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雅与灵动:十九世纪初的意大利竖琴音乐

2020-09-24文字陈芸萱

音乐爱好者 2020年9期
关键词:罗西尼竖琴奏鸣曲

⊙ 文字_陈芸萱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自两河文明伊始,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就出现了这一形制优美、音色动人的乐器的雏形——拱形竖琴,之后它传入古埃及,并被腓尼基人传至古希腊罗马及欧洲其他各地。中世纪的游吟诗人身背这一乐器游走四方,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与传说。竖琴的形制也在这期间不断发生变化,凯尔特人为扩大音域发明了“爱尔兰竖琴”(Celtic Harp)。随后由十六世纪的西班牙音乐家胡安·贝穆多(Juan Bermudo)比照键盘乐器发明了双排弦竖琴(Double-StringHarp),这让半音的演奏变得可行,并可加入乐队合奏。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人们又陆续发明了三排弦竖琴(Triple Harp)、镰钩竖琴(Hook Harp),以及1720年德国霍赫布鲁克尔发明的单踏板竖琴(Single-action Pedal Harp),力图克服调性与半音的局限。踏板式竖琴的出现不仅增强了竖琴的表现力,还扩大了其影响,令其风靡于上流社会、王公贵族的家中。竖琴也随着受众的改变,增加了几分典雅与高贵。

01 穆齐奥·克莱门蒂

02 罗西尼

03 爱尔兰竖琴

04 双排弦竖琴

自十八世纪中后期到十九世纪初,竖琴走出了敞亮的宫殿,更多地出现在室内乐(与钢琴或小提琴的二重奏、三重奏)及音乐沙龙中。其中最负盛誉之地是拥有首个踏板竖琴工厂的法国巴黎,一批旅居法国的意大利籍作曲家齐聚在这里,集思广益地开发竖琴的无限可能。本期的Naxos唱片就收录了这期间几位大师的竖琴作品,如器乐演奏大师钢琴家克莱门蒂、小提琴家维奥蒂、久负盛名的歌剧大师罗西尼和多尼采蒂,还有一些是同时期作曲家如莫扎特的学生波利尼的作品,以及根据贝利尼歌剧改编的两首竖琴幻想曲。竖琴的风格被不断颠覆与重新树立,在典雅与灵动之间找到了新的诠释方式。

穆齐奥·克莱门蒂(Muzio Clementi)于1752年出生在罗马的一个银匠家庭。他早年就显露出非凡的音乐才能,十四岁时在彼得·贝克福德爵士的赞助下前往英国多塞特郡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克莱门蒂的键盘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广泛涉猎了巴赫家族、亨德尔及斯卡拉蒂父子等人的作品,在练习技术的同时也从中汲取了大量作曲的养料。自1780年起,他作为乐师先后为法国路易十六的玛丽皇后与奥地利大公约瑟夫二世效力,随后前往欧洲各地旅居与教学,直到1785年5月才正式定居伦敦。在这五年中,他先后创作了二十六部键盘奏鸣曲,本次附片中的《行板与变奏》(Andante and variations)就诞生于这一时期。这部竖琴作品的主题来源于为键盘独奏写作的奏鸣曲(Op. 12,No. 1)中的第三乐章。值得关注的是,原先的速度标记是小快板,而由竖琴演绎的版本则变为行板,这也是克莱门蒂根据竖琴的特点所做出的调整,这一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较为直接地突出其典雅风格。

乔万尼·维奥蒂

与克莱门蒂同时期的乔万尼·维奥蒂(Giovanni Battista Viotti)是一位小提琴家。同样由于他的音乐才华,他被带到都灵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师从科雷利的学生普尼亚尼(Gaetano Pugnani)。二十岁那年,维奥蒂进入都灵皇家教堂乐队担任第一小提琴的最后一档,随后又跟随他老师在欧洲四处旅演。丰富的实践经历让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演奏家,在此时期他出版了第一部作品《第三号协奏曲》。1782年,维奥蒂来到法国后,他以独奏家的身份频繁活跃在巴黎的舞台上。他的才华被音乐评论家与公众赞扬,一年半后他受到凡尔赛宫廷邀请为玛丽皇后服务。在法国宫廷期间,他先后在苏比斯亲王和罗汉-梅盖内亲王的乐队担任首席,受到了还是普罗旺斯伯爵的路易十八的赞助,建造了一座全新的剧院,直到1792年7月法国大革命爆发才被迫离开巴黎流亡英国。在法国的这十年是他创作和演奏的黄金时期,他近一半的重要小提琴作品在这里完成并出版,包括十九首小提琴协奏曲。维奥蒂到达伦敦后,继续着小提琴家与作曲家的职业生涯,但由于英国政府怀疑他与雅各宾派有联系,他不得不再次逃亡国外。在这一时期,他几乎放弃了公开的音乐演奏,专心经营起葡萄酒事业,只偶尔为朋友们演奏与作曲,本期附片中的《竖琴奏鸣曲》即写作于这一特别的时期(1811年)。在这首优美的竖琴奏鸣曲中,有三个性格鲜明的乐章:辉煌的快板、慢板与活泼的小快板,都是他为这件乐器量身定制的,这似乎也可以理解成是维奥蒂生命体验凝结而成的产物。

音乐家

克劳迪娅·安东涅尼

竖琴家安东涅尼出生于意大利罗马,在布鲁塞尔和巴黎学习音乐。她少年时曾在威尼斯等地斩获国际大奖,后开启国际演奏生涯,除了欧洲之外还曾多次前往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地进行巡演。她有过许多与世界一流管弦乐团和指挥家合作的经历,且尤其擅长演奏意大利作曲家的音乐作品,因此一些意大利籍作曲家也非常青睐安东涅尼,专门为她作曲。

01 弗兰切斯科·波里尼

02 加葛塔诺·多尼采蒂

03 尼古拉斯·查尔斯·波克沙

后一位作曲家是意大利钢琴家、歌唱家与作曲家弗兰切斯科·波里尼(Francesco Pollini),他出生于1762年的贵族家庭。虽然他在音乐上的知名度远不如前两位作曲家这么高,但其作品的精彩程度却不亚于他们。自1783年起,波里尼移居到维也纳,结识了音乐大师莫扎特并跟随他学习音乐,莫扎特曾题献给他两部声乐作品。随后他定居米兰,并在米兰音乐学院任教。1798年,他与业余竖琴演奏家玛丽安娜·加斯帕里尼(Marianna Gasparini)成婚。由于妻子的原因,波里尼写作了许多竖琴作品,本期附片中就收录了其中两部:《变奏随想曲与咏叹调》及《主题与变奏》。

以上三位均是在器乐上有造诣的作曲家,而附片的后半部分则与歌剧大师或歌剧相关。这也体现出竖琴受到的认可远远超过了单纯的器乐范畴,其典雅与灵动的气质倍受歌剧大师的青睐。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罗西尼,他是该时期最成功、最受欢迎的歌剧大师。罗西尼于1792年出生在佩萨罗(Pesaro),二十二岁时就凭《赞比亚之歌》取得了一定的声望。三十岁起他移居巴黎,他的歌剧多次在巴黎歌剧院上演,并获得广泛赞誉。罗西尼晚年时写作了一系列或自娱自乐或为邀约者而作的短小的器乐作品。

本期唱片中收录的三首题献给丽塔·佩洛奇的《小快板》《竖琴奏鸣曲》,以及《为小提琴与竖琴而作的行板和变奏》,均体现了他歌剧创作时的风格特点。

第二位歌剧大师加葛塔诺·多尼采蒂(Gaetano Donizetti)也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意大利歌剧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于1797年生于贝加莫,并在那里接受了早期的音乐教育。1830年,他凭借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的《安娜·波莱娜》(Anna Bolena)获得了声望,随后应当时身体欠佳的罗西尼的邀请访问了巴黎,法国大歌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这部出版于1970年的《小提琴与竖琴奏鸣曲》有两个乐章:小广板与快板,据推测可能创作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充分凸显出竖琴的灵动特色。

最后两部作品是根据贝利尼的两部歌剧的旋律,分别由法国作曲家兼竖琴家尼古拉斯·查尔斯·波克沙(Nicolas Charles Bochsa)和意大利竖琴家玛丽安娜·罗切斯(Marianna Creti De Rocchis)进行再创作与改编。波克沙对竖琴的技术发展有一些贡献,他写作了大量竖琴作品,包括根据贝利尼歌剧改编的《卡普莱蒂和蒙特奇》幻想曲。罗切斯则是以《诺尔玛》中极富挑战的著名选段《圣洁的女神》(Casta Diva)为基础,用竖琴进行了大量琶音的炫技再创作,可谓唯美绝伦。

竖琴作为一件“元老”级别的乐器,几乎可以说是后世所有弦乐器和键盘乐器的鼻祖。在各种乐器形制高度成熟、各类器乐题材蓬勃发展的古典时期,竖琴也因这些伟大作曲家的作品获得新生,以不同的姿态亮相在公众面前。请大家仔细聆听,感受这件古老乐器无与伦比的魅力。

猜你喜欢

罗西尼竖琴奏鸣曲
作家风采
——陈竖琴
手机上的奏鸣曲
竖琴海绵
内涵大师罗西尼
罗西尼:始于喜剧,不止于喜剧
春天的奏鸣曲
“遇到熟人”的礼节
夜半寻鼠
竖琴与箜篌之关系
祭献奏鸣曲(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