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助农”,我们为自己代言

2020-09-25刘海燕

上海人大月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草莓销售农产品

文/刘海燕

2020年初,疫情裹挟着一场从未经历过的商业大寒潮突如其来,让各行各业都措手不及,所有的社会活动在那一刻停止了。这是我经营“桂峰台农种植园”12年来遇到的最大的困难,不能开园、没有物流,草莓在地里,三天不摘就会烂在田里。每年的大年初二是我们园区的草莓采摘节,我坐在空无一人的园区大草坪上一边掉眼泪一边跟自已说,“打起精神,一定要想出办法走出困境”。于是,从计算机行业转行至农业的我,开始尝试起“网络直播”这种“无接触、可视化、互动性强”的线上销售模式。

可视化的交流,让产品更放心

很快,在通过直播发展团主、线上下单、线下专车配送后,不仅我的草莓走出了销售困境甚至超卖,同时网络直播团购也为农场带来了大量新客户。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一直是困扰农产品销售的瓶颈,一端是农村的农产品滞销,另一端则是城里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通过直播减少了中间环节,让消费者能足不出户直面感受到农产品的品牌、品质的全面信息,农业企业、农户也能通过线上交流,更多了解和满足消费者的购买心理和需求。让大众直观地看到产品、信任产品,并且持续放心地消费产品,网络直播所带来的面对面的交流,让人们的距离拉得更近了。农民们的田头直播并非作秀,而是传递价值给消费者,带来实用性的互助、精神的信任与愉悦。

官方认证,让直播“助农”乘风破浪

在拥有成功的直播经验后,5月初,我和浦东新区女带头人协会的姐妹们一起,在新区妇联的组织帮助下开展了一场官方直播。8家农场,两小时直播,吸引了近3000人观看,下单数近300单,并引起了各路媒体的关注。直播期间,新闻综合频道、浦东电视台、浦东发布等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持续推动了各家农场销售量。

自年初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的父母官也响应号召,掀起了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代言”的浪潮,今年7月,浦东新区的农博会一改往年线下展会模式,改成“线上云博会”。书记、镇长纷纷亲自上阵带货,红红火火的直播成为助农解困增收的利器。同月,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安信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举办了“上海青年农场主直播带货大赛”,吸引了全市优质农业企业极积参与,直播当天的在线观看数达到了30多万,定单数上万单。这场活动让全市所有农业企业真实地感受到,在能代替“直播”的“后浪”还没出现之前,“直播带货”仍会是“持续火爆的销售窗口”,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

走出舒适圈,获得不过期的直播红利

在轰轰烈烈的直播背后,也反映出了很多农业中的现存问题。首先是农产品的特性。它不是工业品,很多时候会因为天气、生长中的种种问题和物流环节中的时效问题,产生“买家秀”“卖家秀”的偏差,造成退换货的情况。所以必须通过直播,及时审视自身的农业产业链建设和提升问题。农产品直播带货过程中,最多强调的是种植工艺,包括安全度、美味度、营养度和产地直销的新鲜度,所以在生产环节就要做好农产品种植、加工、运营的标准化和统一化,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打造或对接冷链物流渠道,提升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提升现代农业的产业升级,才能持续发挥“直播带货”的销售威力。

其次是人。农民或企业经营者本身都不是“带货大V”,想要直播带货成为日常营销操作项目,归根结底还是要培养“农人”自已熟练掌握直播技能知识,转变思维,通过不断的直播实践与交流,逐步培养市场思维和用户思维,从小农经济思维中走出来。

2020年被很多人称为“直播元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直播带货一开始是很多商家“不得已而为之”的销售方式,然而当下,却成了商家们追捧的“香饽饽”。在信息时代的当下,相信没有世俗的力量可以阻挡一个优秀品牌的崛起,只要练好内功,借势直播的风口,势必点亮中国农产品自已的金字招牌!

猜你喜欢

草莓销售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草莓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农产品争奇斗艳
销售数字
品牌销售排行
品牌销售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