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军民融合的侦查用无人机专利情报分析

2020-10-09筌,王戈,马

甘肃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核心技术军民专利申请

许 筌,王 戈,马 骏

(1.31681部队,甘肃 天水 741020;2.78092部队,四川 成都 810034;3.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北京100000)

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习主席审时度势、总揽全局,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升为富国强军的国家战略来推进,强调指出:“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国之策。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

据统计,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80%以上的民用关键技术,同样可以直接用于军事[2]。

近20多年来,院校、科研院所和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涌现了像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等一大批申请专利高居前列的单位,在一些重要的高新技术领域,如无人机技术、先进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技术,民用技术已经领先于军用技术。将先进成熟的民用技术尽快转化为军用技术,将国防科技资源与民用科技资源有机结合和高效利用,促使军民两大科技创新体系互通、互补和互动,是突破国防科技瓶颈强有力手段。

笔者以国内外侦察用无人机专利文献数据为基础,利用了高端的专利分析工具Patsnap,全面多角度分析了全球侦查用无人机专利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和相关技术特点,并对民用技术转军用的发展现状和规划布局提出若干建议[3]。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笔者利用Patsnap专利平台进行全球专利数据检与分析。根据技术背景调研制定检索式如下:“无人机AND侦察”,根据上述检索条件,得到用于全球情报分析的专利7365件。详细如图1所示。利用国家进行筛选,得到申请排名前10位的国家,详细如图2所示。

图1 全球相关专利检索结果

图2 专利涉及主要国家

2 侦察用无人机专利情报分析

2.1 全球专利申请情况

将专利按照优先权年份(priority year)进行统计,得到近20年侦察用无人机专利的申请趋势,如图3所示。可见2010年前全球专利申请量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每年数量均在50件左右;2011年开始,专利数量突破100件,2011年至2014年,专利数量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2014-2017年专利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达到了一个申请的高峰期。2018与2019年因专利公开不充分,未列入趋势分析的范畴。

图3 近20年侦察用无人机专利的申请趋势

2.1.1 主要国家专利生命周期分析

通过分析侦察用无人机技术处于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可以为研发、生产以及投资决策等提供借鉴。将中国、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法国这五个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分别按照年份统计,图4展示了这些国家和地区近20年的申请趋势,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和日本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申请态势,中国早年(2006年以前)侦察用无人机的专利申请很少,可以认为此阶段为技术萌芽期;在2007年后年申请量逐年递增,此后由于我国关于无人机研制的政策推动以及无人机市场的铺开,在2013年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该技术已经进入了成长期,而美国和日本始终增长的活力较低,直到2017年才开始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可见在中国侦察用无人机技术研究进入了成长期,从专利申请角度看美国和日本的活力远远低于中国。

图4 主要国家和地区近20年侦察用无人机专利的申请趋势

2.1.2 中国各省申请趋势

针对侦察用无人机专利主要分布在中国,可以对国内各省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拥有技术优势的省份分布,从而为技术转让和专利引进提供依据。通过对各省分析,如图5所示,以2017年为例,专利技术增长最快的是广东省(277件)、其后依次是江苏(226 件)、北京(185 件)、四川(185 件)、陕西(79件),说明广东省在该技术创新领域的活力最强。

图5 近20年中国各省申请趋势

2.2 全球竞争态势分析

2.2.1 全球主要专利申请人

图6列出了侦察用无人机专利主要申请人及其所在国。可见,根据申请人分类统计,全球侦察用无人机申请量排名中,前3位申请人均为国内高校,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高校基础研究起步早,技术处于全球领跑地位。全球前20位申请人中高校达11家且均为中国国内高校,分别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表明我国在侦察用无人机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基础。

图6 侦察用无人机专利主要申请人及其所在国

2.2.2 专利权人IPC技术对比

图7通过专利权人IPC技术对比展示全球专利主要申请人竞争力。由图7可知,周良勇个人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0件,说明其针对两个或多个旋翼领域已经申请了大量的核心专利,在该领域内拥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同时,在图中显示出较强技术竞争力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三维定位和航道的同时控制领域主要的竞争者。

图7 侦察用无人机专利权人ipc技术对比

2.3 技术热点分析

2.3.1 高价值专利聚类分析

从检索结果中筛选中国专利,并进行同族去重,对所得结果进行文本聚类分析,提炼出侦察用无人机专利的研发技术热点。由图8可知当前该领域的核心技术热点主要集中于5个领域:姿态控制、合成孔径雷达遥测、地空组网数据传输、提取和神经网络领域。

图8 侦察用无人机专利文本聚类结果

2.3.2 核心技术聚类分析

侦察用无人机涉及合成孔径雷达,遥测,测距等核心技术,针对这类核心技术进一步分析,试图找出掌握核心技术的组织和个人,如图9所示。

图9 侦察用无人机专利文本聚类结果

进一步针对核心技术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涉及该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内高校手中,主要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这四所高校,如图10所示。

图10 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主要单位排名

对于225件核心专利分析发现,当前侦察用无人机领域核心技术热点主要集中于5个领域:雷达、定位导航、激光测距、光谱侦察、弹道测绘,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专利文本聚类结果较接近。如图11所示。

图11 核心关键技术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

通过专利情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在全球第一,与日本、美国等相比,中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研发起步较早,在近几年专利数量增长迅猛,可见在中国无人机基础技术研究进入成长期较早,而日本和美国的该项技术可以认为逐步进入成长期。通过对全球及该领域重要国家专利申请趋势分析可知,随着各国政策天平的倾斜以及民用无人机的普及,无人机应用领域发展势头强劲,核心技术的发展完善是无人机广泛普及的重要保障,基础技术领域的发展保持上升趋势。通过对这一领域的分析能够发现,该领域核心技术转军用在国内具有良好的基础。

3 构建高效科研成果转化体系,开拓军民融合发展新途径

3.1 高效利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Patsnap等专利分析平台,开展军用技术相关专利的检索挖掘和分析,掌握国际技术研发进展,为军用关键技术研制和技术转移提供信息支撑和方向导航。梳理关键技术发展和知识产权现状,特别是我国已经掌握了哪些重要技术,把握需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国外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状况和情报信息,借鉴先进的专利资源和科技成果,在已有的专利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进开发。

3.2 完善民参军优势技术转化机制

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利用其自身优势开展先进技术军用转化,通过合理的知识产权惠益分享机制,整合集成国内研发资源和力量,构建形成军队主导、地方参与的创新成果优选模式,大大缩短概念创意、先进技术转化为战斗力的周期,为军内外相关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提供高效支撑[4]。

3.3 军民融合规划布局

军民融合作为一项长期战略,需要顶层设计,规划布局。显然DARPA在这些方面为美国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体制机制与管理模式都是中国可以学习借鉴的[5]。通过加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等方式、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等方式,为军民融合发展创新注入新动力[6]。

猜你喜欢

核心技术军民专利申请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提升变电站一次检修核心技术的研究
影响规模化猪场收益的核心技术探讨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专利申请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