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启超为何“联袁倒满”

2020-09-26朱中原

百家讲坛 2020年8期
关键词:官僚清廷康有为

朱中原

民国初年,北洋系、立宪派、革命党构成一幅宏大的政治版图,北洋系与革命党势同水火,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立宪派左右摇摆,起着调和南北、平衡新旧的作用。

自戊戌变法起,康有为与梁启超便一直致力于“倒袁”,康有为还在海外建立了庞大的保皇会,希望实现武力勤王,前提就是除掉慈禧的臂膀荣禄、奕勖、袁世凯。但梁启超的态度没那么坚决,他虽将袁世凯当作头号政敌,但也试图与其联络并合作。因为他清醒地意识到,要想在中国推动立宪,保守的慈禧、软弱的光绪、陈腐的官僚、贪婪的军阀都靠不住,真正有望拉拢的唯有袁世凯。

袁世凯尽管属于慈禧的同盟,但慈禧并不十分信任汉族官僚,再加上另一汉族官僚岑春煊因在慈禧西逃时救驾有功而备受宠信,袁世凯的地位有点尴尬。与此同时,无论以岑春煊为代表的朝廷清流派(也被称为“浊流派”)还是北洋系,都想拉拢梁启超。

袁世凯与岑春煊的矛盾因1907年的“丁未政潮”而激化,并以岑春煊被罢官而收场,袁世凯也元气大伤,立宪派坐收渔利,梁启超赢得改革与立宪的话语权。

这时,立宪派将矛头转向袁世凯,尤其在光绪、慈禧相继崩逝后加快节奏,所借助的正是与袁世凯有仇隙的满族亲贵。这些满族亲贵组成“宗社党”,他们大多有留学经历,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认清若想保全君主就要立宪,所以目标与立宪派基本一致。康有为大喜过望,迅速制定了“联满倒袁”的计划。

1908年,梁启超向同情改良运动的宗室发了数封密函,力促清廷诛杀袁世凯,声称光绪死得可疑,不能让奸贼逍遥法外。1910年,梁启超还给摄政王载沣上了一封万言书,历数袁世凯扰乱宫廷、煽动叛乱、培植党羽、虚耗公款等罪状。而在袁世凯被载沣罢官后,清廷立刻建立“皇族内阁”,成员几乎全是满族亲贵,这让汉族官僚与立宪派极为恼怒,也是梁启超转向“联袁倒满”的导火素。

武昌起义爆发前后,梁启超联合汉族将领发动兵谏,逼载沣退位并解散“皇族内阁”。为解决困局,清廷内部形成一股力挺袁世凯出山的势力,而袁世凯出山后确实顺利地镇压了兵谏。另一批不满袁世凯的朝臣则希望立宪派阻止其篡权,康有为有所动摇,梁启超却不置可否。他已接受清廷将被推翻的现实,也准备支持袁世凯掌握权力,这样才能避免动乱、维持社会秩序。其实早在1903年前后,粱启超就因赞同孙中山的革命之说而被康有为严厉训斥,虽然他做了检讨并重新回归师门,但辛亥之后他就再不肯对老师百依百顺了。

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后,接连催促梁启超回国任职,言辞极为恳切。梁启超虽婉言谢绝,却为袁世凯积极建言献策,甚至抛出“开明专制论”为袁世凯的统治背书——这是他在无法实现立宪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的一种政治抉擇,但毫不意外地遭到时人几乎众口一词的批评。

袁世凯登上临时大总统的宝座后,梁启超成立了专门辅佐他的“进步党”,希望借此消除社会积弊、改善国计民生。然而袁世凯为称帝不择手段,积极谋求与日本政府合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梁启超几番劝说无效,终于对袁世凯彻底失望,燃起护国战争的烽烟。

猜你喜欢

官僚清廷康有为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浅析理性官僚制度及其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
康有为撰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海口与内河: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水文调查及影响
清代州县官的司法追求与躬践
从《叫魂》看清代奏折制度
西尾胜《行政学》书评
变法功臣康有为名不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