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常见疫病的发生特点及诊断要点

2020-10-09林化成

家禽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寄生虫病鸭群病原体

林化成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20)8-0043-02

近年来,养鸭业的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肉鸭的养殖更是突飞猛进,鸭产业成为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行业,备受关注。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养鸭业的发展质量远远落后于养鸭业的发展速度,各类疫病的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鸭造成威胁和危害的疫病主要有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中毒性疾病,其中传染病带来的损失最大,可占到60%以上,而且呈上升趋势。

1  传染病

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必须满足三大基本要素,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鸭。如果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

1.1  传染源  病鸭是传播疫病的最重要传染源之一,有些病鸭临床症状表现明显,有些表现不明显或者没有临床症状。处于潜伏期的病鸭一般不具备排出病原体的条件,不具有传染性。临床症状明显的病鸭,尤其是处于急性暴发期的病鸭,排出的病原体毒力强、传染性强,危害性也最大。实际生产中有些非典型病例,临床症状表现不明显,这种情况常常被忽视,如鸭的腺病毒病,带毒鸭大多表现症状不明显,此时带毒鸭若与非免疫状态的雏鸭或者易感鸭接触,带毒鸭即成为传染源,造成鸭群感染发病。

处于恢复期的病鸭,受损的各种生理机能逐渐恢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但尚未肃清体内的病原体,还可以排出病原体,如病鸭在鸭瘟痊愈后至少3个月以内仍可以排毒,造成鸭瘟的感染。病死鸭如果处理不当,在一定的时间内也极易散布病毒。

隐性感染的鸭,体内的病原體不断繁殖并排出体外,往往引起疫病传播,如成年健康鸭感染肝炎病毒或者肠道球虫,往往不发病而成为隐性感染。它们带菌、带毒或带虫的期限长短不一,如健康成年鸭感染肝炎后带毒期最长为18 d;成年鸭感染副伤寒,康复后带菌可达9~16个月;患住白细胞虫病的康复鸭的血液中可保留虫体1年以上。

1.2  主要传播途径  种蛋传播:主要是由种蛋污染造成的。存活于种母鸭卵巢或输卵管内的病原体,在蛋形成过程中进入蛋内,造成蛋的污染;存活于种母鸭消化道内的病原体随粪便污染泄殖道,在蛋经泄殖道产出的过程中附着在蛋壳上,造成蛋的污染;存活于产蛋箱、喂料设备、饮水设备等用具上的病原体,经接触后传播到蛋壳上,造成蛋的污染。这些携带病原体的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穿透蛋壳进入蛋内导致鸭胚感染,从而引起鸭胚死亡或孵化出弱病雏,如鸭的病毒性肝炎、副伤寒等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感染传播。

接触传播:患病鸭是危险的传染源,其分泌物、排泄物、尸体可直接污染饲料、饮水、垫料以及养殖设备等,健康鸭通过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以及设备等感染,如鸭大肠杆菌病、副伤寒等。

媒介传播:病鸭喷嚏、咳嗽时病原体随飞沫排出,分散在周围空气中,易感鸭吸入造成感染;暴露的病鸭排泄物、分泌物等干燥后,有些病原体可以附着在尘埃上,随空气流动,如果被易感鸭吸入也能造成感染,如鸭疫里氏杆菌病、曲霉菌病、流感等。许多动物也是疫病的传播媒介,如蚊、蝇、蠓、鸟类等,必须引起重视。

1.3  易感鸭  易感鸭由于自身缺乏免疫力,如果病原体侵入,很容易感染,引起疫病在鸭群中的爆发。鸭的年龄、品种、饲养管理、免疫状态等因素都可以影响鸭的易感性。生产中没有接种鸭瘟疫苗的鸭群对鸭瘟病毒具有易感性,当鸭瘟病毒侵入时往往造成鸭群感染鸭瘟。饲养管理不善、鸭舍环境卫生差的幼龄鸭更容易感染曲霉菌病、球虫病等。

2  寄生虫病

由寄生虫引起的鸭病称为鸭寄生虫病。鸭的寄生虫病和鸭的传染病一样,也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鸭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寄生虫病可以经皮肤、口腔感染、接触感染,其流行受温度、湿度、光照、酸碱度等因素影响。鸭寄生虫病对鸭可以造成非常大的危害,不仅能够造成鸭体组织损伤,而且还能夺取鸭体营养,造成病鸭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3  营养代谢病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条件下,营养代谢病往往是由于饲养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的,往往呈群发性。营养代谢病主要表现为营养不良和生产性能低下,常常对鸭的生长、发育、性成熟等造成影响,具体表现为生长缓慢甚至停滞、消瘦、贫血等症状,产蛋、产肉性能降低等。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一般病程比较缓慢,病鸭开始发病,常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表现临床症状。营养代谢病也表现地方流行性。我国北方大多数省份处在低锌地区,在这些地区应注意鸭群的硒缺乏症和锌缺乏症。

4  中毒病

鸭采食含有有毒物质的饲料、饮水或接触某种毒物,往往引起鸭群中毒。鸭群中食欲旺盛的鸭由于采食量大,摄入的毒物量大,往往发病早、症状重、死亡快,一般无传染性。慢性中毒的鸭,肝脏、肾脏、神经出现变形或者坏死。

5  疫病的诊断

5.1  传染病的诊断  鸭的传染病诊断必须要结合传染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特征性病变、实验室诊断。

5.2  寄生虫病的诊断要点  症状:病鸭的临床症状可以作为发现寄生虫病的重要参考之一,病鸭一般表现为消瘦、贫血、黄疸、水肿、营养不良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流行病学:了解发病情况,摸清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动态,为确诊提供依据。

剖检:剖检病死鸭,进行病理观察诊断,分析致病因素和死亡原因,有助于正确诊断。

5.3  营养代谢病的诊断要点  流行病学:对发病季节、病死率等疾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重点了解日粮的配合及组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质量等。

临床检查:参照流行病学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搜集到的症状以及调查的情况,根据临床表现大致判断营养代谢病的可能原因,如鸭的不明原因跛行、骨骼发育异常,可以重点考虑钙、磷代谢疾病。

实验室诊断:可以测定病鸭的血液、羽毛及组织器官中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营养代谢病早期诊断和确诊的依据。分析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作为营养代谢病,特别是营养缺乏性疾病诊断的直接依据。

5.4  中毒病的诊断要点  毒物来源:首先要观察饲料有无发霉变质,必要时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舍饲的鸭要查清饲料的种类、来源,放养的鸭要重点了解鸭群活动范围内有无农药或者老鼠药等污染的饲料、饮水等。

辅助判断:在不能确定毒物来源又不能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停喂可疑饲料或饮水,饲喂新鲜的饲料、饮水,观察发病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可能引起中毒的毒物分别饲喂特效解毒药进行治疗,并根据治疗的效果来判断毒物的种类。

毒物试验:一般采用大鼠或小鼠作试验动物,投喂病鸭吃剩的饲料,观察是否中毒。

猜你喜欢

寄生虫病鸭群病原体
一例鸭群发生呼吸道疾病的过程和诊治
鸭坦布苏病毒病最新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鸭浆膜炎的防治措施
一例鸭感染鸭瘟病毒的诊治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探析
高原牧区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控策略探析
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疫苗,原来是这么回事
脂肪有时可助免疫
玻璃艺术中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