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早期记忆,重构人生意义

2020-09-27石佳佳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26期
关键词:青春期人际关系

石佳佳

〔关键词〕童年经历;生活样式;人际关系;青春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6-0077-02

小志同学(化名)经常参与学校的打架事件。在一次打架事件后,作为小志老师的我,找他谈话。“我觉得生活很无聊,我不知道要做什么。我跟同学打架,只是想找个事情来排解自己的无聊而已。当然,我不会去杀人放火,因为这是违法行为。” “我认为周围的人要么太无聊,要么坏透了。不会有人真心对待我,我也不会真心对待别人。我们一起打架、玩耍的几个同学,不存在真正的友谊,大家只不过是狐朋狗友罢了。” “跟父母的关系也就那样,没什么值得说的。”这是从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口中说出的话,他说这话的时候,神情镇定,语气平淡,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

小志的话让我很惊讶,他那种无所谓的状态,让我觉得这个孩子身上充满了故事,他需要积极的关注和最有效的帮助。从小志的言语和行为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没有积极的兴趣,对亲密关系充满了不信任和敌意,对自己最亲密的父母也是回避的态度。我推断这与他的童年经历有密切关系,小志到底在逃避什么?他心灵深处埋藏着什么秘密?究竟是什么童年创伤,让他对人际关系和生活样式形成了如此负面的认知?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在所有的心灵现象中,最能显露其中秘密的,是个人的记忆。记忆绝不是偶然的,人们只会记忆那些他觉得对他的处境极具重要性的事件……各种记忆中最富有启发性的,是他开始述说故事的方式,以及他能够记起的最早事件……早期的回忆是特别重要的。首先,它们显示出个人的生活样式的根源。”阿德勒强调最早记忆对一个人生活样式的重要影响,他认为最早记忆是一个人生活样式的根源。 阿德勒的理论对我寻找小志问题的根源带来了灵感。

当我问及小志最早记忆的时候,他是这样回答的,“小学一二年級的时候,我爸爸经常应酬喝酒,他很晚才回到家,回到家都十二点了。”最早记忆中出现的人,是尤其要加以注意的。小志最早记忆中出现的是爸爸,可以推断,在他童年成长中,爸爸可能留下了很重要的影响。他在叙述中说“爸爸经常应酬喝酒,很晚才回到家”,也就是说爸爸给他的成长留下了阴影,他跟爸爸之间的关系是不融洽的,甚至是冲突的。他对爸爸应酬喝酒这件事极为不满,以至于时隔五六年后还清晰地记得,并且十二点以后才回家。在他的潜意识里,酒是他的敌人,因为爸爸喝酒占据了与他相处的时间,而且喝酒还是经常性的行为。他把酒视为敌人,因此他讨厌喝酒。我们交谈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小学就开始有抽烟的行为了,但肯定是不会喝酒的。他也把应酬视为敌人,这直接影响了他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因为在他最早的记忆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应酬的,这种应酬关系是虚伪的、讨厌的。因而在他的认知里,人都是虚伪的、坏透了的,他认为不会有人真心对待他,他自然也不会真心对待别人。

“我妈妈也经常晚上值班。”这是小志对他母亲的描述,只有这一句话,并且在他的记忆中放在了第二位。这说明在他的记忆中,母亲的角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相比父亲,母亲还是尽到了一些照顾孩子的职责。 “我就一个人玩游戏、看电视,然后就睡着了。”玩游戏和看电视,是小志对生活乐趣的基本理解。当询问到他在游戏和电视中有没有体验到有趣的东西,他的回答是否定的。由此看来,在他的早期记忆中,生活是无聊的。他还会用这种经验来理解今后的生活,他会认为“生活就是无聊、无趣的”。

早期记忆塑造着个体的生活样式,决定了他的社会化。事实证明,前面提到的那个孩子,他现在的生活方式就源自早期记忆中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认知,糟糕的体验让他赋予生活错误的意义。阿德勒认为,“我们一直是以自己赋予现实的意义来感受现实的,我们所感受的不是现实本身,而是现实被我们所赋予的意义……我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就好像是我们的守护神一样,而我们赋予生活的错误的意义却像附在我们身上的恶魔。”如果不加以改变,成年之后的小志依然会固执地认为“我就是这个样子,而世界就是我认为的这个样子”。

我再次约谈小志,与他探讨早期记忆对他现在行为的影响,“你有没有注意到,你最早的记忆是你父亲?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最早的记忆是你的父亲?”他刚开始一脸无所谓,然后脱口而出,“那就是记住了呗,能有什么原因。”“……因为你很在意他,很在意你的爸爸。”他瞬间眼睛红了,眼泪夺眶而出。“虽然你一直在隐藏,表现得无所谓,但你内心其实特别渴望父亲的关心。比对任何人都渴望。”时间过了几分钟,他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了。我又问:“你觉得你父亲对你的态度还会改变吗?”他说不会了。我说那怎么办,他说不知道。我说:“放下吧,孩子,放下你对他的那份期望。试着把注意力从你父亲身上挪走,去关注你自己,去爱自己,爱自己的青春,爱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他的眼神逐渐放松,出现了一束光。

现在让我们回到这个孩子的打架事件。老师对这个十四岁孩子的打架行为进行了多次通报批评,却没有见他有丝毫的转变。关于打架的原因,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理由。他对制造麻烦却越来越上心,显然我们要注意他制造麻烦的意图了。他是在引起我们的注意!打架行为其实是孩子的求救信号!他就是要通过打架来告诉大人们,“你们看,生活多么无聊,就只剩下打架了。”从他的早期记忆中,我们已经分析了,为什么生活在他的眼里是无聊的了。

孩子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大人他的需求呢,偏偏要用这么委婉的信号来求救?我们不要忽略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矛盾给他们的心理发展也制造了巨大的冲突——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一方面他们心理上已经认为自己是个大人了,不愿放下自己的“大人”尊严去直接求救;另一方面自己又无法解决,尤其是遭遇童年父爱缺失的痛苦。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行为都要与童年区分开来,否定童年,但又渴望父亲能够幡然醒悟,照顾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通过制造麻烦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而真实的意图被完美地掩盖了。

父爱的缺失,让孩子的心理年龄停滞不前,他一直用幼稚的态度面对关系和社会。他一直沉浸在这种安全感缺失的情绪中,他的情绪停留在了一二年级。他需要从心理上突破自己。在跟孩子沟通之后,我立即与他父母进行了交流。母亲说他爸爸除了喝酒应酬,回家晚,确实也不懂得如何关心孩子,她之前一直引导爸爸跟孩子多沟通,比如一同去看一场电影,或者吃一顿饭,结果效果也不佳。我告诉她,父母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从心理上独立,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做好青春期的“心理断乳”工作;另一方面,父母也要多关心孩子,这个关心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成绩和在校表现,更要关心他的身体、起居饮食,关注他的需求和心灵。

自从上次与小志一起讨论了他的早期记忆后,首先最明显的感觉是,他走在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垂头丧气、无精打采了,他似乎有了来自精神上的底气。接下来老师们反映,课堂上他戴上了眼镜,听课也认真起来了。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再也没有听到打架事件中有他的参与。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下决心好好学习了,并且要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虽然他现在还没有找到人生目标,但他会努力去找。正如当时我告诉他的一样,他会去关注身边的一切,还有天文地理、探险旅游、宇宙星球……我相信,他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适应社会,并有所创造。

人们总要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要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早期记忆虽来自家庭,却指向社会和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对孩子的培养要面向社会,我们对所有生活意义的建构都要面向社会。人际关系、兴趣、职业、合作,都是孩子们将来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在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方面,帮助他建构积极的生活意义——增加对别人及社会的兴趣,促进合作,为我们人类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曹晚红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庆阳,745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青春期人际关系
青春发育期提前的影响
生命的勇敢与脆弱:对《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和《折翼天使》的比较研究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达英—35及妈富隆治疗的效果观察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青少年如何合理度过青春期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微信也会走过“青春期”吗
贵州省大学生手机成瘾状况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