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质量研究

2020-10-09邓勇军

速读·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团队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

摘要:网络时代为各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高校的学生在此环境下也会受到更多的启发。但当前高校学生普遍对创业目标定位不清,导致成功率较低,同时由于在管理方面缺乏经验,创业人员的能力和竞争实力不足,在完成创新项目时屡屡遇到难题,因此高校需结合上述问题探索和总结优化措施,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创业团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

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水平,要结合管理工作开展实际,科学的迎合互联网+背景,作为研究人员,在实践分析过程中,要加强对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的研究效率,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概述

社会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教育及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起到了核心的推动作用。在实施高等教育时,也更关注创新教育作用的发挥,其对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效率、减轻社会就业负担、促进高校学生提升双创能力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我党也对创新就业形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未来需通过创业的途径来改善就业形势。创业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会受到技术、营销方式和资源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多数学生无法形成较为丰富的经营经验,加上专业能力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不足,难以确定更为适合的创业项目。因此学生主要通过团队形式实现创新创业活动。各团队也会开创成功的创业案例,能够推动创业活动有序推進。相关管理人员只需做好管理工作,保证团队内不产生根本性的分歧,导致团队无法继续团结协作。因此规范而科学的管理措施便可对双创活动构成更为直接的影响,能够在学生发生矛盾时采取适当的手段加以调节,从而始终保持团队的凝聚力。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征

(一)共同的创业激情

当前多数高校学生均为独生子女,其成长历程中会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期望,加上学生自身对个人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规划,因此在拥有一定的生活资本的同时,也会期望通过创业途径获取更多的肯定和价值体现。学生更乐于尝试和接受新奇的事物,双创能力较高,但其投入创业的热情只能持续较短时间,如果一直无法在创业中获得进步,团队中的成员便会自然产生观念和意见的分歧,导致团队解散,创业失败。

(二)丰富的外在资源支持

在万人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教育机构到社会环境,均对创业给予了各类政策扶持,为具有创业能力和愿望的学生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扶持。而家庭方面的理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迭,家长也不再只希望子女一味学习,获得更高的学历,而是希望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因此家长对学生创业也持积极的态度。

(三)不同的优势与背景

与社会创业团队比较来说,大学生的创业团队可依赖于学校提供更多的独特资源,因此更具备资源优势。通常高校会设置丰富的专业,学生能够组建多专业的人才参与到创业团队中,形成专业知识和观念的互补提升。每个成员均可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发挥作用,为团队的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可大幅降低团队创业的人力成本。在进行团队内的科学分工前,需充分明确不同角色的优势和价值。如创业团队的决策者作为整个创业活动的核心人群,其能够决定团队的发展,是团队生命力的核心。而在团队中负责营销的群体,则会表现出更高的沟通能力,也能够为团队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产品进行研发,是团队创业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学校资源,创业团队便需在人力方面投入更大的成本,相应配置各方面的人才,才能推动团队创业活动有序进行。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团队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成员没有正确理解自身的定位

对创业团队进行规划和建设,首先需团队成员对自身在团队中的角色建立明确的意识和定位。充分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以及能够发挥的作用,这样才能从不同方面为团队发展贡献力量。但有些成员对自身角色还未建立明确的意识,定位不够准确,因此其难以发挥自身的功用,甚至还会降低团队协作的效率。在实施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有些团队成员过于重视自我,未将自身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活动融为一体,个人意识较强,只按照个人的意愿和喜好开展创业活动,因此并没将个人的优势充分发挥,也对团队发展提供的助力较少。因此创业团队的成员受到个人意识的影响,会大幅降低团队活动的质效,难以助力整个创业项目实现预期目标。

(二)团队成员不同专业导致问题出现

当前多数高校的创业团队均由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只有少数团队的成员为同一专业。由于团队成员所学习的专业不同,因此在思维观念、知识层次方面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样也会导致成员对同一问题的意见和看法不一,在团队内产生意见冲突。为完善团队整体的专业范围,创业团队会选择不同专业的成员共同参与创业项目中,但专业的差异也会直接导致意见分歧的出现,表现出明显的专业差异性。甚至有些团队在处理专业差异问题上还表现得不够理性和科学。

(三)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冲突

有些学生将组建创业团队作为学习规划中的一项内容,但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到了后期还会受到考研或者考公务员等浪潮的冲击,因此在创新创业团队开展活动时,便会明显表现出个人与团队目标相左的情况。有些成员并未使用个人的全部精力参与双创活动。此外在团队中应在意识和目标方面形成共识,否则便难以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共事环境,全面分享信息资源,降低团队写作的效率。虽然有些团队在组建时并没产生其他的奋斗目标,同时学生也不认为其他奋斗目标会与创业活动产生冲突,但由于其他外力作用,学生仍会为了个人目标而放弃创业活动,导致创业活动最终失败。

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策略

(一)提升“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高度

在网络教育环境下,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应着重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以及高校自身的人才培养观念,在国家总体的创新能力教育目标指导下,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提升认识水平。一是高校应充分认识到网络背景下的双创教育对学生精神及能力等方面提升的核心作用,创业教育时刻伴随着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增长,借助网络手段提升学生的创业观念、辅助其进一步明确创业目标,掌握必备的网络技术技能,从而顺利尝试开展创业活动。基于网络背景下的双创教育不仅是高校的教育责任,也是培育高质量人才的价值体现。二是高校应对双创教育在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作用方面建立充分的认识,学生可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拓展专业思维和就业领域,对未来择业及发展前途进一步明确认识,对专业的学习也能够建立更为深入的认知,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就业活动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为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提供提升的动力,为未来就业提供扎实的基础前提。三是高校还应对长夜教育对优化国家的创新能力的意义。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高校应积极给予平台及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还可有效解决新问题,创新既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实践锻炼和项目孵化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

高校学生创业实践具有较高的标准要求,真实的创业环境和经历才会为学生形成真正的体验和感受。在西部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学生能够获得的实践机会较少,创业项目市场操作性较低。对此,高校应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尽量争取自己及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建立网络技术支持的创业环境,充分挖掘网络创业项目,引进校外和地区外的新兴技术和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更为全面的资源扶持。此外高校应积极从社会和企业层面寻找资源,通过与企业和地方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高校学生互联网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创业环境。高校应不以经济收益作为核心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经验。此外高校还需充分发挥特长和优势,建立产学研一体的教育环境,将研发成熟的创业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市场会统一检测项目成果的发展前景,为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经验,从而提升项目的社会价值。此外,由于不同地区在信息搜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在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薄弱性。对此,高校应针对接受创业教育的学生提供自信等服务,在创业服务网、就业服务平台等途径中了解创业信息和市场的具体需求,搭建专业化的交流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拓展学生的市场分析和营销能力。

(三)完善创业团队的建设内容

一是应有意识的将团队成员形成异质化构成。其主要原因为来自不同高校和专业的人才能够形成更为明显的优势互补,此外在高校环境中,学生可享受到更多的学习资源,专业设置相对独立,且不同专业内部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对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均有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在团队的构建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能够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优势促进团队取得更高层次的进步。

二是建立知识的共享机制。在实现知识共享时,创业团队应从下述方面实施:其一,保证学生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团结的氛围下开展集体活动。其二,应对知识进行共享,创业团队应对成员的分工进行科学划分,规定具体的创业内容,从而获得相应的知识和资源,协调完成创业工作。需注意的是,团队内部也需建立相应的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力,共同促进团队达到预期的创业目标。

三是需形成合作互信的氛围。团队中的成员经过长期的了解和相处,便会建立一定的信任,在团队协作时,能够基于情感基础相互支持,相互协作,高效完成既定的目标,提高团队整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团队成员能够在信任的基础上产生情感认同,共同向统一的目标不断奋斗,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高效总结创业经验,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同时形成人格和意识方面的培养,为后期接受更有难度的挑战提供前提基础。

四是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在团队中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会提升团队整体的创造力和协同作用,使团队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项目内容。学生的年龄大致相仿,因此在交流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过大的交流障碍,融合度更高。在共同目标的促进下,学生可迅速达成意见共识,能够为后期行动的统一奠定基础。

五、结束语

创业团队的建设对创业效果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学生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功能,同时结合自身的特长强化团队建设,争取更多的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資源支持。高校也需不断提升对学生的双创教育能力,使学生形成创业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提升创业团队建设的效力.从而促使创业目标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永强,刘祝祥,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文教资料,2019(34):177-179.

[2]王艺澄,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机遇与挑战[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23):94-95.

[3]卢健.“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33):153-154.

[4]霍明奎,查姣姣,竺佳琪,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信息获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9,39(03):46-51.

作者简介

邓勇军(1977. 07-),男,汉族,四川遂宁人,副高级辅导员,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艺术教育、创新创业、学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团队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互联网
浅谈研究生导师团队长效管理机制的构建
高校教师赴东航机务产学研践习之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团队管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