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病科临床护理人员基于微课程平台的培训实践及效果评价

2020-09-25叶日春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脑病专科条目

叶日春

(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带来,人们学习观念、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微课程平台主要是利用互联网为老师、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平台,能够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使学习资料得到最大化的资源共享[1]。我院脑病科将微课程平台引入到护理人员专科培训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脑病中心大学城及芳村医院4个护理单元88名参与脑病科专科护理培训护士设为对照组,2名男性,86名女性;年龄23~47岁,平均(27.98±4.87)岁,脑病科工作年限1~15年,平均(5.66±4.45)年;学历:1名研究生,73名本科,14名大专;职称:1名副主任护理师,19名主管护师,45名护师,23名护士。另选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脑病中心大德路总院4个护理单元中参与专科培训的92名护士设为试验组,6名男性,86名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29.37±5.53)岁;脑病科工作年限0~21年,平均(6.66±5.74)年;学历:3名研究生,74名本科,17名大专;职称:1名副主任护师,25名主管护师,41名护师,25名护士,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培训方法

两组护理人员均进行脑病科专科培训,培训时间为3个月:①神经系统解剖结构;②脑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例、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和护理重点、相关并发症预防、最新护理进展等;③脑病科专科评估内容及方法;④专科护理知识;⑤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培训等。

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护长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3-4次面对面的集中授课,以PPT讲解,并操作演示与学习,每周开展1次护理查房。

试验组采用微课程平台辅助培训模式:(1)第1个月培训:向护理人员详细介绍网络培训流程,并根据专科培训大纲内容,制作理论知识教学PPT,将PPT上传至微信群,且通过微信联合问卷星平台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考核。(2)第2个月培训:根据脑病科实际情况选择常见病、危重症病例,如急性缺血脑卒中、急性脑出血等。分组,每组7~8名护理人员,并配给1名培训老师。每组小组成员按照指定的病例资料,根据相关疾病特点、病情进展、护理操作等编写相应的疾病治疗护理情境模拟剧本,自行协商分配情境角色,在脑病科示教室、病房内录制微视频,要求每个视频时间大约在10~15 min。小组成员与培训老师共同观看视频,培训老师回答在录制视频中存有的疑问,并指出视频中的不足或错误,对视频剪辑上传至腾讯视频平台,将视频网址复制粘贴到培训微信群中,供护理人员观看学习。(3)第3个月培训:培训老师与参与培训的护理人员每周进行1-2次面对面的专科知识解疑,且开展临床护理技能考核,并再次通过微信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培训老师根据考核结果对遗漏的知识点或常见问题补充和纠正。每一位护理人员对培训的相关知识点归纳总结,制作成微笔记,上传至微信公众号供大家学习。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核心能力变化情况。选用自制的《脑病科护士核心能力调查》问卷评价,内容包括后临床实践能力(26个条目)、临床思维能力(9个条目)、沟通与协调能力(9个条目)、综合管理能力(5个条目)、科研能力(4个条目)5个维度,每一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法,分值愈高表示护理能力愈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软件,计数资料经x2检验,计量资料经t检验,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培训开展前,两组护士在临床实践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综合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方面的评分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经培训后,试验组护士的上述各项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培训前后护理核心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培训前后护理核心能力评分对比(±s,分)

注:与培训前相比,*P<0.05

?

3 讨 论

神经科护士应充分掌握专科疾病理论知识,且具有娴熟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较高的临床判断及应急能力、较强的心理素质等。但张英瑞[2]指出传统的专科培训方式为约束性教学,不利于护理人员深入透彻理解知识点。张毅[3]认为传统专科培训模式容易受空间、时间、人员等限制,导致医院浪费。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微课程平台能够弥补传统培训的不足,培训老师、学员在电脑、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上即可参与培训,操作简单、成本低,存有较高的可行性及操作性[4]。

我院脑病科在护理专科培训中引入微课程平台的培训模式,每个月均设置专项培训内容,如第1个月通过教学平台熟悉、理论知识学习与考核,便于护理人员对神经系统疾病、专科护理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为后续微视频教学打下基础;第2个月培训老师指导护理人员根据病例资料协作拍摄相关专科护理视频,以让教学情景化,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专科护理要点,调动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微视频制作后上传到视频平台,为护理人员培训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也有助于其随时随地反复学习、模拟练习,节约教学资源;第3个月培训主要是对之前的培训内容进行查漏补缺、归纳总结,而且每一位培训人员将学习笔记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实现资源共享、相互学习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脑病科护士专科培训中实施微课程平台培训模式能够更好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沟通能力及科研能力,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护理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脑病专科条目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COSMIN-RoB清单中测量工具内容效度研究的偏倚风险清单解读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