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传统文化素养问题与对策

2020-09-26刘小兰杨立国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素养传统大学生

刘小兰 杨立国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生命根基”,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精神内涵。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H师范学院学生的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较低,对西方价值观和文化缺乏理性判断以及践行传统文化自觉性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高校为大学生积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加强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 地方高师院校;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0) 09-0010-03

一 问题的提出

文化历来都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民族认同的“身份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史文明的积淀,已经成为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动方式。高校历来都是各种创新思想和文化成果的交流与汇聚地,在整合、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高校大学生,他们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只有具备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使自己真正了解和熱爱民族文化,拥有坚定的民族自信新和自豪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白是非,做出理性而正确的文化选择。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学习圣贤志士的理想人格,不仅能够帮助其进行自我教育,还能提升个人思想认知,谨守行为底线,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提升其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具有深远意义。那么当代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究竟如何呢,笔者将通过对所执教的H师范学院进的调查来探寻答案。

二 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针对H师范学院学生进行,主要通过网络发放问卷,匿名填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调查和统计工作,也让调查对象可以放心大胆地真实填写,保障了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可靠性。问卷发放170份,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被调查学生遍及学院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师范学院女生人数偏多,调查对象中女生人数的比例也符合学校学生性别特点的分布。

(二)总体状况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当下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总体状况是比较积极乐观的。首先是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较高。98%的学生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独一无二的,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创新”,87%的学生表示,“如果有好的方式与平台,会愿意更多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89%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和爱国情怀”,83.5%的人认为“我国花了很大力气去保护传统文化而且做得很好”。其次,大学生有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和使命感。调查中,在问到“你觉得大学生有没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98%的学生持肯定态度,而对于“你觉得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有没有必要?”,也有近96%的同学表示需要,94.2%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再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较广泛的了解。调查中,当问到“有没有特别喜欢的传统历史人物时”,高达94%的同学表示有,并能写出其名字和简单说出原因。而在问喜欢的古诗词时,也有92%同学表“自己能够随口就背诵的出几首来”。84%的同学在“谈论历史文化事件时,能有自己的见解”。可见,十多年的大中小学教育与知识累积,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经典著作、名人等都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一定的掌握,这些都是培养他们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基础和起点。

(三)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问题

1 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够

当前高等教育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而人文素养方面显得有所忽略,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还做得很不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缺乏应有的兴趣和热情。大部分同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停留在孔孟之道、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历史名人和名作的堆积。高中阶段,在升学考试的要求下对一些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和记忆,然而进入大学后,在没有强制学习要求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对于国学等知识几乎很少接触。调查中,仅21%的学生“对经史子集爱不释手”,更多的人是“偶然翻阅或敬而远之”。54%的人表示“自己有把四大名著全部认真看完”,18%的学生表示“对中国的诗词、书画等了解甚少”。更有11.8%的学生认为“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没什么好处,落伍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部分大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还是一种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觉,知之不深,用之不明,而且也没有太多能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无论是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还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争奇斗艳,这些传统的文化遗产如果在今天得不到年轻一代的喜爱,吸引不了他们热情地关注,那么继承和发扬将会变得举步维艰。这与当前高校在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忽略有很大的关系。专业建设和设置以市场需要来开展,而功利性较弱的传统文化课程被忽视或干脆取消,作为新时代青年人才集聚地的高校,必须清楚地看到自身在传承文化中的责任,也要看到问题的所在,在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中发挥自身应用的价值。

2 对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和文化缺乏理性判断

当前文化全球化环境下,西方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推行和鼓吹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价值观的优越性和先进性。面对多元冲击以及价值观的碰撞,尤其是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化思想的侵蚀,部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出现一些偏差,丧失自己的理性判断,变得盲目崇拜,而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主流价值和社会道德规范却置若罔闻,甚至产生怀疑和批判。调查中,14%的学生表示“相对于中国的七月初七情人节,还是西方的二月十四号情人节更让自己激动”,8% 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更喜欢“欧美的文化产品”,7.5%的学生表示“西方的时尚潮流更吸引自己”,14%的学生表示自己“很喜欢去肯德基或麦当劳这些西式餐厅消费”,24%的表示“如果条件允许,愿意去国外求学”。可见,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侵蚀的过程中心智表现欠缺成熟,容易受到思想的冲击而失去理性判断,从而导致其对本土传统文化学习的缺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大学生本身的传统文化素养不足有关,因为对本国文化缺乏学习和合理认识,少部分人变得热衷于西方大片、西方时尚,认为外国的月亮都是圆的,对本民族的品牌和产品一味瞧不起和贬低。这种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和追求不仅会导致大学生看不清现实,更会使他们无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践行传统文化自觉性不高

“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以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大学生文化自觉性能直接体现出其对传统文化的主观意识和态度,其自觉程度深刻地影响着他们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然而调查显示,大学生在践行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其自觉性却并不高。在问到“学校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你会积极参与吗?”这个问题是,仅24%的同学表示一定会,51%的同学“要看情况”,25%的人表示“不参加”,对于“作为大学生,你觉得自己传承中古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时”,32%的同学表示“有,也付出了行动”,但更多的人却表示“心里认同,但行动上没有作为”,对于“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在继承发扬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上应该怎么做?”,高达56%的同学表示自己会不知所措。在问到“你学习过的书法、绘画、戏曲、诗词歌赋等传统技艺,在你生活中会经常应用吗”这个问题是,仅有 18.4%的学生表示经常应用,有61.1%的学生选择很少应用,8.2%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而12.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基本没有学习过这些技艺。可见,部分大学生是虽然生活中修习传统文化相关技艺,以此来涵养自己品行的,但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学习过而已,并没有注重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甚至还有不少同学根本没有学习过任何技艺,更不用谈践行了。由此可以看出,现在很多大学生能意识到自己在传承和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但是在践行的过程中文化自觉性却有所欠缺,对其产生、发展、演变以及当下的现状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四)提升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传统文化素養的策略

1 高校积极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传统美德与人文情怀,对学生进行的文化教育与影响是需要时间和环境的慢慢累积和陶冶,不能一蹴而就。高校不仅应成为文化中心,用先进文化去影响社会,促进社会发展,还应是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教育同构的前沿阵地。而大学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孕育的外在环境,高校必须要为大学生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态环境,让高校校园成为传统文化体验与交流的乐园。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图书馆、校史馆等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展示与交流活动;建立传统文化社团活动,结合一些传统文化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等,开展一些学生纪念与宣传活动,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解。同时高校还可以结合学校和地方的特色,加强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系统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当然,这样的课程需要结合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要有针对性。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理论结合实践,线上与线下结合,还可以不同高校之间进行合作,资源共享。总之,高校优秀文化生态的建设需要与时代步伐密切结合,以新媒体为载体,创新教育形式,符合学生内心的需要和诉求,同时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与素养。

2 加强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升和重塑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要加强对他们进行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和时代所倡导,并能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文化。我国的主流文化是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广博,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历史性,对改善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知识结构具有重大作用,继承和发扬它们是大学生的职责。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必然需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然而又不能完全沉浸于故纸堆中,一成不变。在知识科学技术更新日益加快的今天,结合传统文化进行主流价值引领,必须结合实际,对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和形式科学分析和选择,做到“古为今用”,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获得主流文化的体验感,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艺术课堂相结合,传统音乐、绘画、美术、书法等都可以成为艺术课堂的教学内容,都是传递主流价值的重要载体。如音乐课堂上,欣赏和学唱京剧等传统乐曲,弹奏古琴等,能让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与魅力,获得文化熏陶;美术课上,欣赏国画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在体验国画中所蕴含的精神和情怀。对于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国外文化发展的有益成果,更好地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当然,主流价值引领不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还可以通过各类生活实践进行理解和感悟。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以新的视角感受到主流文化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从而增强其对青年人的影响,使他们能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认同并接纳民族传统文化活动、文化成果、文化价值,同时主动承担传承与践行文化的使命。

3 增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

大学生作为有独立思想意识的个体,其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需要打破传统教育的灌输模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的个人追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今天我们所提倡的继承,是从自然到自觉,自觉推动文化继承向着我们的理想发展、转化、创新”。在教育过程中,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注重他们的个人实际参与与开拓,教学内容也要兼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与交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随时和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为他们答疑解惑。同时,加强传统文化学习的实践环节,大胆进行创新教育,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入多媒体先进教育理念,让传统文化学习以大学生更熟悉的方式得以呈现,成为他们最爱的精神食粮,帮助他们人格素养全面发展。学生在这创新性的传统文化学习中,会容易寻找到新鲜感和满足感,不自觉地发挥个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校举办的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也可以交给学生去组织,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责任感和组织能力,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各类活动,让他们可以在实践中进行思想的交流,对历史文化充满探究之心,也能与他们取长补短,愉快地接收成长中的不足,这本身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与魅力。

4 提升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和示范作用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优秀传统文化能否进校园,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起着关键性作用,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文化素养的质量和水平。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审美情趣等方面都会对学生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育人之前必须自己要做好学生的榜样和示范,能够反思自身不足,勇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与知识,不断升华自己对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深厚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智者和教育者。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具备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知行合一,将传统文化素养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同时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要能够以传统文化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确保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以身为范”,用自己最为直观的榜样示范,带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在这一过程中,还能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实践经验去影响和启迪大学生的认识价值观,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当然,这就要求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也要严格把好关,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出要求,同时也要加强教师之后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训,组织教师定期参加传统文化考察学习和一些项目的交流与探讨。高校辅导员队伍,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学生各项活动的管理和组织者,也尤其要注重对他们传统文化素养的培训与考核,从整体上提升高校师资队伍的传统维护素养水平,确保他们在学生中产生最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N].人民日报,2017-10-16(7).

[2]张岂之.我们的大学需要什么?—简论大学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2002 (10) .

(责任编辑: 王义祥)

猜你喜欢

素养传统大学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