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离病毒很近的人

2020-09-27邹晓蕾

当代工人 2020年13期
关键词:抗疫社区女儿

邹晓蕾

我比钟南山小10岁

距离沈阳北站不足一公里的义友小区,是个四通八达的老旧小区,有7栋楼,1000多户居民,且外来流动人口居多。新冠疫情突袭,这个没有物业管理、人员复杂的开放式小区沦为危险地带。

“苗书记,我愿意去看护义友小区!我还可以把附近的老党员组织起来,帮助社区做好防控工作。”大年初二一早,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街道狮慈社区党委书记苗苗的办公室闯进来一位老者,即便戴着口罩,全副武装,苗苗还是一眼就认出,他就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张振杰。

74岁的张振杰,身体依然硬朗,他斩钉截铁地说:“别看我岁数大了,可我耳不聋、眼不花,腿脚也好使,这个时候,不让我出点儿力,我心里不舒服。”虽然有些担心张振杰的身体状况,可社区抗疫急需人手,苗苗思索再三答应了。

一上午时间,张振杰便召集了附近10多个老党员加入志愿者团队,他们分头“围堵”了义友小区的各个单元门口,还各自从家中搬来桌子,摆上笔和登记本,督促着每一个出入小区的居民测量体温、登记出行轨迹,并轮班在小区内巡逻。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甚至更晚,这些平均年龄在80岁上下的老党员,一直坚守在防疫一线,直到小区“解封”,没耽误过一天。

正月十五这天,小区进出人员明显比往日多了,“你先量一下体温再登记,哪儿的人,楼牌号是多少……”大半天过去,张振杰的声音已经有些沙哑,可他还是不断坚持重复着这些必须询问清楚的话,并用冻得僵硬的手,在登记簿上写下一串串歪歪扭扭的字。

傍晚6点,有些体力不支的张振杰看到远处走来一个熟悉的身影,是他的老伴。接过老伴怀里焐着的保温盒,闻到飘香的饭菜,他才意识到,自己竟忙得连午饭都忘了吃。这天,张振杰和几位老党员一起坚守到深夜11点半。

86岁的老苗头,独居在义友小区,以收废品、捡瓶子为生。疫情暴发后,他不愿听话待在家里,出入不戴口罩。社区工作人员劝阻,他振振有词:“我家里没有口罩,我大把年纪了,也不怕感染。”社区里,唯有张振杰镇得住他,作为老劳模,张振杰在社区很有威望,老苗头也给他几分面子,只要他在,态度就缓和不少。张振杰让儿子买来200个口罩,免费送给小区里的孤寡老人,让老苗头感动之余也再没了托词。

疫情中,张振杰多了一个偶像,每当繁杂的社区防控工作让他感到力不从心时,或是有人劝他回家歇歇,他都会搬出这个偶像:“84岁的钟南山院士能第一时间赶赴疫情前线,我比他小整整10岁,还是在自己家门口不用四处奔波,我有什么理由退缩?别说我今年74岁,就算是94岁,只要国家需要,只要我还干得动,我就义不容辞!”

上阵母女兵

“你在前方战斗,妈妈在后方站岗,咱们一起努力。”李红凌的手机里,一直保存着她与女儿的微信聊天记录。闲暇时,她会拿出手机,一遍遍翻看女儿从武汉发来的照片和视频,默默为女儿加油、祈祷。

53岁的李红凌,是新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科的内勤。与张振杰的主动请缨相比,被下派到新民市城南社区卡点,参与社区联防联控的李红凌略显被动。当在女儿杨筝踏上驰援湖北征程的那一刻,李红凌突然觉得眼下的岗位让自己多了份能和女儿共同抗疫的自豪。

2月19日下午,正在社区卡点忙着检查来访车辆、人员通行证,登记信息的李红凌,接到女儿将要随辽宁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的消息,心头一紧。

“什么时候出发?”李红凌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故作淡定地问女儿。“通知说明天早上8点集合。”杨筝答道。“咋这么急,东西都备齐了吗……必须平安回来,听到没!”得知女儿第二天就要走,李红凌再也掩藏不住内心的担忧,红了眼圈。

疫情暴发以来,看到一批批辽宁的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李红凌便预料到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从事ICU护理工作的女儿,有一天也可能会奔赴前线。可真当这一天到来时,她心里还是难免担忧和不舍,特别是外孙还不到3岁就要和母亲分别好几个月,想到这,一种酸楚涌上心头。

女儿去武汉后,李红凌每天忙完繁重的卡点工作,又多了一个盼头——等女儿的信息和视频。

“2月27日,转眼间,女儿已经到武汉一周了,2月份也快要过去了,希望3月份一切都会好起来……”正值夜班的李红凌,坐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塑料棚内,写着抗疫日记。边写,边不时地举起手机,看一眼信号是不是满格,唯恐错过女儿发来的任何一条信息,要是看到信号比较弱,她便钻出塑料棚,站在寒风中一边工作一边找信号。“因为她在那边特别忙,好不容易有时间给我发微信,我要是错过了,再交流上可能就得等一两天以后了。”李红凌说。

当得知女儿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抗疫一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李红凌感慨女儿一夜间成熟了,她给女儿发微信说:“你是一名医务人员,既然选择了救死扶伤,就必须有责任、有担当,在这个关键时刻,必须往前冲。妈媽为你感到自豪,我也会在后方,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社区防控工作。”

准妈妈无所惧

“您好!我是创新社区的,打扰了,请问您今天的体温是多少?没什么事明天就要解除隔离了,但也要注意,有什么情况随时与我们联系……”类似的电话,韩雪竹每天要重复几十个,甚至近百个。也许,这是所有社区工作者疫情以来的工作常态,但对于已经怀孕7个多月的二胎准妈妈来说,韩雪竹要克服的困难更多。

韩雪竹是营口西市区五台子街道办事处创新社区的党委书记,自正月初一接到疫情防控任务以来,她便带着社区工作人员全员在岗,连续30多天奋战,排查、走访、监控、巡逻、站岗、关停企业、复工排查、为隔离人员购买运送生活物资,对隔离人员每天随访……

“你都怀孕7个月了,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就算没感染,万一感冒了,对孩子也不好啊。”这样的劝告,几个月来韩雪竹不知听过多少,她都是笑笑回道:“这个时候,不能想那么多万一,我是社区书记,我不上谁上?”

说是说,可真当营口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就出现在韩雪竹负责的社区时,她还是慌了:“那种病毒近在咫尺的紧张感真的没法形容,压力特别大,因为一旦感染,孩子可能就保不住了。”

1月21日,在排查中,韩雪竹和同事在社区内,发现了一辆湖北武汉牌照车辆,几经查找联系确认,车主房某于1月16日驾车由武汉回营。1月25日晚,房某被确诊为营口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韩雪竹带领同事连夜加班,分组排查与房某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逐一进行联系,耐心介绍情况,并联系相关部门开展消杀工作,直到凌晨3点,才回家休息。

连续高强度的加班工作,长时间睡眠严重不足,加剧了韩雪竹的妊娠反应,孕吐情况越来越严重,所有人都劝她赶紧回家待产。即便这样,韩雪竹也没向上级提出过任何特殊照顾的要求,饿了就和大家一样泡碗方便面,困了就仰在椅子上眯一会儿,醒了接着干。

最让韩雪竹揪心的是,疫情后就一直住在姥姥家的大女儿,视频时,女儿总不停问她:“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来接我?是不是有了弟弟你就不爱我了?”每当这时,韩雪竹只能红着眼圈,声音颤抖地安抚着女儿:“妈妈很快就去看你,你乖乖地听姥姥话。”

她心里清楚,自己会食言的。

“当时根本不敢回母亲家,因为我每天服务的,都是可能和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人,我也不清楚自己会不会被传染。所以当时就想,如果被传染我就认了,但一定别再传染给我的女儿和父母。”

韩雪竹的丈夫在驻村抗疫,对妻子的担忧只能通过电话表达:“身体还好吗?别硬撑着,要实在难受就躺一会儿。”这些话让韩雪竹焦虑的心情缓和不少,“我没事,你放心吧,你也要多注意安全,加强防护,农村那防疫形势更严峻。”

猜你喜欢

抗疫社区女儿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和女儿的日常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女儿爱上了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