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研究进展

2020-10-09雷元元

家禽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病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雷元元

摘  要:鸡传染性喉气管炎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AILT) 是一种常见的鸡呼吸系统疾病,该病呈世界流行,死亡率极高,近年来给国内外养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本病的防治对养禽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AILT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及诊断、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描述,以其为养禽业AILT的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研究进展;病原;流行病学;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8-0056-05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AILT)是由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该病自1925年由美国科学家Mag和Tcttsles等首次报道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1],1931年该病被正式命名为鸡传染性喉气管炎[2]。1959年我国首次在贵阳市发现该病原,1987年以后在我国广州、陕西、河南、江苏、河北、新疆、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相继报道AILT的感染[3-4],1992年以后AILT在我国再次呈现地方性流行,直到1999年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定为B类传染病[5],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据OIE报道,2004年[6]ILTV攻击拉丁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鸡、鸭、鹦鹉,暴发一起传染性喉气管炎,受感染的有产蛋鸡、鸭、公鸡,累计死亡408羽,无害化处理1 7266羽,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2008年9月秘鲁首都利马市郊一庭院农场饲养的斗鸡发生AILT[7],死亡26羽,这也是该地区首次发生该病。2009年以来,国内再次出现多地爆发,2013年云南省肉鸡爆发AILT疫情,2014年河北蛋鸡发生疫情,2015年青海西宁蛋鸡场被ILTV攻击[8-10]。近年来,国内AILT的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本病发病率接近100%,死亡率可达40%,产蛋鸡感染后可使产蛋率急剧下降,甚至停产,由此可见AILT严重制约着国内外养禽业的发展,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ALIT的防控遵循“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开展,虽然ILTV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基因工程疫苗已成为目前AILT疫苗研究的热点话题,但这些疫苗至今尚未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因此现在预防本病发生的主要方法还是加强生物安全,注射弱毒疫苗来提高群体免疫力。由于传统活疫苗和野毒均可引起鸡群潜伏感染,且排毒期较长,潜伏感染的病毒在一定條件下(比如应激),会重新激活,引起鸡群呈现周期性的自然发病,同时新的ILTV流行株发生改变,这就使近年来AILT再度复发。本文将国内外关于AILT防控的先进技术进行整理综述,为广大养殖企业防控本病提供参考。

1  病原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A型疱疹病毒属,双股线性DNA分子,二十面立体对称,核衣壳由162个壳粒组成,与其他疱疹病毒颗粒形态基本相似,具有囊膜、核衣壳和核心,成熟的病毒颗粒在细胞核内呈散在或结晶状排列。ILTV生长环境比较特殊,只能在气管上增值,其他脏器很难检测到病原,这就指导人们采集病料时以气管组织及渗出物为主。ILTV[11]能在鸡胚中良好生长,鸡胚感染后会出现胚体变小,绒毛尿囊膜增生和坏死,形成混浊的斑块病灶,最后在12 d内死亡。同时ILTV也可在细胞培养物中生长繁殖,接种4~6 h便出现核染色质变位和核仁变圆,随后细胞融合,成为多核的巨细胞(合胞体),并且在接种后12 h 便能检出核内包涵体。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多核细胞的胞浆出现大的空泡,并且由于细胞变性而更趋嗜碱性。ILTV 的不同毒株在致病性和抗原性上均有差异,但只有一个血清型,由于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力差异很大,给该病的控制带来困难。

目前AILT病毒编码和病毒蛋白为研究热点,ILTV 的编码基因主要分长度特区UL和短独特区Us两个部分,目前确定的编码基因中共有7种,有 VL区的TK、gB和 gc 基因,Us 区的pk、gx、p60 基因及反向序列的 ICP4 基因[12]。非必需基因TK 为该病毒主要的独立基因;病毒感染性所必需的gB 基因是ILTV主要保护性免疫原,主要影响ILTV吸附和穿入主细胞,同时诱导各种免疫应答。

gB、gC、gD、Gh、gL氨基酸突变影响着细胞嗜性,为目前研究空白[13]。国内外对ALIT病毒保护性抗原的研究主要为TK、gB、gC、gD、GX、gK和gP60[14]。TK主要同时影响病毒毒理和死亡率;gB为病毒感染所必须;gC影响病毒吸附;gD为病毒复制所必需,其编码的糖蛋白能够诱导体液、细胞免疫,为主要的保护性抗原[15-17]。上述蛋白进一步研究对基因工程疫苗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2  流行病学

ILTV主要感染鸡,不同日龄鸡均可感染,但7~10月龄鸡更易感染,青年鸡群和成年鸡群感染后常呈现为急性暴发性,产蛋鸡感染后产蛋率急剧下降甚至出现停产现象,鸡群恢复后产蛋率也逐渐恢复,1月后产蛋率恢复到最高,可达80%左右,雏鸡和其他禽也可感染,但较为少见。AILT呈散发性,为四季病,但由于秋冬季节受气候条件影响更易发病。AILT 的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带毒鸡及其污染物,有报道[18]显示接种活疫苗使鸡群可长时间排毒,2%的康复鸡也可排毒两年,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眼结膜发生直接或间接传播,至今还未证实ILTV可通过种蛋进行垂直传播。病原进入机体后在易感鸡群气管和上呼吸道中存活、繁殖,感染后在整个鸡群迅速传播,发病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在5%~70%,高产蛋鸡死亡率较高,一般鸡群病程为2~3周,少数鸡群病程可达2~3月之久且有复发风险,西方有报道[19]称美国和新西兰等国家发生温和型AILT,发病率为 5%,死亡率都很低,仅为 0.11%~2%。ILTV基因较稳定,近年来该病并未出现新的流行病学特点。

3  症状及诊断

ILTV自然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6~12 d,根据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同该病主要分为喉气管炎型 (急性型)和眼结膜型(温和型)两种。温和型症状较轻,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较低,常表现为病鸡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产蛋率也降低、病程较长,伴有结膜炎、眶下窦炎、鼻炎及气管炎等,大部分鸡一段时间后耐过,若鸡群出现鸡群、环境变化等应激因素或继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时,死亡率明显增大。急性型病初采食量降低,有半透明状鼻液,流眼泪并伴有结膜炎,随后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吸气时头和颈部向前向上、张口)并伴有湿性啰音、喘鸣音、产蛋量迅速下降,迅速消瘦,鸡冠发紫,部分出现拉稀(绿色稀粪),最后多因衰竭在5~10 d内死亡,耐过鸡10 d后恢复正常,但可长时间带毒。严重者可出现度呼吸困难,痉挛咳嗽,常咳出带血的粘液污染喙角、颜面及头部羽毛等,最快的可于24 h内死亡。

对病死鸡剖解可见病变主要集中在上呼吸道,肺脏一般正常,偶尔可出现充血及小区域的炎症变化,上呼吸道粘膜充血、肿胀、有粘液,部分出现粘膜出血、变性甚至坏死。严重者可见气管变窄,气管中有含血粘液或血凝块,炎症也可波及到支气管、肺和气囊等部位,甚至上行至鼻腔和眶下窦。最新研究显示ILTV也可引起脑、哈德氏腺、腺胃和盲肠的病变[20]。

该病一般根据临床鉴别即可初步断定,进一步确诊需在实验室进行。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有病理组织学检查、病毒分离培养、细胞培养、动物接种试验、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PCR)等。环介导等温扩增[21](LAMP)能够更加精确的检测ILAV;TaqMan实时PCR[22]特异性较高,能够有效区分野毒和疫苗毒感染;qPCR[23]能够有效检测排泄物和环境中的病毒,上述方法的运用对AILT的净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4  防治措施

对于AILT的防控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预防的重点工作为加强饲养管理,注重养殖场生物安全,同时按程序进行免疫接种,提高机体免疫,降低感染风险。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本病,对于本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中西结合对症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死淘率,减少养殖场经济损失。

4.1  饲养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利于做好生物安全,鸡场选址应该选在远离城市、远离居民区,5 km范围内没有其他家禽养殖,水电、交通便利,离主干道1 km以上地势干燥、排水好且向阳背风的地方;场区生产区、生活区要严格分离且生产区与生活区要建立消毒设施,严防非生产人员進入鸡舍;鸡舍内安装水帘、保暖设备以降低昼夜温差,减少鸡群应激,改善鸡舍通风换气,做好鸡舍增湿除尘,定期打扫清粪,降低鸡舍氨气浓度,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降低养殖密度,逐步更换饲料,减少应激;统一鸡舍尽量全进全出,空舍期严格消毒。

4.2  免疫接种  近年来,国内外对ILTV的研究已经进入分子层面。早在1960年一代AILT弱毒活疫苗已经应用于市场,实际证明这种疫苗能够有效降低鸡群发病和集体排毒,但有研究表明这种疫苗也会出现毒力返强,引起AILT的爆发,虽然西方一些国家考虑到该疫苗毒力返强被禁止使用,但目前还没有其他疫苗能替代此疫苗保护效果,因此是世界范围使用最为广泛的疫苗。2000年以后出现二代重组活载体AILT疫苗,相对一代疫苗安全性更高,不存在毒力返强的风险,但该疫苗产生免疫力是上呼吸道粘膜免疫不能降低鸡群感染率,只能保护鸡群不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因此没有广泛应用。基因缺失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已成为目前AILT疫苗研究的热点[24-25],虽然这些疫苗改善了传统疫苗的缺点,但研究难度较大,且保护效力亚于传统一代疫苗,因此此类疫苗需要后续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在实际使用一代疫苗过程中,尽量使用点眼的方式,能够进行精确的粘膜传递,且在临床安全性和效力上表现良好。

4.3  中药治疗[26]  AILT中医学理论认为,病初风和热侵袭肺部、热邪壅肺、肺气上逆、呼吸不利,随后发展到气逆痰壅,热毒内积、损伤肺络。治疗时应遵循清热解毒、止咳平喘、消炎镇痛的主线进行。

2018年延安市某农村散养蛋鸡场饲养180日龄蛋鸡400羽,确诊为AILT,利用下列药物进行治疗[26]:板蓝根400 g、知母350 g、 陈皮 300 g、 桔 梗 250 g、射干250 g、枇杷叶250 g、杏仁200 g、党参200 g、黄连 200 g、 黄柏 200 g、 黄芩200 g、 麻黄 150 g、 半夏 150 g、 甘草150 g,将以上各药研末,以每只鸡每天3次的用量拌入饲料,让鸡自由采食,5~7 d 为一疗程,可视病情,隔2~3 d再用一个疗程。通过使用该药方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治愈率达 95%,但目前药物还未正式应用于市场。

4.4  西药治疗  目前AILT尚无有效的特效药,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上使用广泛的为饲料中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提高群体免疫力,使用广谱的呼吸道抗菌药予以治疗。取5万~10万IU链霉素,添加适量注射用水,混合均匀后给病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使用3~5 d。如果伴有呼吸困难,也可肌肉注射0.5~1.0 mL 20%樟脑水注射液[27]。

5  小结

近年来,AILT对养禽业的危害逐渐增加,这与传统疫苗毒力返强息息相关,这就迫切需要更加安全有效的ILT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弥补了传统疫苗的一些缺点,因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疫苗发展已经被人们重视,但由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难度较大,基因工程疫苗真正投入使用的路还很长,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研究。但深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安全高效的基因工程疫苗的应用势在必得,从而为AILT的最终净化,减少发病率、死亡率以及降低经济损失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May H.G T R P. Tracheolaryngitisin poultry[J]. Am. Vet. Med. Assoc, 1925: 67:229-231.

[2]  Beach J R. The virus of laryngotracheitis of fowls[J]. Science, 1930: 72(1877):633-644.

[3]  王锡祯,王蒲,李克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诊断报告[J].甘肃畜牧兽医,1990(04): 6-7.

[4]  Johnson M A, Prideaux C T, Kongsuwan K, et al. ICP27 immediate early gene, glycoprotein K (gK) and DNA helicase homologues of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gallid herpesvirus 1) SA-2 strain[J].Archives of virology,1995,140(4): 623-634.

[5]  SHAO Y,SUN J,HAN Z,et al.Recombinant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expressing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F protein protects chickens against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and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challenge[J]. Vaccine, 2018, 36 (52): 7975-7986.

[6]  CRAIG M I,ROJAS M F,VAN DER PLOEG C A,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f field isolates of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from argentina[J].Frontiers in veterinary science, 2017(4): 212.

[7]  ALI S A, ALMOFTI Y A, ABD-ELRAHMAN K A. Immunoinformatic approach for multiepitopes vaccine prediction against glycoprotein b of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graph cheats virus[J].Advances in bioinformatics, 2019: 127-131.

[8]  LONCOMAN C A,HARTLEY C A,COPPO M J C,et al.Genetic diversity of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during in vivo coinfection parallels viral replication and arises from recombination hot spots within the genome[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7, 83(23): 15-32.

[9]  Fakhri Omid, Devlin Joanne M,Browning Glenn F,et al.Genomic recombination betwee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accine strains occurs under a broad range of infection conditions in vitro and in ovo.[J]. Pubmed,2020,15(3):143-149.

[10]  王楷宬,王素春,孫亚伟,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动物检疫,2020,37(03):98-102.

[11]  李祥瑞.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特征及防治[N]. 河北科技报,2019-12-17(B07).

[12]  他蕾.表达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不同长度的gB基因重组鸡痘病毒的构建及其免疫效力评价[D].扬州:扬州大学,2019.

[13]  孔聪聪. 三株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4]  VAGNOZZI A, ZAVALA G, RIBLET S M, et al. Protectioninduced by commercially available live-attenuated and recombinant viral vector vaccines against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n broiler chickens[J]. Avian pathology,2012(41): 21-31.

[15]  张绍杰,童光志,王柳,等.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糖蛋白gB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0(03):46-49.

[16]  孙永珍,赵妍,崔红玉,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C蛋白的多抗制备、细胞定位及功能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14,45(08):1309-1316.

[17]  胡順磊,赵妍,崔红玉,等.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D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03):232-234.

[18]  吕红超,王慧,程小果.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家禽,2020,42(02):100-104.

[19]  Mohamed Sarjoon Abdul-Cader, Upasama De Silva Senapathi,Hanaa Ahmed-Hassan,et al.Single stranded (ss)RNA-mediated antiviral response against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nfection[J].BioMed Central,2019,19(1):17-22.

[20]  蒋露,李慧昕,韩宗玺,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LJS09株致病性的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5,37(03):181-184.

[21]  谢晶,于吉锋,周泷,等.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视化LAMP快速诊断方法的建立和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19,46(02):565-572.

[22]  Shlin NK,Leqione A R,Markham PF,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aqMan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ssays for the Quantitative and Differential Detection of Wild-Type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es from a Glycoprotein G-Deficient Candidate Vaccine Strain [J]. Avian Dis, 2015,59(1):7-13.

[23]  Roy P, Islam A F, Burgess S K, et al. Real-time PCR quantification of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n chicken tissues, faeces, isolator-dust and bedding material over 28 days following infection reveals high levels in faeces and dust[J]. J Gen Virol, 2015,8(19):98-104.

[24]  GARCIA M.Current and future vaccines and vaccination strategies against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LT) respiratory disease of poultry[J].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17(206): 157-162.

[25]  MUNDT A,MUNDT E,HOGAN R J,et al.Glycoprotein J of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s required for efficient egress of infectious virions from cells[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11(92): 2586-2589.

[26]  安芳芳,李娜,冯会利.中西医结合防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J].河南农业,2019(06):46-47.

[27]  卢青山,高付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流行与防治[J].家禽科学,2019(02):63-64.

Abstract:The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 that was infected chicken respiratory and high mortality;its prevalent all over the word and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aviculture recently.Therefore,prevention and control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purify breeder flock sign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viculture.This paper reviews etiology, pathogen,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symptom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many aspects about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research progress ec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Key words: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research progress; pathogen;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measures

猜你喜欢

病原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小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分析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近十年国际STEM教育研究进展
斯诺医生——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创立者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