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博迪的新循环经济:Won.House 破旧梗玩新招

2020-09-22

纺织服装周刊 2020年33期
关键词:面料

定制化贴条设计 为服装面料加分

功能性服饰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穿戴者在各种气候与地形变化下,能安全进行户外活动或运动,防水、防风可以说是这类服装的必备特点,防水贴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台湾博迪创办人丛钢滋形容面料及款式为衣服的两大主角,而公司专精生产的贴条则是配角,不仅能贴合面料接缝、改变面料手感,更能增添设计装饰感,完美衬托主角特点。“有些面料非常轻薄,为了配合面料特色,贴条能做到看不见、摸不着,除了加强面料功能性、美化服装,甚至能让衣服正、反两穿。”丛钢滋表示,台湾博迪保持高度定制化,满足不同客户的多元需求,这就是 TSGS 优势所在。

此外,贴条必须具备高度设计感,才能与面料及服装产品融合,达到不违和又具美感的境界。由于 TSGS 走定制化路线,因此瞄准金字塔中高端的目标客户群。品牌大厂研发出新面料后会提供给台湾博迪,接着 TSGS 便依面料需求开发合适的贴条,跟着布一起卖给买主客户。经过多年努力,TSGS 功能性贴条成功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从产业发展出发 构建跨领域平台

丛钢滋拥有多年防水贴条与功能性面料的经验及专业知识,不但指出产业长期遭遇的问题,同时希望联合品牌、成衣厂、设计师、学生,找到破除既有印象的产品模式。2019年推出的 Won.House,是台湾博迪的重点推广平台,更找来曾任Lululemon 原料创新(Raw Material Innovation)团队主管的 Aaron Jackson,担任 Won.House 执行长并共同研发产品,推动创新服务。丛钢滋进一步解释,“WON”是“赢”的完成式,如同纺织前辈们留下的坚实基础,该怎么将这些好的基础与能量整合并传承下一代,使“WON”翻转后变成“NOW”,是 Won. House 接下来的工作。

Won.House 提供不同产业都能使用的场所,是促成跨界合作、资源共享的催化剂,是“比 Showroom 更放松的地方”。因此,踏进 Won.House后印入眼帘的,是有着开放式厨房餐厅的空间,让人有到好朋友家作客的氛围,有利情感建立,是跨领域整合的第一步。Won.House 所在地前方200米即是桃园观音海水浴场,五层楼的建筑物里,除了成衣微型工厂作业,各个角落亦藏有休憩、放松的小空间,以及多功能会议室与演示厅,更有户外看台能享受阳光及徐风,用心的空间规划全源自丛钢滋想为台湾产业尽一份力的渴望。

自诩跨界连接器 共享经济留订单

为协助纺织业争取更多订单,Won.House 一楼设有风雨实验室,方便就近测试面料的防风防水程度,以及以消费者角度设立家庭阳台来仿真测试产品的日光牢度,亦有小型攀岩场让试穿者测试衣服舒适性等。二楼则设有小型实验室,方便现场针对面料直接进行功能性检测,并将面料数据数字化。这些设备的建置不但有助品牌买主下决定,更能大幅提升订单根留台湾的几率。

身处资源共享时代,Won.House 要做产业的连接器,如同贴条将衣服与面料结合起来一样,成为一个跨上中下游、老中青、产学研的跨领域媒合平台,为纺织业提供整合性、跨产业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互利共好的商业模式,达成另一种层次的“循环经济”。当采购商来台参观,Won.House可变身为展览馆,邀请相关供应链厂商前来展示自家产品,与采购商面对面洽谈,且设计师可以直接挑选面料,并在现场完成上色及成衣制作;若品牌设计师推出新设计,Won.House 亦可邀请纺织服装学系学生担任模特儿走秀,变身为时装T台。丛钢滋认为,商业机会是可以循环、回收再利用的,这是“共享经济”的概念,并强调不论谁获得了采购商订单,最重要的,是将订单留下。

跟上数字化脚步 搭建时代交替桥梁

5G 时代来临,数字化进程不得不加速,否则新旧时代交替,经验难以传承。“这个世界充满着断层,老一辈讲的是工匠精神、职人文化,但下一代讲的是数字世界、5G时代,求的是快速、一键完成”,丛钢滋形容这是两个时代不同的语言,没有谁好、谁不好,即使是创新,也需要深厚的根基为基础。而Won.House 能作为新旧时代之间的桥梁,藉此讓前、后辈互相欣赏,追求和谐。过去 OEM 制衣过程是打版、制作、试穿,不合适就重新来过,反复的作业流程造成许多浪费。若将过程及数据经由云端进行仿真,不仅能大幅节省时间与资源,更能将成果经验延续。

此外,丛钢滋表示三大首要数字化项目是身形、面料及版型。Won. House 犹如小型成衣厂,从 3D 身形扫描开始,将人体尺寸数字化分析与记录,接着,品牌设计师能挑选面料,并以数字印染方式呈现想要的色彩及图案,再以自动化裁切衣服裁片,最终缝制成完整的一件衣服。在 Won. House 开发的产品都可一同销售,“我们不会独卖自家研发的产品,因为Won.House 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共好、互享。”丛钢滋强调。

创新研发不间断 助力软实力养成

纺织业一直被诟病为污染环境的源头之一,纺织制程中耗费大量水与资源,尤其染色阶段造成的水污染,更是全球纺织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纺织业界发展出无水染色、原液染色等解决方案,Won.House 亦成功研发出“以印代染”的新技术,以类似热升华的原理,将颜色及图案转印染至面料上,不但正、反面可同时上色,完全不需使用一滴水,而且色牢度佳、颜色鲜艳漂亮。

不论图样或颜色,只要画得出来就印得出来,过去无法复制或分色的图样皆能完美呈现,“纸张未必能印出的细节,我们都能做到”,犹如亲眼所见那般栩栩如生,丛钢滋对自家研发出的技术 Won.Spectrum 相当自豪。过去面料织完退浆后就进染缸上色,染色后再进行后加工、贴合等程序,然而,此次疫情爆发导致品牌采购商取消订单,许多工厂囤有“有色”成品布,或是滞销,或须转其他应用。Won.Transfer 无水染色技术能有效解决上述囤货、库存问题,因为该项技术是将染色放到最后阶段,不影响已完成的后加工及贴合处理,“我们有的,是未染色坯布,等到有需求订单时再进行上色即可。”简单来说,Won.Spectrum 着重面料图案细节的强调,Won. Transfer 重点在于上色,聚焦色牢度及艳度。

丛钢滋与执行长 Aaron 亦不断研发创新纺织品,例如:美丽诺羊毛与人造纤维混纺,打造出羊毛手感但骨子是尼龙的纱线,更能蓄温,达到恒温效果;与纺织大厂远东新合作开发导电膜,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缩短健身练肌肉的时间。“在纱线阶段就能决定要做男装或女装,不需要过多的后加工来改变手感”,因此多种纱线规格应运而生。此外,Won. House 鼓励与支持自创品牌与年轻设计师,协助他们实现梦想,进一步增加台湾纺织及本土设计师在国际市场上的曝光度,培养台湾设计软实力。

主打三商业模式 为产业解决难题

Won.House 的营运并无法从中获利,甚至要自掏腰包,目前依靠台湾博迪的业务收入支撑,不过,丛钢滋抱持开放乐观态度,认为万事起头难,必须有人先投入才能实现互利共好。Won.House 的“产出”有软件(应用程序等)、硬件(机器设备等)、服务及产品,主要为三个商业模式,协助产业解决不同问题,做全产业链的“朋友”。

第一,自创 IWI Athletica 服装品牌。是与消费者互动、了解穿着体验的衣着,尤其大量流汗运动方面的研究。当品牌产品卖给消费者后,可通过 NFC(近距离无线通信)搜集消费者使用后回馈数据及评语,搭配自家开发 App 应用程序,进一步提供布厂作为面料改善参考指标外,并可资源共享与成衣厂共同沟通讨论。此外,邀请全球排名第五、新西兰排名第一的壁球选手担任设计师,锁定25—45岁壁球球员为目标客户群,开发有别于 Nike、adidas 的运动服饰,拓展差异化市场及产品。

第二,Won.Access 专家系统。这也是邀请 Aaron 任執行长的原因之一。很多开发出的技术或产品最终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但其实这些技术或产品是可以持续改善的,如何借助高阶技术工作者将被淘汰的技术加以改良,提供给其他需要的品牌,是 Won.Access 的核心工作。丛钢滋将其比喻为“明治维新”,即整合资源、流程及人才,以团队合作取代单打独斗,保持台湾产业聚落的灵活性。

第三,Won.House 基地。许多纺织业前辈担任顾问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做出贡献并创造价值。因此 Won.House 可作为跨领域前辈们的交流场所,让企业在需要的时候能前来询问及寻求帮助,基于共享理念,Won. House 提供透明的技术信息,以开放态度促成团队,对抗竞争。

盼跳脱传统窠臼 互助合作创商机

台湾纺织业拥有完整产业群聚,持续整合及保持灵活应用,是续存的不二法门。丛钢滋强调,过去台湾经济起飞靠的就是中小企业,优势在于灵活,劣势则在各自为政,不论西进或南进,都会遭遇强队;因此,随疫情发展而来的抱团形式将成台湾纺织业未来的模式,唯有携手团队合作才能抗衡,创造新商机。

Won.House 旨在帮助有需要的人及产业以达正循环,协助产业朝美好目标前进;使命之一是成为产学孵化器,因为各行各业除了拥有绝佳技术及硬设备,更需要人才及团队,方能成就未来。最后,丛钢滋以比尔·盖茨与报纸小贩的故事为自己及 Won.House 的成立做最有力的总结:“财富的定义与价值不能以销售量衡量,真正的价值及力量来自于愿意分享与付出多少。”对丛钢滋来说,最大的竞争对手或敌人是“传统封闭的思维及框架”,而Won.House是突破重围的重要前线。

猜你喜欢

面料
怎样区别不同面料?
日本面料企业推广的重点面料
锦绣如织
如何匠心织造一款好面料?
方寸之间
你最闪耀
极简黑白
奢华提花
意大利2017春夏面料流行趋势
贝利爽:喜获大奖 再露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