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姜式”电影中的“作者痕迹”

2020-09-26白毛毛

戏剧之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英雄主义

白毛毛

【摘 要】姜文执导的电影是华语电影中为数不多的具有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代表,以独特的风格诠释了作者内心世界的英雄主义情怀,有力地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深层本质。其中电影《一步之遥》秉承了姜文的“姜式”戏谑与幽默,用讽刺意味极强的故事情节和台词述说英雄主义的幻灭,将姜式的狂傲不羁淋漓尽致地呈现。本文在“电影作者”视域下浅析“姜式”电影中的创作特征,分析其电影中的“作者痕迹”。

【關键词】《一步之遥》;作者电影;个人色彩;英雄主义;狂傲不羁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171-02

电影“作者论”萌芽于20世纪四十年代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的“电影的价值来自作者,信赖导演比信赖主演要可靠得多”这一观点。而电影“作者论”概念则是1954年新浪潮电影领军人物特吕弗于法国《电影手册》的《论法国电影的某种倾向》一文中真正提出的。之后,电影批评界开始追随特吕弗的主张,推崇带有强烈个人传记色彩的电影。同时,广泛使用能够表达个人主观感受和精神状态的长镜头、画外音、内心独白、自然音响等,由此来突显导演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姜文因其颇为独特的性格及影片风格,被冠以“独具特色的电影作者”之称。早在他还是演员的时候就提出“演员应是有头脑的思想家”这一观点,其执导的作品有《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一步之遥》等。《一步之遥》和前四部相同,始终贯穿了姜文导演作为“电影作者”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其中的家国情怀、个人意志、英雄主义和浪漫色彩在影片戏谑讽刺的台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高度反映出其作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特见地的中国电影人的特质,他也通过影片向世人呼喊出了自己内心的电影之声和张扬个性。

一、“姜式”电影的个人传记色彩

姜文的电影均展现出了他内心对乱世的偏爱,这是他所导演的作品不可或缺的时代特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与《太阳照常升起》发生在十年动荡时期,《鬼子来了》在抗日战争时期,《让子弹飞》呈现了北洋军阀割据时期的战乱纷争,《一步之遥》则描绘了民国时期虚无的狂欢盛宴。这种对乱世背景题材的偏爱,与姜文个人的认知背景和兴趣爱好是分不开的。从少年时代开始,他就喜欢阅读关于历史尤其是近代史的书籍资料,内心也从童年时期就萌发出英雄般的救世济民情怀。他非常崇拜毛泽东,对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和文学修养十分敬佩,从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毛主席头像的仰拍,就可以看出姜文对毛主席的敬意。

在姜文的电影中,均有与火车相关的电影镜头和片段。《一步之遥》中姜文利用火车制作了一个浪漫重逢的会面场所,他将沙滩搬到了火车上,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怪诞却不失浪漫的聊天场景。先抛开姜文在场景上的设置,单单就火车而言,其中倾注的就是他童年蔓延至今的特殊情感。姜文出生在唐山姥姥家,父母因工作原因不能将其带在身边,因此他会偶然被接到天津爷爷家小住,之后再返回姥姥家,而出行的工具便是火车。后来姜文从姥姥家回到父母身边,由于父亲的生活是流动的,常常随部队从北调到南,又从南转到北,在姜文的童年记忆中,他就是这样坐着火车辗转于全国各地,在呼啸的火车上丰富了孩提时光。知名影评人李尔葳所著的《汉子姜文》一书中写道:“在姜文中学毕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失败后,于第二年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在面试时,姜文凭借自创小品《在火车上》中幽默、自然的表演打动了主考老师,为他以后的学习生涯开拓了道路。”特殊的时代、特殊的经历让姜文的童年记忆里奔跑着一列火车,汽笛长鸣,呼声依旧,而其电影中的火车也成了他私人化的记忆标签。

二、“姜式”电影的英雄主义情怀

英雄主义在《辞海》中的解释为“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的气概和行为”。在姜文的世界观中,英雄是第一位的。他执导的电影阐述的理念远远超过故事内容本身,透过故事的壳子可以清晰地窥见其中所隐藏着的“姜式”英雄主义情怀和那份因理想幻灭的无奈。而在英雄主义与理想幻灭之间起勾连作用的便是姜文真正想要表达的虚无主义。

《鬼子来了》《让子弹飞》与《一步之遥》均展现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鬼子来了》通过愚善的马大三的形象设置,向观众传达了姜文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塑造下民族劣根性的讽刺和批判,抒发了世事无英雄的悲情;《让子弹飞》虽在当今商业气息浓厚的背景下呈现于银幕,但它所展示的远不是影片中的喜剧情节,而是将那些自私自利、趋炎附势的国民性巧妙地融进了花哨、搞笑的故事情节中,在结尾处发人深省地表现了被神化了的英雄遭遇现实中的挚爱,没能与自己相伴的尴尬境遇,揭示了虚无主义的内核;《一步之遥》中,面对完颜英的死亡,面对自己身处危机的境地,马走日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一心维护完颜英的尊严,因此当他隐匿在黑压压的人群中观演王天王台上对完颜英的虚假、扭曲的表演时,不惜暴露自己冲上舞台去抵抗真正的丑恶,结果被丑恶拖向深渊,由此可见姜文的英雄主义不得已排遣后,却遭到虚无罪名诽谤的无奈。此外,在影片的结尾,姜文为了保护武六,只身面对不利情形,终究掉进死亡的漩涡,在他坠落时,他那句:“武六小姐过得怎么样,你们帮我打听打听啊……”包含了多少落寞与留恋,也让我们看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一个单独的个体与整个环境对抗的悲剧,无人看到百分之百的真相,生与死仅仅是一步之遥。

三、“姜式”电影狂傲不羁的个性

作者电影不仅强调导演的文化观念,更突出电影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这种个性化看似具有先锋性、叛逆性,但实质上是作者以自己敏锐的艺术感染力和洞察力去把握整体社会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另一种体现。从根本上来说,作者电影与社会主流价值产生了双赢效果。

姜文的狂傲不羁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性格标签,这种狂傲在他的影片中流露颇多,这也是造成他影片个性十足、风格独特的一大缘由。在姜文上中央戏剧学院临行前,同学和老师都鼓励他好好干,将来做个中国的卓别林。姜文听了反问道:“为什么要做中国的卓别林呢?要做就做中国的姜文,让美国人、英国人也想多出些美国的姜文、英国的姜文。”因而,当他开始走上导演之路,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他的聪明敏锐与狂傲不羁将深深植根于他的影片之中,并将与社会的主流价值共赢。

在《一步之遥》中,姜文常常用不紧不慢、落寞忧伤的画外音表达内心的矛盾,也用他独有的癫狂式叙事方式揭露社会中存在的虚假表象,简单畅快,针针见血。他的那句:“毙不毙,就看你想不想!枪毙的不是马走日,是民愤!”就是很好的例证。影片中马走日将自救的机会给了项飞田,没有过多的迟疑和懊悔,却换来了项飞田枪毙自己的“报答”。令人哑然失笑的是,项飞田曾感恩戴德地说:“当着武六小姐的面,将来有我项飞田帮忙的地方,万死不辞!”多么讽刺的反转,多么狂傲的鄙夷。姜文的讽刺指向直接、狂傲不羁,既酣畅淋漓又值得深思。

四、结语

时下的流行电影难免被浓重的商业气息包围,盲目崇尚“标新立异”,缺乏原创性和艺术性。姜文的《一步之遥》如同一针强心剂,以其极致的个性唤醒了昏昏欲睡的电影艺术界。姜文也以个人视角对人性的执着审视、英雄主义情怀和狂傲不羁的叙述风格最终成就了“姜文时代”,为电影的艺术化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尔葳.汉子姜文[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2]姜文.长天过大云——太阳照常升起[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3]姜文.骑驴找马——让子弹飞[M].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

[4]陈雪.姜文电影创作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4.

[5]廖松,袁智忠.狂欢式影像表达与冲突后的审视[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英雄主义
永恒的英雄主义
在当前电视剧中的审美取向和传播价值探析
失落的英雄主义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涨知识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
革命英雄主义永放光芒——读朱德同志《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