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峇峇”和“娘惹”:一个历史的传奇

2020-09-27钱伟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闽南华人传统

钱伟

最近,一部翻拍的电视剧《小娘惹》唤醒了中国观众12年前的记忆。2008年,这部新加坡电视剧在该国创下收視之最,引进中国后在各地荧屏上竞相播出,轰动一时。此剧讲述的是新马一带一个特殊的土生华人族群——峇峇和娘惹的故事。

说起峇峇和娘惹的来源,还要追溯到600年前的明代。在永乐、宣德年间,为宣扬国威,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在“满剌加”(今译“马六甲”)逗留,开辟出一条重要的南方海路。自此,“东方第一大港”泉州附近的闽南人和潮汕人开始漂洋过海,日久天长,渐成规模。他们和当地的马来人通婚成亲,繁衍生息,在其混血后裔中,男性称为“峇峇”(Baba),女性称为“娘惹”(Nyonya)。“峇”字拆开来是“山”与“合”,“山”指的是当地原住民“山地人”,而“峇峇”就是混合华人与马来人血统的男性。“娘惹”是马来语“Nyonya”的音译,源于闽南话“娘娘”,是“小姐、夫人”的尊称(至今有些福建女性取名还用“娘”字,如:美娘、金娘、惠娘等),后来专称混合华人与马来人血统的女性。

不难想象,讲闽南方言(即所谓的“福建话”,马来语称“Hokkien”)的华人和马来人生下的后代说出的是一种杂烩式的语言,即马来语和汉语语法混用,马来语和闽南方言词汇掺杂。这种语言在当地称为“峇峇话”或“峇峇马来语”,实际就是“福建式的马来语”。有趣的是,作为峇峇娘惹的主要聚居地,马六甲和槟城两地的峇峇话也不尽相同,前者含有较多闽南语词汇,后者则使用更多马来语词汇。

在英国统治马来亚时期,多数峇峇接受了英文教育,充当洋行买办,从事洋务,进行香料、槟榔和鸦片贸易,或种植胡椒、经营锡矿。由于敢于冒险,勤勉刻苦又善于理财,很多人成为富商巨贾。因为经济殷实,峇峇和娘惹在穿着上别具一格。峇峇穿衣风格兼具中西,既穿对襟、立领、疙瘩袢的长衫马褂,又因时因地着洋(西)服。娘惹的服饰则更为高贵华丽,其传统服饰“卡芭雅”是在轻薄简便的马来传统服饰基础上,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结合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无带无扣,仅以三枚胸针将衣服的对襟固定,既清新别致又华贵高雅;颜色上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大红及粉红,还有马来人喜爱的吉祥色土耳其绿,配上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图案作为点缀,尽显精致与奢华。另外,娘惹传统且独特的手工艺品——珠绣也是身上必不可少的装饰品。珠绣不仅是衡量娘惹贤惠与否的重要根据,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嫁妆。她们相信,要嫁得好人家非绣得一手好珠绣不可。她们在出嫁时会缝制一双精美“珠绣鞋”,连同用珠子串织成的腰带(常配有八仙、十二生肖等民俗图案)、腰包和头饰一起,在亲友面前自豪地展示。

在饮食上,娘惹们创造出了享誉东南亚的独特美食——娘惹菜。由于秉承了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娘惹们平日足不出户,厨房成了消磨时间的好地方,久而久之,个个厨艺一流。娘惹菜的原料丰富多样,既没有印度人的牛肉禁忌,又无马来人的猪肉禁忌,鸡鸭鹅猪牛羊、各种海鲜及时令蔬菜乃至热带水果如菠萝、芒果、榴莲、椰子等皆可为食材。传统的中餐原料经种类繁多的马来香料催化后立刻摇身变成味道香浓、色彩艳丽的美味佳肴,如同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淑女情窦初开、爱恋绽放,那种热情又含蓄,奔放又内敛的魅力,让人为之倾倒,欲罢不能。虽然今天娘惹菜的做法已大为简化,不像过去那么复杂繁琐,但所用的酱料也都由十种以上的香料调配而成,不同的酱料混合,创造出了“娘惹菜”的独特风味和招牌效应。

在居住方面,中式的门窗、马来式的屋檐,再加上欧式梁柱雕饰,形成独一无二的峇峇娘惹民居文化。闽南传统的大“厝”被移植到了南洋,房子狭长而通风,中心常有一个天井,方便阳光照入屋内。家居陈设也是中西杂糅,既有起居室、饭厅,又有供奉祖先牌位的条案;既有“中国风”浓郁的红木家具,也有镶嵌欧洲彩色瓷砖的墙壁。

瓷器是峇峇娘惹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在餐盘、茶壶、花瓶、水罐等器皿上随处可见各种寓意吉祥的中国元素,如凤凰盘旋、牡丹绽放、龙凤呈祥等。在热烈艳丽的图案背后隐约透漏出飘零的怅惘和离散的愁绪。这些印有华夏传统图案的瓷器,似乎已不仅仅是日常器具,而更像是文化符号,含蓄地寄托着峇峇娘惹的思乡之情。

峇峇娘惹生活中的很多礼俗也都是沿袭中国,尤其是闽南一带的传统:重视伦理孝道,讲究长幼有序。逢年过节及祖先忌日,一个隆重仪式就是家族成员要祭拜先祖;在重大日子或场合,晚辈得向长辈磕头、敬茶及请安。在婚俗上,峇峇与娘惹讲究“门当户对”,权势家族或富贵人家联姻是约定俗成的事儿。在举行婚礼时,峇峇娘惹沿用三跪九叩的古礼,花轿迎送,锣鼓喧天,热热闹闹;新郎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新娘则头戴凤冠,身着霞帔。

在宗教方面,虽然生活在信奉伊斯兰教的马来西亚,但是这群特殊的华人并没有入乡随俗。峇峇娘惹信奉的仍是各路原乡神灵:八仙、关公、妈祖娘娘、观音菩萨、齐天大圣等。到了英国殖民时期由于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多人改信了基督教。

遗憾的是,在今天的马来西亚已难觅峇峇和娘惹的踪迹。由于族群内婚习俗的瓦解,现在具有峇峇娘惹血统的人已微乎其微,而且即使是真正的峇峇娘惹也已不再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如今,中国游客只能从峇峇娘惹民俗文化村及娘惹菜、娘惹糕中体验他们的特色文化,想象他们当初富甲一方、引领风尚的荣光。

·作者系贵州财经大学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闽南华人传统
少年力斗传统
闽南少年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华人经济》杂志社特别鸣谢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