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生成逻辑及建设意义探讨

2020-09-29魏永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双创中心大学生

祖 强,魏永军

(1.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23;2.江苏省教育厅 高教处,江苏 南京 210024)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打造“双创”教育与“五育”的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平台与载体,是师生、校企融合、发挥生态系统化协同育人作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共同体[1-3]。为搭建开放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推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科竞赛、项目实践、基地建设一体化,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2018 年11 月,江苏省教育厅率先在全国开展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遴选建设工作。

1 生成逻辑

1.1 历史逻辑

借鉴国内外高校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是高校自身发展与改革的需要。国外大学尤其是美国一流大学结合自身定位和发展特色,整合校内外资源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密切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学科辐射作用,已建成学科辐射、多元复合、创业引领和社会需求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例如斯坦福大学和MIT 设有创新创业中心,其主要活动包括学校内部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项目和与高科技园、科技孵化器合作等外延拓展项目。MIT 的学生和校友仅2014 年就创办了3 万家公司,创造了460万个工作岗位,年收入达到1.9 万亿美元,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7]。目前,国内高校由于校内外“双创”资源整合度不够,普遍缺乏综合性“双创”实践教育中心。

1.2 理论逻辑

“双创”三螺旋模型理论是纽约州立大学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于20 世纪90 年代首次提出。大学—产业—政府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力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为实现各自效应的最大化,最终形成如DNA 三位螺旋体之间的共生关系。在三方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创新系统螺旋上升,促使创新创业活动深入发展,是“双创”生态体系构建的内在需求。

1.3 实践逻辑

目前,各类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如国家深化“双创”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普遍存在学科交叉性不足、创新创业融合度不够、政产学研结合不紧密,高校与校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分散、不能形成人才培养合力,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与新型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相匹配,高校学科专业创新平台与创业实践孵化平台不能有机结合等问题以及新形势下高校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支撑平台存在创新教育与产业脱节、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割裂、创新创业教育与“五育”教育脱离、创新创业教育碎片化等问题,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而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与实践是“双创”载体整合升级的必然路径。

2 建设意义

2.1 加快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

创新型人才发现、培育与推荐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关切。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高校能否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则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迫切需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因此,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2.2 高校实践教学创新发展的内涵需要

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教育创新。创新源于实践,创新贯于实践,创新终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是根本,唯有实践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建立在“互联网+”“智能+新技术新方法”基础上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生成性、科学性教育[8-9]。

(1)理论实践脱节现象亟待打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高校应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理论教学融入实验实训、虚拟训练、成果孵化等教学环节,相互依托,实现“理论认知—实践教学—成果孵化”循序渐进的人才培养过程。部分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停留在理论教学或政策宣传层面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脱节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空中楼阁”。

(2)实践环节之间的破壁效应亟待产生。“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已经由高校内部不断向外延伸,但是在实践环节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忽视了内外部资源共建共享、社会实践及产业对接服务,未能形成一个大学、产业、政府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为建设这一系统,须打破大学与企业、大学与政府之间妨碍互动发展的壁垒,并充分发挥破壁效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环境。

2.3 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全链条过程,可以在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培养模式、推动内涵发展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绝不是应对经济发展放缓、就业压力增大的权宜之计,它是一项全方位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也是积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战略性人力的资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10-11]。

2.4 创新型人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人是创新最关键因素,创新驱动战略的核心是创新创业人才的驱动。2018 年,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教40 条》,启动实施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领域大力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引领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培养既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具有创业潜力的复合型人才是“互联网+”时代赋予现代大学的重要历史使命。“敢闯”是一种高阶素质,“会创”是一种高阶能力,“敢闯会创”是新时代培养优秀卓越人才的核心要素与必备能力素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兴趣态度、价值取向的三维目标,才能在信息技术发生巨大变革的新时代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求。

3 建设成效

江苏省教育厅计划在2019 年和2020 年遴选5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12]。2019年已经批准立项24 个建设点,项目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南京大学“科创之星”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构建了创业平台(通识)课程、创业行业课程、嵌入式专业课程(专创融合)、三层次双创课程等,在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阶段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发展有机融合。其中一门创新创业慕课“‘药神’成长之路”,以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创业成功者的实践经验和案例为教材,通过真实案例的剖析和第一手经验的交流,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企业从研发选题、起步孵化、平台搭建、企业运行、融资到上市的成长历程,以及药物从研发、申报、临床到市场销售的全过程。近两年,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共计支持学生创业项目474 个,累计获得各类投融资逾2.3亿元,累计带动大学生创业人数超过1 755 人,成功孵化Insta360 全景相机、运策网、先磁公司等多家估值在亿元以上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涌现出一批学生携技术到校外成功的创业案例。

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搭建了“123456”(一个中心、两个协同、三创融合、四大平台、五位一体、六个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见图1)。

图1 “123456”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该中心实施“创新创业百千万工程”,打造专业双创中心100 个左右,立项1 000 个创新创业项目,支持10 000 名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孵化成长成功。让每一名南工大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创新训练、创新意识、创新创业实践中来,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双创”中心同时致力于国际化的“双创”教育,通过中美创客交流中心,打通与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双创交流”,形成中美“创客”线上交流品牌,让大学生具有开放的创新创业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炎培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形成了“全校参与、部门协同、全面覆盖”的“双创”教育格局与“‘双创’教育年年有规划、‘双创’实践月月有竞赛、‘双创’成果院院有特色、‘双创’典型处处有示范”的“‘双创’浸润”校园文化。在“多域融通、专创融合、四阶递进”“双创”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见图2)下,该中心培养的学生在国家级重大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30 余项,“互联网+”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全国金奖2项,国家专家特别推荐奖1 项,全国银奖2 项、铜奖4 项,在全国高职高专“发明杯”获一等奖118 项,占比超过全国一等奖总数的20%。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作为唯一立项的独立学院代表,坚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先进理念,对接产业链,优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面向全体师生开放的“1+1 + X + N”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即1 个“双创”教育中心(包括线上线下路演大厅)+ 1 个创业园 + X个专业实验室和N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中介服务机构,总面积达10 096 m2,很好地显示了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和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势。该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架构如图3 所示。

图2 “多域融通、专创融合、四阶递进”“双创”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图3 滨江学院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架构

4 结语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秉承“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化协同育人理念,构建“校内中心+校外基地”的融理论教学、自主学习、实践训练、指导帮扶、文化引领、培育孵化为一体的校内校外联动的“双创”基地。它在教与学的范式上打破时空的单链条,进行多元立体的多链条培养,形成促进高校内部、内外部对接的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保障机制以及按照分工各司其职的运营管理机制,打造全面提升学生面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创”文化。它是承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及毕业后的社会化、市场化创业发挥着重要的孵化作用,对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品格塑造、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可或缺。通过实践教学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创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3]。

猜你喜欢

双创中心大学生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大学生之歌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