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好地呈现生命的诗意书写

2020-09-29魏晓曦

出版人 2020年9期
关键词:金波木棒美文

文│魏晓曦

于编者而言,将作者的作品进行充分的题材梳理、风格梳理,赋予它们恰好的艺术表达形式,精于细节,重于审美,努力使其不辜负作家的创作付出与情感信任,是编者的责任,更是使命与追求。

设计大师保罗·兰德曾讲到,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若干的美学意义。于编者而言,将作者的作品进行充分的题材梳理、风格梳理,赋予它们恰好的艺术表达形式,精于细节,重于审美,努力使其不辜负作家的创作付出与情感信任,是编者的责任,更是使命与追求。

《金波诗意美文》是青岛出版社“诗画童年”书系《给小时候的诗》的品牌图书产品延续,分为《月亮湖》《湖边的雕像》《面对一棵树》《会走路的雪人》四册。全套书以金波先生的原创散文为主,童诗为辅,二者相互融合,又各自独立,形成了作品体裁艺术互补和视觉艺术交融的独特风格,是散文与诗歌琴瑟和鸣的经典文学艺术呈现。

从童诗到散文,作家为那些自然界极其幼小的生命价值赋予了最高的艺术礼赞,为那一份份珍贵的生命情感给予了极深刻的哲学阐释。为此,金波先生作品独特的语言之美、风格之美、思想之美想必会栖居在每一位小读者的童心深处。最诗意的栖居将会唤醒孩子对美的追求,对自然与世界的探索。

《金波诗意美文》从策划至出版,历时三年。项目组的每一位编辑在这一过程里,真切感受到经典作品思想之深邃,情感之真切。

倾听自然:一棵树、一只虫和一滴雨

为更好地完成该图书项目的出版,我们多次拜访金波先生。先生总是在我们抵达前泡好绿茶——沐浴着满屋书香,我手里的茶每一次都是恰好的温热。他是无数读者眼中耄耋之年笔耕不辍的儿童文学大家,但他的内心却始终住着一个对自然充满无限好奇,对生命充满无限敬畏,对艺术充满无限追求的童心未泯的小男孩。

他说他喜欢树,喜欢树干的质感,叶片的纹理。他每每站在树下,都在与一棵树对话。树皮的褶皱就像时光的缝隙,叶脉的纹理清新质朴,无声地讲述着大树三百年的故事……在他们的对话里,是作家对生命的思考,对人间大爱的感悟。也许自然界植物之间是拥有彼此通晓的语言的,金波先生以其敏锐的文学感知力破译了自然界的密语,由此而诞生了这套“小散文”(金波先生称它们为小散文,归因于它们的短小精悍,且意味深刻)。翻开它们,我们得以在作家广袤的精神国度里洞察古典与现代思想的碰撞,汲取其朴素的语言背后卓越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金波先生带我们去探访他春日阳台上的牵牛花;冬日为我们录制他精心饲养的蝈蝈的嘶鸣;给我们展示他充满童趣的民俗物件,或是木雕,或是泥塑。去年暑假,在拜访先生期间,他神秘地为我们展示了一样尤为新奇的异域玩具——雨棒。据先生介绍方得知,雨棒为“拟音乐器”,倾斜倒置便可发出下雨的声音。雨声大小,受到雨棒倾斜角度和摇晃频率的综合影响,由此得名“雨棒”。

小小的雨棒,看起来仅是一个普通的木棒,但仔细端详,木棒全身遍布被打磨平滑的大小不一的小黑点,外面的小黑点和空心木棒里面是对应着的仙人掌刺。这些粗细不一的刺构成了精微版的“楼梯”,无数颗干仙人掌的种子通过空心木棒内里密布的楼梯来实现快速的弹跳和奔跑。木棒、仙人掌、种子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雨之盛宴。

先生欢喜地用雨棒为我们带来倾盆大雨,淅沥小雨,在惊叹之余,我在先生的眼睛里感受到他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与敬畏之情。雨,于他而言,是自然的唯美邂逅,为此,他才喜欢雨棒,喜欢雨声,喜欢收藏雨的一切相关。

翻开《月亮湖》,一组题材为雨的散文套曲《雨的问答》精致地为读者拉开了雨的序章,其由“小雨的悄悄话”“听雨”“雨天的发现”“雨夜的遐想”“雨后的早晨”等八个小节组成。每一节均从不同的视角呈现雨前、雨中、雨后的独特自然之美。足见先生对雨的热爱,对雨的迷恋——

“雨越下越大,我倾听着自己的足音。

雨中的行人很少,但我不感到孤单,因为我看到了雨夜昏黄的灯光。

当雨水轻轻滴落在我的睫毛上,我忽然看见满街的灯光幻化成彩色的虹,又像开放出五颜六色的花……”

金波先生的美文中有相当的比重是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感悟。正如济慈的《秋颂》、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雪莱的《西风颂》等,无不堪称为谱写大自然的赞歌。

呈现艺术: 一首诗、一抹蓝和一束光

我们努力使每一个编辑细节都能够渗透体现相关的审美价值,从封面设计、内文插画、字体选择我们都做了多种方案的研讨与斟选。冷暖色调的调和,在安静中呈现有序,明快中表达活泼。审美角度想必是一套书直观视觉感受的风格所在。

在克罗奇的美学观点中,对诗与散文做出了深入的美学诠释:诗是情感的语言,散文是理智的语言,但理智就其有具体性和实在性而言,仍然是情感,所以一切散文皆具备诗的情感与韵味,诗可离开散文,散文却不可离诗。为此,我们在策划这套诗意美文时,将金波先生的诗歌手迹与散文加以交替编排设计,更为注重读者理性阅读中的感性体验。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感受到先生的诗歌手迹既是内容也是形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势必会拥有特殊视觉角度的艺术体验。虽然读者的阅读视觉感知会与经验、习惯、本能、文化和想象力相关,但是第一时间捕捉到诗歌的韵味之美,散文的情感之美,已然是非常愉悦的文本与读者互动的体验。

这套书的整体配文采用纯手绘水彩插画,在插画师动笔绘画前,我们多次交流后达成共识:以“色彩块面”表达情感,由“色彩纹理”渲染自然。作品插画中的色彩以蓝色和绿色居多。纯净、深邃且肃穆的蓝色更为饱满地彰显出金波先生多重的情感维度。自由、活泼又不乏宁静的绿色更为丰富地呈现了四季的自然之色。画面的广角镜头视角和长焦镜头视角交替着,通过色彩的肌理、光晕的变换层层折射出森林的广袤、草地的寂廖、夜空的神奇、冬日的静美……

“让我们从小,就对这一切倾心:冬天有阳光,夏天有绿荫,鸟儿在春风里筑巢,溪流穿过树林,蜜蜂飞到窗前,落满茑萝的花心……”(节选自《面对一棵树》)

探寻本质:一瞬间、一留白和一哲思

编辑作品的过程,也是了解作者创作观、探寻作品思想的过程。无论文字所关联的意境几何,乃至一个标点所意味的悬念几何,编者都需要耐心地在编辑的过程里循序渐进地探寻,尝试着去趋近作品本质这一谜题。

它是一座山,又不仅是一座山,是一场雨,又不仅是一场雨,是一束光,又不仅是一束光,是一只飞鸟,又不仅是一只飞鸟……世界很大,也很小。世界很小,也很大。

那一座山,也是一份乡愁,那一场雨,也是一种遗憾,那一束光,也是一丝喜悦,那一只飞鸟,也是一个梦……金波先生的这套美文作品,汲取了大量的“定格时间”,这些美好的“定格时间”记录了《闪闪发光的话》,散落在《冰上》,散落在《二月兰》上,散落在《月亮湖》里。

先生眼中对自然细微的专注,是热烈的,也是执着的,先生内心深处对情感的呈现,是细腻的,也是深邃的。在他笔下万物的光辉,一边对应着和煦的阳光,一边又对应着蓝色悠悠之月华。在他短句居多的叙述里,我们小心翼翼地抽丝剥茧,驻足每一处的段落留白,它们每一层都在不同的光线里发生着变换:那是清晰而又遥远的记忆,它们至纯至真的一幅幅情感缩影,是情感的变奏,色彩的变奏,记忆的变奏,堪称多彩精湛的“文学变奏艺术”。

金波先生的笔端,诗意地流淌着泥土与时光,诗意地书写着生命里的闪烁……

猜你喜欢

金波木棒美文
挑木棒
美文阅读
欢迎曲
挑小木棒(节选)
小小的希望
能量几个长度
动漫美文
动漫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