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资源投入到导学关系: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

2020-09-27周文文徐瑞雪倪加旎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周文文 徐瑞雪 倪加旎

摘 要: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潜力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国家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以过程管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础,从院校管理、导师响应、个体调节和培养质量四个维度设计基于满意度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发现,教育资源、科研实践、导学关系等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针对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各相关因素,研究从瞄准科研训练“靶心”、激发导师“掌舵者”作用;加大资源投入的“保障之网”;共同发挥政府和高校“两只手”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资源投入;导学关系;多层线性模型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在2019年达到290万人,较上一年激增52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十余年增幅最大的一年,同时创下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1]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实现规模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培养质量的“滑坡”日益突出并引发高度关注。同时,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在内的知名院校纷纷清退“未按期完成学业要求、无故中断学习”的研究生。作为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维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影响。[2]正因如此,紧抓培养质量“不松手”、推动研究生教育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已成为战略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旋律[3],质量是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研究生培养的过程是一个多要素协调、整合、共同发力的过程,培养过程各要素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培养质量的呈现。在这一背景下,探究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并剖析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全过程入手把握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对“调整、优化、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指标体系

1.理论基础。本研究基于过程管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进行问卷指标体系的构建,致力从培养主体、培养过程的各环节安排与培养质量的关系出发,为改善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

一是基于过程管理理论。2005年,联合国发布的《全民教育质量提升报告》从过程管理的视角,提出了“投入—过程—产出”的质量评估模型,形成了基于过程管理的教育质量概念框架。[4]这一框架将人才培养的过程分解为“学习者特征、投入、教学过程和产出”四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参考路徑。研究生培养的过程需要教育教学各环节协同发力,培养质量的最终呈现是各环节开展效果的集中体现。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科研实践、导师学术指导、学术支持等各个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皆决定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水平高低[5]。

二是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培养主体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力。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及平等参与,强调自主治理与自主组织,“多元共治”已成为研究生质量保障的必然趋势[6]。构建能全面、客观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标体系,须对各参与主体的权责利有着清晰的认识。第一,研究生培养单位是质量保障的第一责任单位。2017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要“强化培养单位质量保障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增强质量意识,建立与本单位办学目标和定位相一致的质量标准,争创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对课程教学、科研训练、日常管理、学位论文等质量保障要素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不断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第二,研究生导师是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是培养单位内部质量保障的重要内容[7][8]。导学关系、导师指导方式、导师学术水平(创新能力、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都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9]。第三,研究生本人是影响整个培养质量的关键主观变量。一方面,研究生作为质量保证主体的身份常常被忽略,其话语权明显缺失,进而导致研究生被动参与、非实质化参与相关质量保证行动[10]。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研究生并未具有“一心扑在学术科研”上的“生命冲动”,具体表现在学习与职业规划模糊、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动机功利、学习投入不足等方面。根据相关调查,部分在读研究生将大量时间花在社会兼职上,而把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放置一边[11]。

2.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过程管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分析,本文共设置包括院校管理(A1)、导师响应(A2)、个体调节(A3)和培养质量(A4)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包括培养经费和科研环境(B1)、服务保障(B2)、课程教学(B3)等在内的15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均由若干三级指标进行刻画,其中三级指标是根据专家访谈意见初步设定、经由预调查的结果进一步修改,最终得到42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与理论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根据王战军[12]等人的研究结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相关规定,从“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六个能力子项来解构“能力提升”这个二级指标。培养满意度反映了研究生对各个培养环节的主观评价,在衡量研究生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分析过程

1.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本次调查采取分层两阶段抽样方法。鉴于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可大致划分为C9高校、其余“211工程”高校、其余“985工程”高校、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五类,按照各类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校总人数确定抽样中各类培养单位样本比例。考虑到问卷发放的成本及效率问题,本次调查共面向全国59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发放调查问卷。根据预调查回收的研究生质量评估相关题目数据及研究者选取的相关问题精度,累计发放问卷12,500份,回收问卷11,515份,回收率92.12%。剔除学生基本信息填写不全、随意作答(如连续10道题选择同一选项)、遗漏题目超过3道题的问卷,共得到有效问卷11,325份,问卷有效率98.35%。其中,男生4,821人,占42.57%;女生6,504人,占57.43%。东部地区5,094人,占44.98%;中部地区4,479人,占39.55%;西部地区1,752人,占15.47%。理学2,914人,占25.73%;工学4,377人,占38.65%;农学277人,占2.45%;医学786人,占6.94%;人文社科2,971人,占26.23%。此次回收的数据具有“区域分布均衡性、高校层次阶梯性、学科门类齐全性”的特征,能够有效反映我国当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2.问卷的量化处理方式。问卷中的题目包括个人信息(性别、入学方式、导师职称等)、满意度及能力提高问题(课程学习安排满意度、逻辑分析能力提升等)、学制相关问题(课程时间、科研时间等)、科研成果(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数、获奖数等)。问卷中的数据可分为定性变量、定量变量、李克特十级量表变量三种。采用多层线性分析的方法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量化的分析与建模,从研究生个体、导师和院校三个维度探究了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结论及建议

1.瞄准科研训练这一研究生培养的“靶心”。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科研成果还是能力提升都显示科研实践时间的长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科研实践是提高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瞄准科研训练这一研究生培养的“靶心”,系统、科学、因地制宜地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训练。

一是注重科研训练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借助科研课题项目开展科研选题、研究计划制定、研究方法的选取、研究行动的实施等系统化的科研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科学研究全过程的深刻认知。

二是制定科学的科研训练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科研能力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发现好的科研问题、运用恰当的科研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分析学位培养重点,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的同时,把握各自培养的重点。切实明确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合理开展科研训练计划。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实践性,校外实习单位的选择要具备针对性,实习工作的开展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的关系;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侧重学理性,其培养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研究生教育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依托,在着手制定、开展科学的科研实践活动的同时,注重营造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提供丰富的科研实践资源。

2.激发导师这一研究生培养的“掌舵者”力量。研究生导师对人才培养的积极性直接映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13],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掌舵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导师指导以及导学关系与研究生培养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应该注重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指导水平,发展良好导学关系。

一是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导师评选标准。导师职称评选应该注重教学能力、指导水平以及师风师德的考量,优化導师评选机制,开展导师业务能力培训计划。

二是激发导师育人情怀,投身人才培养事业。导师在专注专业能力提升,潜心科研发展的同时,要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自觉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投入,采取科学指导方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导师组会模式。

三是发展良性导学关系,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在校学习阶段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导学关系对学生的科研兴趣、科研学习以及能力提升、价值观塑造皆产生积极的催化作用。导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带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适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学生的学业领航人和人生导师。

3.强化资源投入这一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之网”。教育资源是教育质量的基础性保障,研究显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资源、岗助学金等资源投入力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正向作用。面向全球化发展趋势、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教育部、地方财政以及学校应该继续加大对研究生培养的教育投入,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一是保证基础性资源投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的平稳发展。从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和提供优质科研设施等方面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人、财、物的基础支撑。

二是加大国际化能力培养投入,提高学生国际化能力。学校应该从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国际学术交流机会、提供海外访学交流平台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加大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培养,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国际视野。

三是提高岗助学金标准,减轻研究生的经济负担。调查研究显示:经济问题以及岗助学金金额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以及学制年限期盼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家和高校应该不断优化研究生的岗助学金制度,提高学生的津贴水平,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保障学生无后顾之忧地开展课程学习和科研训练。

四是创设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源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校社会捐赠财政配比政策等方式,鼓励高校不断提升社会筹资能力,充分挖掘校友、行业企业的办学资源,探索建立多元化的资源支撑体系,化解学校在教育经费上的困境,改善教育教学环境,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更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造更好的软硬件环境。

4.共同发挥政府和高校“两只手”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差异、院校层级不同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不容忽视的重要变量之一。“211工程”高校、“985工程”高校和地方普通高校的研究生在能力提升、科研成果、培养满意度等指标上都呈现出递减的态势。平衡地区间、高校间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需要政府和高校两者共同发力。

一是强化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宏观管理,平衡高校间的教育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地方高校的扶持力度,适当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二是鼓励高校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还在于高校自身的规划建设,偏远地区高校、地方高校应该着力从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设计以及学校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优化有限资源的配置,发挥自身优势办出特色,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三是鼓励高校间的帮扶合作,促进优质研究生培养资源的共享。国家层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鼓励东部优势高校对口支持中西部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等促进师资、课程和科研平台等优质研究生培养资源的共享。

本文系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基于培养质量全面提升的研究生学制改革研究”(项目编号:A1-2017Y0607-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2019中国教育在线发布[EB/OL].(2018-12-22)[2020-05-21].https://www.eol.cn/e_ky/zt/2019/report/.

[2]NABI G , MITRA J , ABUBAKAR Y A , et al. Knowledge creation and human capital for development: the role of 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J]. Education+ Training, 2011, 53(5):462-479.

[3]王战军.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理念、框架、内容[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1):1-5.

[4]盛明科,唐检云.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框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7):13-17.

[5]韩映雄,张美娇.博士研究生培養质量满意度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11(1):49-52.

[6]谢治菊,朱绍豪.多中心治理理论视角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探讨[J].现代教育管理,2017(4):102-107.

[7]何亚群.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创新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的分析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6):27-31.

[8]田贤鹏.研究生导师的动态管理机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5):33-37.

[9]张美娇,韩映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学科差异分析—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67-72,119-120.

[10]钟勇为,梁琼.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构建的误区与出路[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2):42-47.

[11]张人上,李松山.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18):3-5.

[12] 王战军,李明磊.研究生质量评估:模型与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3):54-58.

[13]王强.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积极性 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5):33-35.

(作者单位:周文文、倪加旎,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徐瑞雪,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职业性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