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研究

2020-09-24蔡梦雅黄海峰

企业文化 2020年26期
关键词:柳州

蔡梦雅 黄海峰

摘要:工业企业文化是工业企业的核心灵魂,是工业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支撑。广西柳州是西南工业重镇,对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深度剖析,有利于发掘柳州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有利于为柳州产业工人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更快推动柳州工业文化发展。

关键词:工业文化;文化价值观;大型工业企业;柳州

柳州工业文化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大规模工业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壮大起来的。本文以柳州大型工业企业为例,探讨了柳州大型工业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怎样的企业精神,在这些企业精神当中又体现了怎样的工业文化。

一、工业企业文化及企业价值观

(一)工业文化

马克思主义将“工业文化”总结为:工业生产活动中,人们经年累月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积累的精神文明。它既包括了工业建筑物及工业产品,也包括了以企业制度、行为规范及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工业文化是一个概念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对文化多元性的解释都是从这个框架出发,诸如社会机构、教育机构、传统和社会机构等结构的引力点。以广西的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工”)和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柳钢”)为例。前者在企业发展的六十年中,实现了从西南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的道路,在“一带一路”中打造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品牌之一,“柳工模式”更是被同行业争相模仿;后者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的飞跃过程中,历经沉淀,抓住机遇,成为泛北部湾经济圈中钢铁行业的排头兵,更是在中国500强企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纵观柳州这两家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不难发现它们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品质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而文化则是其灵魂。

(二)工业文化价值观

工业文化价值观可以概括为工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现代性向反思性现代性过渡的主要特征是各种社会水平上的不确定性无处不在。此外,对文化上适当的区域化产品的新需求促使需要重新考虑创新的假设和目标,最终将需要反思性创新。[1]柳工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从建厂初期的艰苦奋斗,到一场大火后的涅槃重生,從争取第一台装载机生产资质,到创下月产899台的传奇,柳工人自力更生、敢为人先、勇于挑战的宝贵精神始终在柳工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2007年,柳工在充分吸收融合自身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明确了柳工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从此,在产业报国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自信。

企业文化根据管理累积效应确认为企业属性。它清楚地表明,企业文化作为社会群体过程在工作时间中一直在成长。柳钢61年的发展历程,也是柳州工业制造不断向前发展的缩影。从年产钢能力仅10余万吨的小厂,到现在年产钢能力达1480万吨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曾是广西亏损最大的企业,到如今成为首个年利润破百亿元的国企;从当年的18家地方钢铁企业之一,到全球50大钢企……一步步走来,无不显示出强大的工业企业的文化传承基因。

广西汽车集团的初次创业始于1958年,历经数十年的变迁,广西汽车集团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竹篱笆围墙”到集团化运作;从地方小厂到全国著名汽车集团之一。这些荣耀的背后是一代代广西汽车集团人前赴后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扛起了那份属于自己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在广西汽车集团的战略转型过程中,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工业文化价值观,不断进行企业战略升级,以多点联动的产业布局,在新时期创造属于广西汽车集团人新的奇迹。

二、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

(一)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概述

作为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广西柳州同时还是我国的工业名城。这座中国西南最著名的工业城市之一,同时也作为重要节点城市,衔接新时期“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回顾柳州的大型工业企业发展历史,就是中国现代工业化进程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广西柳州的大型工业企业完成了自身的沉淀,以汽车、机械、冶金三大产业为柳州工业的龙头,以制糖、食品、纺织等优势产业为辅,协同发展、多产业并存,打造一套现代工业体系[2]。除此之外,新形势下,柳州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进而辐射泛渤海湾地区,不仅在钢铁生产方面能成为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更是让四大汽车集团纷纷在柳州建设整车生产基地,成为中国唯一[3]。

(二)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的特征

1.党建引领工业企业文化

改革开放不仅让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腾飞,更是促进了我国工业的发展,柳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正是改革开放让柳工有了创造历史的机遇。之所以柳工能够有今天的成就,同柳工内部的党建工作的开展是分不开的。60余年来,柳工的党组织一方面全力打造党员干部队伍,凭借着思想过硬和本领过硬,柳工的党组织实现了凡事走在前列,为柳工员工做出了最佳表率;另一方面,柳工的党组织不忘关注人的发展,坚持创新,以党建工作引领柳工的工业企业文化发展。

无独有偶,柳钢集团也十分注重党建引领工业企业文化。在实践中,“钢铁堡垒支部聚焦点”的建设投用,标志着柳钢集团着力打造的“一点”(钢铁堡垒支部聚焦点)、“一线”(钢铁先锋党员淬炼线)、“一面”(各单位党组织红色党建品牌及党员政治生活馆)党建品牌阵地集群初步成型,将提升柳钢集团基层党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广西汽车集团则是以“打造企业最优秀的人力资源”为目标,先后成立了丘柳滨“劳模创新工作室”、王业嵩“涂装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自治区级)、郑志明“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汽车集团坚持立足党建、重心下移的原则,打造党员“技能大师工作室”平台,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导作用,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技能人才,为公司技术提升和改革发展的稳中求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2.企业精神夯实工业企业文化

62年前,柳工正式建厂。此后数十年中,柳工经历无数重大里程碑事件,从“苦战三年,建厂安家”到“奋战899”再到“建设开放、国际化的柳工”,最终,作为广西乃至全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柳工以“柳州力量”“柳州智慧”撑起了多个世界之最,演绎“有力者,方大成”之魄。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柳工以“团结、求实、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夯实自身企业文化,塑造柳工核心价值观。

技术是引擎,文化是制胜法宝。在柳钢的企业文化中,“红色”象征着“包容创新”,“蓝色”象征着“超越共享”,“红蓝两色”是柳钢重要的企业文化特色。这种文化特色促使柳钢“钢铁先锋党员淬炼线”的建设、促使柳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园”的建设、促使柳钢“静观文化标牌物语”的诞生。这一系列的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基于柳钢的企业精神[5]。

文化本身会受到当代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文化最终决定了技术的目标。六十年的风雨征程,是一代代五菱人恪守“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创造了五菱六十年的光辉岁月。从“柳动”“柳拖”到“柳微”“柳州五菱”再到“上汽五菱”“上汽通用五菱”,历经三次创业、三次转型,掀起三次发展浪潮,走过60年饱经挫折而不断奋起的创业历程,每次飞跃都是五菱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是五菱人对“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企业精神最好的解读。

三、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建设成果

工业是柳州的命脉,文化是柳州的灵魂。柳州人创造了底蕴深厚的工业文化。而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促使企业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体现企业社会价值、提升企业职工创新力的核心因子,是企业职工的精神支柱[4]。对大型工业企业来说,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凝聚企业精神,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支持,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能够让企业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柳州工业历经民國肇始,解放初期奠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近年来,柳工国际化战略与国家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不谋而合——柳工业务涉足“一带一路”沿线多达5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率达85%。在国际化征程中,柳工始终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助推柳工走出去,多元、包容、开放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化人才,柳工的跨文化管理初见成效,并且成为“新中国70年企业文化建设典范案例”。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峥嵘岁月中,柳州汽车工业基因得以保护传承。“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特朗普访华故宫接待用车,中国汽车工业3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各类车型成功出口占领多个海外市场。如今的广西汽车集团正加快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开发进度,加大新能源产品的投放力度,搭乘“新基建”的东风,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升级。

建国70周年时,柳钢凭借过人的成绩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单位,但是,在文化建设上的脚步,柳工从未停止。一方面,柳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一张张企业文化名片;另一方面,柳钢以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为中心,以“和越之道·红蓝文化”进行党性修养淬炼。风风雨雨六十一年,柳钢坚持不懈,在生产线上践行工业企业核心理念,以“包容、创新、超越、共享”为文化支撑,在新时期谱写柳钢人的优秀企业文化,彰显柳钢人的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文化的创新力、持久力对大型工业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工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决定着工业文化的社会主义属性,这一点在广西柳州大型工业企业的历史发展当中已经证明。在塑造柳州大型工业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过程中,重视党的领导作用、以党建工作引领工业文化,企业精神夯实工业文化,这对于柳州产业工人工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与培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更有利于推动柳州工业企业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娟.论高职大学生的工业文化价值观——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传承,2014(01):116–118.

[2]周颖.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品课”教学探究[J].学理论,2015(35):135–136.

[3]胡慕贤.关于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概论课”教学的思考——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5(01):110–112.

[4]黄劲.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于柳州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4(03):70–74.

[5]庞宗兴.“爱文化·爱柳州”乐美博校社课程开发与实施——以“走进柳州工业博物馆”主题研学旅行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5):44–45.

猜你喜欢

柳州
桂林至柳州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限速方案分析
土工格栅在柳州文惠路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中国成立首家“螺蛳粉产业学院”
张同刚
文言文阅读指津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第五届柳州国际奇石节展品选登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