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科学启蒙教育大不同

2020-09-30满威宁

中华家教 2020年8期
关键词:重量结论叶片

满威宁

从一个小学生科研比赛结果谈起

2019年我参观了一个美国的科学竞赛,参赛的小学生们做了很多原创研究。一个五年级学生的研究《Wi-Fi辐射对植物有害吗?》得了整个学区的第一名,引发了诸多讨论。

简单地说,这名小学生想研究无线Wi-Fi信号对植物的影响,经过12天的实验,他声称:靠近Wi-Fi路由器的那盆“快死了”,远离的那盆则“长得很好”。得出结论:Wi-Fi如他想象的一样,严重危害了植物,大家要小心辐射。还配有一张数据图表,是他称的“植物的重量”,从第1天到第12天,单位是克。还标示出蓝色代表A盆植物,距离Wi-Fi近;橙色的代表B盆,距离Wi-Fi远。于是,我把实验内容发到我的学生群里,请孩子们看看。我提到:“首先要肯定这个孩子的创造性想法和努力,但大家对这个结论有没有什么疑问?能想到哪些问题?”

群内的中小学生立刻各抒己见:

A:Wi-Fi真的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对人体也有影响吗?

B:在种植过程中,泥土的重量相同吗?土质一样吗?每次浇水的克数一样吗?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阳光照射一样吗?离窗户的远近都相同吗?否则会导致蒸发不一样,吸收阳光的程度也不一样。

C:靠近机器有光源和热的话,是适宜病虫害的温度,会不会虫子比较多?

我觉得这些质疑很好,大家都对实验条件的一致性提出了合理的怀疑。我于是又提醒大家,再仔细看看原作者本人的数据图表,还能发现哪些问题?马上有同学提出来说,作者是以重量为单位的:

D:这个实验中是不是可以用整体植株高度的变化来当测量数据?

E:我认为还可以观察植株的色泽。

F:用植物叶片的数量与叶片的大小及叶片的颜色来做数据,可能会比植物的重量做数据更合适。

G:还是量高度或根茎粗细好一些。

我说:这些都是很好的想法。不过,12天以后,确实有一盆长得没有另一盆好。用叶片的多少、植株高低的差别,就可以得到结论“Wi-Fi让这株植物受害了”吗?

假设、实验、数据、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是一个绝佳的例子,用来真正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很快同学们就注意到原数据图表的重大问题:

H:植物的重量是如伺称出来的呢?从第1天到第12天植物总重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植物生长规律是违背的!

I:如果土壤重量.浇水量都一样,并且都在室内,只是离Wi-Fi的距离远近不同的话,我认为他测量数据有问题。植物吸收水分养分生长应该越来越重,可是B的重量却比A少?

首先他们开始质疑“植物的重量”减少的原因,然后纷纷表示:

J:这个实验中植物的重量是如何测量的?是包含土壤的重量吗?

K:水的蒸发是无法计算的。

L:他没有考虑到盆间土壤水分蒸发的差异。

这个过程就是著名的锻炼批判性思维(criticalthinking)的方法,即使这是一个在比赛中拔得头筹的项目,其他人也照样可以提出质疑。

进而,又有同学提出:

M:一次實验不足以得到结论,偶然性太大,需要多次验证。

N:有养花经验的人知道,即使是一样的植物在一样的环境下,也可能有差别,太多偶然因素可以导致差别。

孩子们的条理变得越来越清晰起来。总之,如此不严谨的实验过程和不一致的实验环境,怎么能够说明植物长得不好的原因是Wi-Fi影响呢?原作者可能是因为强烈的主观愿望,选择性地指向心仪的结论,把自己都骗到了。但是为什么这样的项目能在美国得奖?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或者反思?

记忆中的中国科学启蒙

记得在国内小学自然课讲天气记录,讲种子发芽时,大部分的时候和思想品德课一样是全程背诵的,需要思考的内容很少。我们那时的自然科学课,一味地只讲“事实”、讲现象、讲结论,就像详尽精准的说明文。基本没有涉及过:讨论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区别,讨论怎样去寻找答案的过程,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等等。

到了中学,我有幸遇到几位很好的老师,在物理化学生物方面让我学到了范围又深又广的丰富的知识,这是我之后在自然科学领域能深入学习研究的基础。但那时候实验课唯一的目的是去验证书本原理的正确性,如果实验结果不吻合,要想办法凑出“理想的结果”。而不是让我们在结果的分歧中去探索和发现背后的原因。习惯了结论先行,再去凑理想实验结果的思维,是没法在科学上做出任何新发现的。

重点是: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做科学”。我一直非常肯定国内基础教育在数学方面非常成功,在物理化学生物方面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基本功功底扎实,比国外很多地方都强。但却仅限于提供了很多科学“事实”(知识点),没有怎么提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掘和思考。

美国科学启蒙优与劣

那么美国的科学启蒙教育又是怎样的?

猜你喜欢

重量结论叶片
橡皮泥科学实验室
我的植物朋友
叶片雨水痕迹大不同
结论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Put the Glass Down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