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10-09杜文燕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审题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杜文燕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76—01

审题就是弄明白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抓住重要信息,找出己知条件和将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为正确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审题准确与否,对能否正确解题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并将之提高到和数学知识教学同一个高度,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读题知意

审题的第一步便是读题。会读题、读好题,是准确审题的前提。通过读题,使学生初步了解题意,为分析、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题目的理解往往是肤浅的,他们尤其容易被无效信息干扰,影响了解题思路的寻找。因此,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将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良好的读题习惯,作为重头戏来抓。

1. 鼓励学生多感官参与读题。要求学生做到手、眼、脑齐到。“手到”:用手指到哪读到哪,读到哪指到哪,逐字逐句地读,防止丢字加字;“眼到”: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信息;“脑到”:用脑想,题目中都有哪些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根据已知条件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

2. 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题至少要读三遍。初读,大致了解题意,形成大致的印象。复读,通过勾、圈、画,找到关键字词,进一步理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读,在勾、圈、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题目了然于心,在题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准确列出算式,使问题得以解决。

二、析题辨意

读题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题目,读中有析、析中再读,读题与析题是不可分割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示范者的角色。指导学生将文字、图片表述的题目内容转化成有效的数学信息,并设计有层次、巧妙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剥丝抽茧地分析,进而找准数量关系;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审题技巧,教师就要学会放手,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策略。

例如,教学“连加”时,笔者在黑板上写出算式:“4+3+3”,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故事,或者利用手中的笔画出自己觉得可能表达的意思。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有的编出了有意思的小故事。比如,小鸟们要开音乐会了,它们选了一棵大树作为会场。先飞来4只小鸟,又飞来了3只小鸟。被同伴欢快的叫声吸引,又有3只小鸟加入了音乐会。哈哈,真热闹。谁来说说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参加音乐会?有的画出了内容丰富有趣的图画。其中最有意思的便是一个小男孩先拿了4颗糖果,然后又拿了3颗糖果,最后又拿了3颗糖果。学生告诉笔者,小男孩打算去舅舅家,因为哥哥大,给哥哥带了4颗糖果,给妹妹带了3颗糖果,又为姥姥带了3颗糖果。这个图画有意思在不仅将数学语言用有趣的图形语言表示,还赋予了分享以及孝敬老人的重要内容。

三、解题升意

解题是审题的归宿,但并不是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那么,如何在审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复述的习惯和鼓励学生改编习题入手。

1. 培养学生复述的习惯。复述不是将题目一字不落地背诵出来,而是去掉干扰信息,剥丝抽茧,抓住关键字词,简述题目表达的意思,并尝试着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2. 鼓励学生改编习题。一个知识点以及思維方法总能在不同题型中进行考核,要想牢固地掌握知识点以及思维方法,研究题型必不可少。研究题型,可以从改编题目开始。每解答完一道题目后,笔者都会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鼓励他们改编题目。如此训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透彻理解,完善自我认知结构,达到做一题、学一法,会一题、通一类的效果。

总之,审题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审题能力的高低,对学生能否深刻理解所学知识、能否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并为学生提供自主审题的机会,让学生经历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使审题能力内化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审题能力培养小学数学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