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

2020-09-24卓雪芽吕微风庄健海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4期

卓雪芽 吕微风 庄健海

【摘要】 目的 研究无偿献血者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筛查中出现假阳性情况的影响因素, 并探索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80例无偿献血者,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法)组、胶体金法组与胶体硒法组, 各20例。四组分别采用ELISA法、CIA法、胶体金法、胶体硒法进行筛查, 初筛阳性者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WB)法进行确证试验。分析比较四组筛查假阳性率。结果 ELISA法组、CIA法组、胶体金法组、胶体硒法组的初筛阳性例数分别为9、8、12、10例, 确证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6、6、7、5例, 假阳性率分别为15.0%、10.0%、25.0%、25.0%, 四组假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 需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 优化HIV检测流程, 保证HIV检测的质量。

【关键词】 血液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假阳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4.091

艾滋病是一种传播范围较广的传染病, 主要通过性、血液等方式传播, 由HIV感染引起, 由于可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 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潜伏期长且致死率极高[1]。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有3种, 分别为ELISA法、CIA法及快速检测法(RT法), 其中RT法常用的又有胶体金法和胶体硒法[2]。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探索可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途径:①检测方法:通过研究四种检测方法进行初筛、再验证后得到的假阳性率, 从中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②检测过程的优化:研究检测过程中可能造成假阳性发生的因素, 提出一些可执行的建议改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本市80例无偿献血者, 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ELISA法组、CIA法组、胶体金法组与胶体硒法组, 各20例。

ELISA法组中, 男10例, 女10例;平均年龄(30.45±3.56)岁。CIA法组中, 男11例, 女9例;平均年龄(32.98±6.11)岁。胶体金法组中, 男12例, 女8例;平均年龄(31.76±2.79)岁。胶体硒法组中, 男9例, 女11例;平均年龄(30.99±2.77)岁。四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征求实验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检测试剂与仪器 检测试剂:ELISA试剂、化学发光试剂、以及快速检测试剂、HIV1+2型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等。检测仪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全自动加样仪、离心机等。

1. 2. 2 血液抗-HIV初筛 四组实验者分别使用ELISA法、CIA法、胶体金法、胶体硒法进行HIV筛查, 记录其筛查结果。

1. 2. 3 血液抗-HIV确证试验 将所有初筛结果为阳性的实验者血液再用WB法进行确证试验, 记录其中假阳性例数。

1. 2. 4 检测过程调查表 整个试验中最好保证各组每个环节的检测人员均为同一人, 并在试验结束后, 检测人员自填检测过程调查表。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比较四组患者HIV筛查假阳性情况。假阳性率=(初筛阳性-确证试验阳性)/总例数×100%。检测过程调查表内容:①抽取血液样本过程的操作、取样工具、保存及处理等相关内容的调查;②使用试剂及相关仪器时的调查;③检测环境的调查;④检测人员操作的调查。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四组患者HIV筛查假阳性情况比较 ELISA法组、CIA法组、胶体金法组、胶体硒法组的初筛阳性例数分别为9、8、12、10例, 确证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6、6、7、5例, 假阳性率分别为15.0%、10.0%、25.0%、25.0%, 四组假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HIV检测过程中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的因素分析

在操作过程中, 影响假阳性的因素包括血液样品、检测试剂、检测仪器、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等。见表2。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 HIV在人体的潜伏期长达8年, 在发病前也少有明显的症状, 这就导致了那些隐藏的HIV携带者可能在不经意间传给了别人, 使艾滋病更容易传播下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如何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的有效方法。

3. 1 检测方法 目前各个地方对于HIV筛查的方法主要为ELISA法、CIA法及RT法等几种, 而经过文献调查以及实验结果比较, 发现CIA法在其中灵敏度、稳定性以及测试速度较好, 操作也相对简单, 缺点是检测的成本相对另两种来说过高, 大量检测不现实。而ELISA法的灵敏度也不错, 但操作流程较为复杂, 检测非常耗时, 对操作环境与操作人员要求高, 比较适合于大量检测。RT法的优点是操作比较简单, 用时短, 成本不高, 且对检测人员操作要求不高等, 但灵敏度低, 特异性差, 容易出现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情况, 适合于自检[3-5]。①检测需求:每个检测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根据需求选取合适的方法来进行筛查。以对无偿献血者的筛查为例, 若使用CIA法则成本太高, 血站负担不起, 若使用RT法则假阳性率以及假阴性率太高, 风险过大, 这样的大量筛查使用ELISA法较为合理。②检测方式组合:近年来, 核酸检测(NAT)是一种新型的血液筛查方法, 它的灵敏度高、窗口期短, 且发现它与其他筛查方法合用有很好的互补性, 在2015版的血站技术操作规程里已被设为强制性检测项目。因此不同的血清学检测与NAT的组合排列对降低假阳性率有着重要意义[6]。比如ELISA试剂+NAT筛查效果与CIA试剂+NAT筛查效果不一样, 或者两种不同ELISA試剂+NAT筛查效果也不一样。在进行筛查时, 合理运用不同的检测方式组合可降低假阳性率。③取消灰区:在保证筛查的准确性下, 尽量取消灰区。在筛查时, 有一些处于临界值附近的血液样本, 为此很多实验室设置了一个范围, 称之为灰区, 并认为处于灰区的都为阳性, 这样减少了漏检, 但也大大增加了假阳性率。近年来已推广了核酸检测技术来防止漏检, 可以考虑取消灰区的设置。

3. 2 检测过程的把控 检测中血液样品、检测试剂、检测仪器、检测环境、检测人员等方面出现差错也可能造成假阳性情况的发生, 应当把控好检测过程, 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检测质量, 如对检测人员和仪器校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 从而避免操作上引起的误差[7]。

3. 3 其他方面 有时候可能是献血者本身造成的假阳性情况, 例如献血者在献血前曾长期服用过一些药品, 这些药物导致筛查时出现假阳性情况。因此为降低假阳性情况的发生, 在取血样前, 可以先确认献血者的身体情况以及药物服用情况, 若有服用药物, 在停药≥1个月后才可检测[8]。

综上所述, 降低血液抗-HIV筛查假阳性率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 在檢测方法上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血液筛查方式以及组合模式, 在检测过程要严格监管, 保证检测质量, 对检测人员进行培训。但本次实验为一次单中心、小样本实验, 实验结果可能有偏差, 对于本文提出的有效途径, 仍需再进一步扩大研究确认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肖韶英, 黄爱琼, 卢伟钳.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筛查与确证情况探讨.中国医药科学, 2019, 9(22):284-287.

[2] 刘建礼, 肖利力, 王瑾, 等.HIV抗体初筛阳性结果与确证试验结果比较.中国公共卫生, 2019, 35(7):851-853.

[3] 王强, 王东生, 卢小岚, 等.三种方法在不同状态低值血清HIV Ag/Ab筛查中的效果评价.中国热带医学, 2017, 17(5):460-463.

[4] 张月娟, 倪争鸣, 王娜, 等.艾滋病筛检人群HIV-1抗体确证阳性率分析.上海预防医学, 2019, 31(6):514-519.

[5] 吴昊, 高凯, 韩志刚, 等.五种方法筛查的HIV抗体阳性样品复检和确证结果分析.热带医学杂志, 2017, 17(8):1026-1029.

[6] 郭巍, 张婷.献血者HIV筛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及灰区设置的探讨.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3):281-283.

[7] 周秀丽.探究基层艾滋病初筛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91):205.

[8] 梁君, 王鹏, 孟爽, 等.不同血液筛查策略和组合模式对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的研究.中国输血杂志, 2019, 32(3):288-291.

[收稿日期: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