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无限的激情投入火热生活

2020-09-30

北广人物 2020年37期
关键词:清泉珠峰老汉

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近段时间以来,由中宣部、中组部等部门部署开展的“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人气高涨,推荐“最美”、评选“最美”、学习“最美”形成热潮。一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他们是共和国建设者、新时代奋斗者的典型代表,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努力,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他们与祖国共成长、共奋斗的感人故事。

据新华网、《人民日报》等整理

谭清泉:永远保持冲锋姿态

“管路气密性检查一定要细心”“数据判读不能有丝毫马虎”……在前不久受邀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观礼之后,63岁的火箭军某导弹旅高级工程师谭清泉又开始忙碌起来,巡查座座导弹阵地。

1956年9月出生的谭清泉,在1976年3月入伍,历任战士、连长、营长、旅装备部长、副旅长、总工程师。63岁的他,有43年与导弹为伴,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留下了一行行坚实的足迹。43年来,谭清泉刻苦钻研导弹技术,为战略导弹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

高中毕业后,他先是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又当上了村里的民兵营长。当时,当乡干部或保送到工农兵大学上学,都是不错的选择,可谭清泉毅然选择去当兵。入伍后,谭清泉被分到原二炮某工程部队,由于工作能力突出,当兵第二年,他就当上了副排长。谭清泉认为:“军人只有永远保持冲锋的姿态,才能更好地完成使命。”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他平均每年有160多天战斗在导弹阵地。在他看来,只要和导弹武器在一起,把所学知识奉献给导弹事业,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和幸福。谭清泉把练就过硬的专业技术当作职责本分。作为导弹专家,在导弹发射前,他总是对逐个插头、逐个保险进行仔细检查,经他把关的实弹发射任务,没有发生过一次差错疏漏,被誉为导弹发射场上的“装备神医”“定海神针”。

2011年,罹患肺癌的谭清泉做了肺叶切除手术后,走路步伐只要稍快一点,都会呼吸不畅。在密闭的阵地空间,空气中混杂着各种油脂、金属的味道,为此旅领导和医生曾一再“禁止”他进入地下阵地。“脚就是用来走路的,趁着我现在还能动,就要多跑跑。”闲不住的谭清泉,还是一如既往走向青山、深入阵地……

2016年9月,谭清泉达到最高服役年限,为了继续在大山里守护导弹,他向组织提交了延迟退休报告。前不久,他再次向组织递交了延迟退休的申请。“恨不得再干10年。”他说。

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白了头发,绿了荒漠!

甘肃省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1981年,作为三北防护林前沿阵地,古浪县着手治理荒漠,对八步沙地区试行新的治理政策。漪泉大队56岁的老支书石满第一个站了出来。紧接着,同大队的贺发林,台子大队的郭朝明、张润元,和乐大队的程海,土门大队的罗元奎也积极响应。他们以联户承包的形式,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被称为八步沙“六老汉”。

按照计划,第一年先治1万亩。6个老汉跑遍了附近和邻县的林场,只解决了一部分树苗,剩下的怎么办?他们在自家承包地种树苗。6个家庭40多口人全部上阵,第二年春天,几场风沙过后,活下来的树苗连三成都不到。“只要有活的,就说明沙能治!”“六老汉”没有灰心,转而采用“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办法,终于提高了成活率。

沙漠离家远,“六老汉”吃住都在八步沙。他们带点面粉、干馍馍和酸菜,用几块石头支起锅。在沙地挖一个深坑,上面用木棍撑起来,再盖一些茅草,就是“六老汉”的家。经过10余年苦战,“六老汉”浇绿了4.2万亩沙漠。八步沙的树绿了,“六老汉”的头发白了。1991年、1992年,贺老汉、石老汉先后离世。后来,郭老汉、罗老汉也相继离世。如今,当初的“六老汉”中,四人走了,两人老了干不动了。

组建林场之初,“六老汉”就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必须出一个后人,把八步沙治下去。石银山、贺中强、郭万刚、罗兴全、程生学、张老汉的女婿王志鹏相继接过了父辈治沙的接力棒,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现在,郭万刚的侄子郭玺等第三代人已加入治沙行列,守护八步沙的未来。

历经“六老汉”三代人38年的坚守,八步沙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六老汉”及其后人建成了一条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8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使7.5万亩荒漠得以治理,近10万亩农田得到保护。

旦增欧珠:帮助更多同胞脱贫

“我的梦想是让和我一样的残疾人、贫困户,都能过上好日子。”37岁的旦增欧珠,论身高是“小个子”,论事业却有大作为。在西藏定日县岗嘎镇,担任残疾人士民族手工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已成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名带头人。

旦增欧珠出生在定日县措果乡的一个贫困家庭,年幼时因病致残,个子矮小。为减轻家庭负担,他曾去拉萨打工。“贫穷压得我们一家人喘不过气。”18岁那年,定日县民政局安排他到仓木达温泉度假村工作。“每月工资只有150元,但開阔了眼界,学到很多管理知识,还能和客人们聊天练习汉语。”旦增欧珠一边做服务员一边自学,其间还收获了爱情,与同龄的罗布德吉喜结连理。岗嘎镇是通往珠穆朗玛峰景区和对外口岸的必经之地,旦增欧珠看到了这里的商机。2006年,旦增欧珠决定用积攒下的2000元钱开办家庭旅馆。150平方米、4个房间,服务员只有旦增欧珠和妻子两人。“破了的水桶舍不得扔,补了又补;地板脏跪着擦,膝盖不知磨破了多少次。”旦增欧珠说,旅馆定名为“星光福利旅馆”,意思是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让更多人同享福利。

凭借优质服务和良好卫生条件,旅馆生意越来越好;2008年经营收入达30万元,2018年突破60万元。“走上创业路,经验和想法越来越多,我要帮助更多同胞脱贫。”2008年,旦增欧珠组织村里7名残疾人学习缝纫技术,制作销售旅游纪念品。2015年,在定日县政府的支持下,岗嘎镇残疾人民族手工业合作社正式成立。2017年,定日县又投入1000余万元扶贫资金,帮助合作社新建宾馆、展示厅,扩展经营项目;今年又开展驾校培训项目,预计总收入能超过200万元。

“珠穆朗玛峰是我们最好的名片。”旦增欧珠拿着合作社开发的明星产品“藏巴娃娃”,讲起了经商思路。“旅游产品必须有特色,娃娃的服饰、洗漱包和纸巾盒的编织图案要有拉萨风格、日喀则风格和定日风格。”旦增欧珠介绍。

“我们开发出具有珠峰特色的唐卡、布偶娃娃、纸巾盒等新产品,种类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大。”旦增欧珠说。冰天雪地,金山银山,保护优先。通往珠峰的318国道旁边,有些公厕因无人管理,卫生条件差,游客意见很大。2017年,旦增欧珠协调多个部门安排残疾人、贫困人口负责20个公厕的卫生清扫和设施维护工作,由合作社出资每月给予1000元至2500元的补助。

在岗嘎镇,说起合作社的“金布”(藏语“大哥”的意思),远近闻名。家住下龙村的阿旺南卓今年33岁,因患关节炎未能及时治愈,落下残疾。3年前,她成为合作社缝纫车间的生产能手。“我负责缝制装帧唐卡的边饰。一年上10个月班,冬天和青稞收获时还能休假,每月底薪2600元。”阿旺南卓说,“金布”旦增欧珠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旦增欧珠还资助了10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每学期5000元。“4·25”地震后,他捐出5万元物资,还免费为受灾群众、救灾人员提供食宿……目前,合作社56名员工中有36名是附近的残疾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96人稳定就业。

国测一大队:用脚步丈量大地

1975年,我国首次测出珠峰的高程为8848.13米,得到全世界的认可。2005年,我国对珠峰进行复测,精准地测出珠峰岩石面的海拔高程为8844.43米,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的实力。完成这两次珠峰高度精准测量任务的,是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以下简称“国测一大队”)。

1954年,国测一大队在陕西西安市成立,主要负责国家测绘基准体系的建设与维护,从事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地形图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工程等综合性测绘工作。国测一大队的测绘业务能力代表着我国大地测量工作最高水准,是我国基础测绘的主力军。

测绘数据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65年来,国测一大队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科技测绘山河,出色地完成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南极重力测量、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建设、西部无人区测图、海岛(礁)测绘、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测绘工作,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京奥运、港珠澳大桥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测绘依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测绘奇迹。

然而,这些数据是由一代又一代测绘工作者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的。国测一大队承担的测量任务,大多位于高寒缺氧、物资匮乏、交通信息极差的“生命禁区”。为获取精准的地理信息,国测一大队队员先后六上珠峰、两下南极、37次进驻内蒙古草原、48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9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6000多万公里,测出了近半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65年来,国测一大队在野外作业中共有46名队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将热血浸透在祖国伟大的版图上。

珠穆朗玛峰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地,也是国际测量技术的比对场。为精准测量珠峰高程,国测一大队队员6次大规模深入珠峰,在生命禁区勇斗风雪。今年已经80岁的国测一大队老队员郁期青,曾全程参与1975年我国首次成功测绘珠峰高程,完成了攀登海拔7050米的珠峰北坳测量任务。攀登后,郁期青因为重感冒引发肺水肿、胸膜炎并发症,住院抢救治疗200多天,直至现在还有后遗症。2005年,国测一大队在对珠峰高度进行复测时,国测一大队队员张建华在西绒布冰川遭遇特大暴风雪,差一点永远留在了那里;王新光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任秀波差点失去双手……

經过几十年发展,测绘条件已大幅度改善。北斗导航、遥感卫星、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等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正慢慢颠覆测绘人传统的“人走步量”工作模式。“但是,大地测量是最基础的测绘工作,我们的岗位是脚下的大地,我们的责任仍然是要记录好成千上万个数据、分毫不差地读取每一个坐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建设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国测一大队项目部主任柏华岗说。

猜你喜欢

清泉珠峰老汉
咦?珠峰“身高”在变?
清泉醋业
揭秘珠峰身高
石上清泉
每年都在长高的珠峰,是怎么测“身高”的?
刘老汉笑了
汨汨清泉:宁条梁“找水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