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茫公路扩建工程的施工管理创新

2020-09-29文/图

中国公路 2020年17期
关键词:青海省路基公路

文/图

近年来,青海省持续探索交通投融资新机制、新模式的改革创新,精准发力“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项目建设,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格尔木至老茫崖公路(简称“格茫公路”)扩建工程建设项目位于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及茫崖行委辖区内,起点位于既有格茫公路与格尔木机场连接线平交处,终点顺接国道315线,全长343.14公里,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中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全线整体式路基57.46公里2段,设计时速100公里、路基宽度26米;新建分离式右线123.52公里2段、新建分离式左线169.64公里2段,设计时速100公里、路基宽度13米;整治利用分离式右线162.17公里2段、整治利用分离式左线115.45公里1段,设计时速80公里、路基宽度12米。沥青混凝土路面,桥涵设计荷载公路-I级,设计洪水频率百分之一,地震烈度7度。

格茫公路扩建的必要性

格茫公路扩建项目是《青海省省道网规划》(2012-2030年)提出“二十四纵、十九横、五放射”中的第十八横;是《青海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7 年-2035年)》(修编中)中即将列入的青海省地方高速网中久治(省界)至茫崖公路的一段;是新青川公路大通道青海境南线走廊中的一段;也是青海西进新疆、南达四川的公路运输大通道。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青海省综合运输体系,同时可以提高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交通基础服务设施,成为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以及西宁、黄南藏族自治州之间快捷的交通运输通道,提高区域内路网整体的综合服务水平。

建设快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可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前置条件,也对融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格茫公路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青海省西北门户,也是今年青海省的重点工程项目。它是连接西宁和茫崖市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新疆南疆地区通往内陆地区的又一条快速便捷的公路通道,建成后可满足新疆与内地的物资交流和转换需要,并带动南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格茫公路全线整体式路基宽度26米,分离式路基宽度13米,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格尔木市属于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自然及旅游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是资源开发的先决条件,无论资源的开采、加工还是产品流通,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均离不开交通的支撑,尤其是公路交通。因此,项目建设进一步开发了区域资源禀赋,也是促进人文交流和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除此之外,青海省是我国除西藏以外藏区面积最大、藏族人口较多的地区。格茫公路扩建项目的建设大幅缩短城乡空间距离,极大改善了各民族群众的出行条件,物流运输效率也大幅提高。同时,该条公路沿线的各族群众生产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得到转变,增强了各民族团结一致的向心力,为少数民族融入社会大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巩固了社会安全,保障国家政治稳定。

特殊环境下项目施工难点

格尔木属大陆高原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冬长、夏短;茫崖行政区属暖温带高原荒漠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强、风沙多、寒冷、干燥、缺氧。格茫公路扩建项目由于工程规模大,存在类型齐全、资源投入大、制约条件多、工期紧等问题,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及通道、互通、线路交叉、公路设施及预埋管线工程、管理养护及服务房屋和绿化及环境保护工程等方面都需合理规划。项目点多线长,自然条件复杂,施工管理跨度大,施工进度受冬季天气、不良地质等因素制约,因而工期较紧张。

其次,路基、路面受盐渍土、盐碱沼泽、风积沙等不良地质环境影响,盐渍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腐蚀性,施工时对防腐要求较高。其中,项目路基工程中,盐渍土地基有111段166公里,盐碱沼泽地基22段150.98公里、风积沙地基5段4.3公里。路面工程新建约542.67万平方米,罩面约165.14万平方米,工程量大,施工要求高。

除此之外,格茫公路扩建项目线路跨度较大,下穿格库铁路与既有公路、县(乡)道、油气管线交叉多、电力迁改多,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既有公路交通、行车安全造成影响,与相关产权单位协调工作难度大。同时,因项目沿线经过基本农田、胡杨林景区、一级林地和国家公益林,所以加强弃碴防护、废弃物处理、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和植被保护等环保工作尤为重要,要着重注意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避免水土流失和水源、环境污染而引起环境、地质问题。

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施工模式

因所经沙漠地区,严重缺水,格茫公路扩建项目通过对既有公路沿线地理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本着安全便捷、少占土地、便于管理、场站毗邻项目部等原则,综合考虑布置划分大型临建设施和钢筋加工、混凝土拌和、构件预制集中建设,以标准化、装配化为抓手,规范施工各个环节,临时厂按照永久厂标准建设,实行工厂化管理,通过集约建设管理,全面提升施工质量。

格茫公路扩建对加快沿线地区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升青海在稳藏固疆和国家“一带一路”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的柔性挂网防护

格茫公路将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到改扩建项目中。如基于骨架嵌挤密实型低剂量抗裂水稳基层优化、水泥稳定粒料拌和站振动搅拌技术运用、桥面界面处理及防水技术运用、泡沫温拌沥青技术运用和TLT不黏轮乳化沥青在黏结层中的运用等。项目还结合工程特征,开发集工程管理、安全管控、视频监控、人员管理、设备物资管理、环境监测、试验检测、沥青路面智能监控、BIM技术应用等系统于一体的智慧工地平台,实现互联协同、智能施工、科学管理的建设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VR)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提供质量、安全、进度全过程把控,实现工程施工可视化智能管理。

同时,为避免盐碱沼泽、盐渍土等不良地质路段对工程质量造成盐融、盐胀、腐蚀等不利影响,以及克服工程项目中海拔高、干旱、荒凉、局部易发生水毁、里程长、土方工程量大、材料运距远等困难。格茫公路扩建项目在路基工程、环保工程及交通疏解三个控制环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把控管理。

在路基工程方面,项目制定了施工计划,组织多作业面平行施工,包括及时完成特殊路基处理施工、合理组织冬雨季施工等,通过机械化、标准化、专业化连续不间断作业赶工期。针对排水系统,分阶段统筹安排,保证排水畅通路基稳定。并配备智能压实控制系统控制碾压遍数及压路机行进速度等施工参数,并实时监控路基压实度。

在环保工程方面,格茫公路扩建项目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提前做好临时用地及临时设施规划,节约用地,修建绿色通道,注重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监测,重点考虑居住区域、环境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划分项目环境监测重点区域,根据不同的环境监测要求针对性地确立监测对象。对于临近居民区的施工区段,重点监测临近区段的声环境指标和大气环境指标,根据不同监测设备的功能特性,合理的选择监测点位。同时,根据实地情况构建一周或半月为频次的阶段性监测,并将所有监测数据均同步在项目环境保护监管平台。

在交通疏解工作上,格茫公路扩建项目是在既有公路基础上改扩建,施工时采取先实施新建一幅的方法,将该幅作为改建另一幅实施时的便道,再改建另一幅路基,路基完成后再分幅实施路面作业,保证车辆正常通行。在既有路面罩面路段,两幅路基较远铺筑路面的地方,项目组采用半幅施工罩面半幅保通的方案。在施工期间,格茫公路扩建项目组及时做好交通组织和疏导工作,对改建路段严格限制车速,并指派专人负责指挥疏导过往车辆,以便在发现故障车辆和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上及时处理,保证道路畅通。

猜你喜欢

青海省路基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青海省高速公路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公路断想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