好地提升沉浸感。在《Osmose》中,可以通过相应的传感器收集体验者的呼吸来影响虚拟空间中方向的移动及其节奏。韩国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名为《Meeting You》的纪录片,帮助一位普通的母亲通过VR视频再见了已经去世的年幼女儿。如图2所示,这位母亲通过体感触觉手套、头显等设备,触碰抚摸到女儿的脸庞,为了让这位母亲得到更逼真的体验,视频中的女儿还主动做出了与妈妈掌心对掌心的动作,那种真实的触感,让这位母亲泫然泪下。VR技术带来的沉浸感,能够帮助这位母亲解开没有好好跟因重病突然离世的女儿告别的心结,由此可知,适度模拟真实的体感设备,进一步增强了VR影视作品的整体体验感,有助于观影者的身心与作品情节相互交融。

技术一直作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存在于影视艺术中,影视艺术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伴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推动。在人们不断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容丰富、体验感更好的VR影视艺术作品,毫无疑问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对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审美进行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影视艺术的发展,也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谈技术美学[J].文艺研究,1986,(06):6.

[2]李泽厚,汝信.美学百科全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1013.

[3]李婉倩.影视艺术中VR技术的审美分析[D].扬州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