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平台在门诊高血压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2020-09-25罗利英张艳君温美芳王云辉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39期
关键词:门诊血压研究组

罗利英,张艳君,温美芳,王云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广东 广州 510530)

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每年的增长人数数以千万[1]。患病者需长期或终身服用降压药物,患者也极易表现出越来越差的服药依从性,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有关数据显示[2],仅有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能够得到良好控制。本研究基于此选取部分门诊高血压患者应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取得满意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共计109例均为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4例,所有患者皆经临床诊断为高血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50~85岁,平均(61.67±10.63)岁,病程2~11年,平均(7.14±1.41)年。研究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51~87岁,平均(62.78±10.13)岁,病程3~12年,平均(7.54±1.71)年。两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随访管理,发放高血压知识宣传手册,嘱咐其定期看诊和检查。研究组则采用微信平台延伸护理措施:①运用移动微信平台以医院-社区-家庭为基础建立一体化延伸护理服务平台,发展为医院-社区-家庭(专家)-护士-患者的连接服务,患者通过平台预约专家,询问疾病知识,护理人员也能通过平台了解患者相关信息,监察其院外用药和生活情况。②由院内高血压护理专家选拔一组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加强高血压知识和护理知识,并由平台的开发人员一对一指导专科护理小组关于平台的具体运用,熟悉掌握后方可上岗。③规定某一时间内护理人员与患者相互沟通,掌握患者院外疾病变化情况,远程指导,通过平台每日定时向患者端口上传高血压健康知识,也可经平台设置定时提醒患者服药、运动、饮食和注意事项等。④有效结合线上线下将护理服务从门诊延伸至院外,看诊时主动宣传诊前或诊间知识,并通过集体门诊、助诊等方式围绕整个诊程展开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

①测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组间对比。②统计两组干预后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也就是SBP与DBP之比≤140/90 mmHg)和疾病知识掌握率(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态度、治疗药物认知度及治疗药物持续性)。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6.0处理,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达,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检验组间标准差、方差,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压变化

干预前两组的SBP、DBP无明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s,mmHg)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s,mmHg)

?

2.2 两组的血压控制率和疾病知识掌握率

干预后2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血压控制情况都有一定成效,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效果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2组血压控制达标率和疾病知识掌握率[n(%)]

3 讨 论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行业也逐渐将微信平台融入到临床实践中,在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也能大幅度提高看病效率[3]。目前鲜有将微信平台与延伸护理服务结合应用的研究报告[4],延伸护理形成专家-护士-患者的服务链,患者只需通过智能终端就可以实现与专业医护人员的无障碍沟通,使就医最大化便利,也极大程度满足患者所需。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方便了患者与医护人员间的沟通,更适用于护理院外患者,便于跟踪和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服药依从性,及时归纳整理患者反馈内容,掌握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及时调节治疗药物,实现血压的良好控制。由本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的血压控制情况及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微信平台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可有效改善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指标,增强疾病认知率,提升服药依从性,该服务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门诊血压研究组
门诊支付之变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最怕啥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