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情境为载体落实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

2020-09-23郑玉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4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学科素养情境

郑玉珍

【摘要】2020年高考已结束,纵观近十二年全国卷的改革题,到新高考的学业水平题目,都一如既往地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历史的学科素养。历史学科素养中历史解释成为重中之重,这是历史学习的核心,也是历史学科素养落地的关键。

【关键词】情境;历史解释;学科素养

从“一标多本”开始,历史学科强调在情境中认知、探索历史。在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高考考查载体——情境,用情境承载考查内容,以实现考查要求。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出情境就是问题情境, “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一般通过文字与符号描述来构建,对于历史学科来说一般是文字史料、图表史料、历史图片,或者是视频材料,受历史、现实的制约,学生面对的更多是文字和图片史料。

2020年高考落下了帷幕,纵观今年的高考试题,仍然重视新材料、新情景和新问题。以全国Ⅰ卷选做题改革题为例,题目以表格的形式展示了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以考查学生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的历史素养。再纵观近十二年的改革题(见表一),除了个别年份的个别题目,无不可以看到考查内容似乎与课本没有太大直接关联,但考查的确实真正的“历史内容”,真正考查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特别是对历史解释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

虽说广东明年高考迎来新的变化,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核始终不会变,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四层”为考查内容,这是对以往高考的高度总结,也是对未来高考目标的提炼。“四层”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

再看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在新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尤其是主观题,从三个历史时期人口的说明、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中国农村改革,再到近代伦敦咖啡馆的变化。无不看出要求学生在情境中,多层面、多角度地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把新获得的知识纳人到旧知识体系中,形成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因而无论是何种教材或者是何种的高考模式,对考生的核心考核目标是没有变化的。教师要在万变中应对,注重以情境为载体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历史解释这关键素养。

首先,创设简单情境活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基础性。

人的认识是从简到繁,素养和能力的培养也是不断积累、升华的过程。要真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最基础的是落实学生对历史学科必备知识的掌握,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要培养学生历史素养,首先让其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水平,才能在情境问题中找出核心、有用的信息,融会贯通。

从2009年—2020年选做题改革题考查的问题,不难看出,无论情境如何变化,还是考查历史事件的基本问题:背景、内容、意义。如果学生并没有相关的历史基本矢毗只与技术,难以在清境问题中提出有效的信息,只会仅看到不同于教材的史料,无从下手。

要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必备知识是基础的支撑,要对不同历史材料进行解释,必备知识是核心的基础。只有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的基本方法、历史的基本原理,才能合理对情境进行有效的信息获取,才能合理地组织、调动各种知识,对情境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寻求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落实高考评价体系“四翼”中的基础性。

第二,利用复杂的情境活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综合性。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高中阶段的学习除了学习掌握外,强调实践与探索、思维方法,这些都需要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单是在简单的活动中无法实现,需要教师在简单青境活动中增加“难度”,把“简单”变“复杂”,在“复杂”中强调综合性、应用性。

例如,2020年全国Ⅲ卷改革题,涉及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内容。虽说俄国农奴制改革是选修的内容,但对于广东2020届学生用的岳麓版教材还是人教版教材,关于这一时期俄国对外贸易的内容,课本并未有所描述。这就需要学生在提供的情境材料中,组织、调动已有的必备知识、正确的历史史观,从情境性、时序性、关联性等方面,综合运用类比、引申等思维方法,对史料进行判断与评价。既想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也考虑在当时世界的发展趋势,将俄国历史置身于世界历史中进行综合的解释。

因而在日常教学中,创设学习探索情境,不拘泥于教材,从古到今,历史材料浩瀚,只要能反映历史客观规律或历史本质的材料,都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在课堂中不设答案,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储备,综合运用材料与知识,解决情境问题,还原历史本身。

第三,利用复杂的情境活动,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创新性。

学习历史不是为了简单知道历史史实,而是要“以史为鉴”,真正领会“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已过去,如何让未知变已知,需要学生在对历史的解释中具有创新性的品质。

例如,2020年全国Ⅰ卷改革题,考查学生对清末新政措施的理解,教材关于清末新政的内容并不多,岳麓版的教材在必修一中更是以小字部分出现,作为辛亥革命的背景来讲述。题目不拘泥于教材,列举了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把清末新政关于经济方面的措施聚焦到商业上。近代商业的发展脉络,课本也没有过多的表述,如何把清末新政和商业联系在一起,需要学生讲“课堂知识”迁移到材料中,需要学生运用开放性、创新性的思维,独立而发散思考,综合运用逻辑方法,对历史材料进行分析与评价。

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提出,创新性主要以發散思维、逆向思维、批评思维等思维品质为重要的特征。古今中外,学习历史不可能面面俱到,要举一反三。“一”就是要求具有良好的必备知识和能力、方法,“三”就是具有良好的历史学科素养,尤其对历史的解释,能理解史料,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能推测和论证,主动解决新问题。

学习历史最终还是回归于生活,在正确观念的引领下,以历史必备知识为基础,以历史学科素养为核心,创新胜地解决问题。

无论是2018年的广东高考年报还是2019年的广东高考年报,都提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建议: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如何提高?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有其基础性、系统性和特殊性。学生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历史内容是无限的,如何把“有限”变成“无限”,就需要历史学科素养的落实,让学生在纷乱的时空中,真正做到论从史出,在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时代时段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学习探索清境,在情境活动中,历史学科素养得到落实,学生能分辨时空,在唯物史观的引领在:对历史材来进行实证和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学科素养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