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0-10-09王少雄

科技智囊 2020年9期
关键词:泉州市高质量发展制造业

王少雄

摘  要:制造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十三五”以来,泉州市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大提高了制造业整体水平。但泉州市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面临制造业低成本优势边际递减和新竞争优势尚未形成的困境,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要素集聚不足、金融支撑欠缺、绿色制造待发力等问题,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泉州市建设制造业强市尤为重要。文章在深入调研泉州市相关产业的基础上,从产业链强链补链、企业培优、人才引进培养、创新平台搭建、绿色制造、金融驱动等多方面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0.09.05

Abstract: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mainstay in the modern economic system. Since the 13th Five-Year Plan,Quanzhou fastene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and enhanced the overall level. However,facing the problem of the decreasing margin cost,the lack of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weakness of self-innovative capacity,the shortage of advanced element,the deficiency in financial support and green manufactory,thus,it is significantly important of speed u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the city taking advantage in this area. This paper is to discover the pathway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from different dimension in terms of the industry chain,the elite-oriented selection of enterprise,talent introduc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tform in innovation,green manufactory,the drive of finance 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 words:Quanzhou;Manufacturing Industry;High-quality Development

一、泉州市制造業整体概况

截至2019年末,泉州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0家,数量居福建省第一,涵盖37个行业大类、156个中类、366个小类,已形成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包括传统、重化、高新在内“三大板块”的制造业新格局[1]。

(一)超八成行业保持正增长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的比重达到83.8%。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6个行业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数据来源于泉州市统计月报[2]。

(二)工业结构呈现积极变化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泉州市工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2%,占比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7%,2019年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增速比上年加快13.4个百分点,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21.1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5%,占比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民营工业经济活力较强,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快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6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8.4%,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数据来源于泉州市统计月报[3]。

(三)创新驱动发展

近年来,泉州市大力扶持企业的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取得了初步成效。泉州市9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实现“触网”,建设了88个(条)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规模以上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47%以上,减少劳动用工约30%,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3%。

二、泉州市制造业共性问题分析

(一)产业链有待完善

泉州市纺织鞋服产业链最为完整,其余部分产业皆有缺漏需完善。比如,机械装备制造业上下游配套不成熟,许多整机制造企业缺乏本地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尤其是缺乏精密加工厂商,一些机械加工业务需要到东莞、深圳等地完成。此外,石油化工产业未能充分利用泉港、惠安石化产业集中区的石化原材料优势,有机化工中间体资源不足,对中下游产业和产品的带动性较小。

(二)科技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目前,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以普通加工型企业居多,高新技术企业较少,且多以初级产品、中间产品、低档产品为主,核心竞争力不强,大部分企业尚无自己的技术研发机构,创新动力缺乏。

(三)“高中低”多层次人才短缺

在前期调研中,高达95%以上的企业认为,目前泉州市企业在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最主要困难就是技术人才缺乏。这个欠缺不仅只是高层次人才,中层的应用型人才(本科、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应用型人才)以及低层的一线操作技工,更是面临大量缺口。

(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存在短板

1.数据采集能力较强,但数据分析能力不足

大多企业对数据的利用,更多地停留在统计分析、形成报表,并没有深入挖掘数据中隐藏的信息,没有形成能够辅助决策的深度分析。

2.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较为薄弱

泉州市重点扶持的鞋业、建材家居业、陶瓷业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更趋向于供应链+电商平台,对于生产线的数字化改造应用较少。

3.金融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不足

金融容错机制过于严苛,企业融资信贷渠道受限。银行部分金融产品,包括融资租赁、设备抵押贷款在内,其利率偏高,企业数字化转型负担较重。

4.平台支撑能力不足

泉州市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受体制隶属、“条块分割”制约,产生职能交叉、重复投资、资源分散等问题,致使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利用率较低,项目技术产业转化能力较低,对产业经济的推动能力有限。

5.绿色制造任重而道远

绿色制造技术水平较低,对于绿色制造效益显著的企业奖励机制不完善,对相关典型企业的正面宣传不够。

6.金融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不足

金融业务容错机制过于严苛,扼制了相关业务人员主动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特别是在专利质押方面,商业银行一般不愿接受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和权利质押。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及交易的体系尚不健全,科技型企业用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贷款、转让或引资均受到影响,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三、促进泉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推動产业链强链补链、创新发展

1.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增强功能性高档纺织产业链的开发能力,加大化纤纺丝、纺纱、机织、针织、染整企业技术改造,推广新型纺纱技术,提高棉纺高档坯布织造技术,加快发展产业用纺织品,着力发展医用、过滤用纺织品和高性能复合材料,进一步开发新型石墨烯功能面料,研发石墨烯功能服装等产品,持续推动功能性高档纺织面料规模化。

2.推动鞋业智能化和专业化发展

着力推广新型、节能、环保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制鞋生产线,创新多元化,小批量、定制智能制造。大力发展功能性新型鞋材,继续发展童鞋产业,加强模具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集聚效应。

3.推进建材家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重点加强新型环保材料研发,着力推进建材家居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生产。聚焦云上虚拟展厅、体验式场景购物、线下场景线上看,提供“设计+产品+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创新“建材加工业+服务业”发展路径,进一步加强泛家居销售电商化步伐,着力推进建材家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4.创新驱动培育食品产业新动能

以中高端食品产业为导向,健全食品产业现代化体系。聚焦产品品质提升、结构优化、品牌建设,加强食品产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食品产业“两化融合”,提高食品产业智能化水平。

5.持续推进机械装备智能化水平

以机械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以推进机械装备制造业智能化为主攻方向,有效引导机械装备业企业向高加工度、高技术和生产性服务业转变。重点推进泉州市(南安)高端装备智造(铸造)园、洛江智谷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园区建设。

6.着力延伸五大石化产业链条

着力优化石化产业发展链条,加大对中下游产业链烯烃、芳香烃等重化工原料供给。重点发展烯烃多元化、合成纤维、塑料橡胶、工程塑料、专用精细化学品等五大产业链,发展一批产业链中下游隔墙工厂项目,逐步形成石化深加工高端产业集群。

7.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和高端软件,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同时,重点发展新材料产业,优先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先进纺织材料、新型建筑材料、新型光电材料和高性能陶瓷材料等五大新材料产业,集中优势推动新材料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与应用。

(二)培育制造业高成长企业

1.“靶向”精准培育领军企业

围绕集成电路、化合物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通过“靶向”精准政策扶持引导,在高新技术企业中,遴选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2.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用科技赋能改进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传统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惠企政策宣传,精简申报流程,引导更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

(1)实施“蓝领精英培育工程”。围绕泉州市产业转型发展需求,在全市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重点职业(工种)培养一批技术精湛的领军型“蓝领精英”。

(2)改进技能人才评价方式。优化泉州市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办法。由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要求,进行自主考核鉴定,确定职业技能等级,鼓励企业将考核结果与职业工资待遇挂钩。

4.支持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1)新基建发展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制造业产业数字化需求为导向,高水平建设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加快布局制造业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推动新基建发展赋能制造业转型;以大数据产业园为载体,建设大数据促进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中国东南制造业数字化中心城市;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实施区块链应用示范工程,开展“智能制造+区块链”产业园建设试点,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区块链龙头企业。

(2)支持企业推广应用智能装备。支持引导企业更新数字化装备或利用智能化技术改造非数字化装备,建设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

(3)构建工业互联网生态圈。鼓励推动现有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质量追溯、设备健康管理、产品增值服务的服务化转型,不断完善平台功能;鼓励支持本土龙头企业,将自身行之有效的企业数字化平台,通过多方参与的协作模式,扩展为行业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建设一批面向特定行业、垂直领域的行业性、功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4)加强智能产业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机构信贷资源向智能企业倾斜,针对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产业特点和融资需求定制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5.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1)为优势产业“量体建设”创新平台。开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创新综合服务体”行动,打造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补齐制造业专业服务和高端服务的短板;开展产业融通制造试点,全力打造以纺织鞋服、装備制造,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共享制造平台。

(3)推动微产业园建设。推动实现“传统+新兴”的产业集群构建模式,在各类传统产业集中开发区内,采用“园中园”模式规划建设“微产业园”(面积在300亩以下,鼓励利用旧厂区、旧厂房进行规划改造),引进包括新材料、人工智能、节能环保、生物工程等高成长、高附加值产业。

6.实现绿色制造变革

(1)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创新[3]。投入科研力量进行绿色技术的全面升级,结合现有绿色制造技术的发展近况,在产品废弃物回收、虚拟制造技术、工艺模拟技术以及净成形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2)提升绿色制造动力。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对绿色制造企业进行激励,鼓励高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联合,为绿色制造技术提供完善的理论支撑,并将其推广到生产实践中,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

7.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1)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4]。推动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动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开放共享信息;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

(2)建立金融容错机制。优化内部信贷工作规程,拓宽信贷渠道;积极创新信贷产品,探索金融服务新模式,降低制造企业的经营成本。

参考文献:

[1] 泉州网.从1952年至201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52053倍[EB/OL].(2019-09-26)[2020-09-15].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19-09/26/content_7005834.htm.

[2] 泉州市统计信息网.2019年12月份统计月报(上)[EB/OL].(2020-02-05)[2020-09-15].http://tjj.quanzhou.gov.cn/tjzl/tjsj/jdsj/202002/t20200205_2026509.htm.

[3] 徐剑北,郭宾,梁旭.绿色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探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11):27-29.

[4] 杨斌,赵海英.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南方金融,2017(10):46-53.

猜你喜欢

泉州市高质量发展制造业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优秀少儿美术作品展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直面高考 我行我“数”
关于高中数学选修的讨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