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四个着力点

2020-09-24李中原

新长征·党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素养思想大学生

李中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使大学生有效运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网络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决定着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一、提升规划设计意识,突显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战略地位

当前,无网不欢,无网不行。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抓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不是某一类群体、某一个部门、某一个学院、某一所大学就能做好的,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提升认识,凝聚共识,把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培育和打造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着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的总体状况,直接关系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从这一角度讲,要有效帮助大学生学会认知、选择、辨别网络事物和信息的能力,着力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链条中,使网络素养教育有人干、干得好,在顶层设计层面,应制定大学生网络素养能力标准,并将此标准明确作为高校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的基本目标,科学指导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在贯彻落实层面,需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进一步明确网络素养教育的权责目标,有的放矢开展好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工作,更好实现网络育人。

二、深化课程建设,推动大学生网络素养常态化教育

网络素养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渐进式养成的教育,只有将其纳入高校学科体系,融入日常教学当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长期努力和建设才能取得突破。要提升网络素养课程的教育范围。高校要打破专业限制,拓展教育范围,力争实现各个学科专业的学生都能受到普遍性和专业化的网络素养教育。一是把网络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通识课进行定位和开展教学。这里需要注重学科和年级的差异性,策划和推出有系统性和区分度的网络素养通识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网络总体认知和基本运用能力。二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行讲授和培养。要突显特殊性,注重深度性,着重培养学生对网络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塑造学生正确的网络道德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筛选、解读、使用和判断能力。拓展网络素养课程的内涵和广度。一方面,可以结合当前网络发展的特点及其信息传播规律,引进一批适合学生需求的,以视频、音频、文本、数据等方式呈现的网络素养教材。另一方面,组织校内专家学者,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大量一线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和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网络素养教育提升的教材。

三、培养过硬师资,建设一支既懂教育又具备网络素养的人才队伍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建设网络强国,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里的教师不仅包括承担网络素养教育职责和使命的思政教师,还包括学校育人链条中的所有教职员工。因此,我们必须在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中培育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作为承担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责任主体教师,如果自身网络素养不够,培育好、提升好大学生网络素养势必难上加难。首先,要重视教师的网络素养培育和提升,认真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下大力气,舍得投入,扎实推进,打造和培育一批积极投身网络教育的教师队伍,强化对错误和有害信息的甄别和批判,不断培养他们具有较高网络运用能力、引领能力。其次,要创造各种师资培训机会,设立专门的培训项目,依托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搭建新媒体平台,促进交流,共同成长。再次,要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将网络素养培训与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挂钩,充分调动教师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珍惜各种机会提升自身网络素养。此外,网上事物和信息无所不包,单纯懂得一定网络知识,或者通晓网络技术的运用,无法将二者融会贯通、融为一体,最终的育人效果难以最大化,因此,更应该建设一支懂网络素养教育的专门人才队伍。

四、创新教育方法,提升网络素养教育的实践效果

网络素养教育有标准、有课程、有教师固然重要,但方法也不可忽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育对象对内容是否易于接受、能否自动转化。再好的内容都需要通过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在课堂教学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有效互动为理念,综合运用参与式、体验式、研讨式、案例分析式等多种方法,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在自我体验中、在不断反思碰撞中积累沉淀网络信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和掌握网络信息交流工具表达自己的思想,准确把握当前网络空间的发展趋势和主要特点,有理、有力、有節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发挥辅导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包含理论研讨、作品创作、评比竞赛、成果展示、现场演练、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抓紧、抓实、抓好实践载体,鼓励学生亲自制作、发布和传播媒介信息,真正了解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和规律,围绕重大事件鼓励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审视处理各种信息,从而使学生网络素养在应用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加以提高。最后,在互联网获取信息已成为青年一代的首选和时代的大趋势、大背景下,培育好大学生网络素养,必须运用好虚拟空间和无形舞台,打造一批形式新颖的新媒体传播矩阵,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现代化网络信息手段,以大学生乐听、愿看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来,方便大学生随时查阅、下载,进而在“日用而不觉”中无声地滋润、影响着每一名学生,帮助他们涵养和发展时代所需的网络素养。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一环,只有深深嵌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同部署、同推进,紧紧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划设计、课题建设、师资建设、教育方法等关键抓手和具体着力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才能显现,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接受、选择和处理能力才能显著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有力提升。(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姜    姝

猜你喜欢

素养思想大学生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