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蛇类惊奇

2020-09-21张海华

浙江林业 2020年8期
关键词:蛇类斑纹小蛇

张海华

常在野外走,见到蛇的概率自然就高了。但这也只说是相对于不常在户外活动的人来说高了,总体而言,我觉得现在见到蛇的概率是很低的——不像我小时候,到田野中溜达一趟,总能见到一两条蛇。随着环境的变化,很多地方蛇类的种群密度在明显下降,这是毋庸置疑的。

台湾蛇类专家杜铭章写了一本《蛇类大惊奇》,对宝岛的各种蛇类进行了细致的介绍,希望以此促进公众对蛇这类古老生物的了解,消除普通人对蛇的很多误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因此,我在这里也学着介绍一些宁波本地蛇类的趣事。

两头蛇

童年时,我就从大人口里听说过两头蛇的故事,但从未见过,为此还常和小伙伴争论不休:所谓两头蛇,到底是首尾各生一个头呢,还是两个头长在同一端?

因为想起这桩久远的公案,我最近还特意打电话给妈妈,问她见过两头蛇否。谁知妈妈毫不犹豫地说见过,她说,当年和同伴一起去包家山上砍柴,在水塔附近的灌木丛中发现了一条“灰链鞭”(即短尾蝮),但奇怪的是,这条蛇居然并生着两个头。于是,胆大的人就将这条蛇抓了,拿到山下的村卫生所,送给了善于治疗蛇伤的乡村医生薛林林。薛医生就把这条罕见的两头蛇浸在了烧酒里,当作标本,一直放在他的办公室里。

我妈说的双头蝮蛇,实际上跟双头婴儿一样,是由于某种突变因素所致,但现实中还真有常态的“两头蛇”,如钝尾两头蛇。这是一种温顺的无毒小蛇,只有筷子粗细,全长只30多厘米。有一次,我带队到四明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夜探自然,忽然有人大声喊道:“这么大一条蚯蚓!哦,不对,是条蛇呀!”我过去一看,也有点激动,说:“哇,两头蛇,钝尾两头蛇!”这下大家都来劲了,一起围过来看稀奇。

不像其他蛇,尾巴和身體的其他部分相比是越来越细的,这种蛇的尾巴的粗细跟头部差不多,故名“钝尾”。而且,其尾部也跟头部一样,具有相似的黄斑,因此乍一看就好像有两个头一般。显然,这是它迷惑敌人的一种手段罢了。最后说一句,这很像大蚯蚓的钝尾两头蛇属于穴居类蛇,平时行踪隐秘,它最爱吃的食物就是蚯蚓。

“美女蛇”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提到了“人首蛇身”的美女蛇,说倘若被此物呼唤了名字,是万万不可答应的,否则可能会丢了性命。但现实的蛇类中,有没有叫“美女蛇”的呢?还真有,那就是玉斑锦蛇。当然,这并不是一种会害人的蛇,而是一种喜欢吃老鼠的无毒蛇,因为它斑纹漂亮而被俗称为“美女蛇”。

2014年的“五一”假期,我独自到余姚鹿亭乡的四明山溪流中拍照,不过不是夜探,而是白天闲走。溪中水不多,忽见溪畔的乱石中有蛇在游动。小心地走过去,发现那是一种以前没见过的蛇。它色彩斑斓,最显著的特征是背中央有一长串接近菱形的黑斑,而且菱形斑中央还嵌着鲜黄色的斑纹。它的头部色彩也是黄黑相间,具有重叠的倒“V”字形黑色斑纹。后来请教了别人,方知这是玉斑锦蛇。

不过,正由于这种蛇长得好看,有不少人就拿它当宠物养;另外,由于其体形较大,长度通常在一米以上,因此也有不法分子将其捕捉,贩卖以供食用。这些都是导致玉斑锦蛇的种群数量日渐下降的原因之一,保护玉斑锦蛇刻不容缓。

“野鸡脖子蛇”

虎斑颈槽蛇是国内广为分布的一种蛇,在宁波也比较常见,山路边、溪边见到的概率比较高。这种蛇很好辨认,它的背面通常为草绿色,而颈部及以下的部分的身体两侧具有明显的黑色与橘红色相间的斑纹。虎斑颈槽蛇性情温顺,但当受惊或发怒的时候,它会像眼镜蛇一样昂起头来,身体的前半段作“乙”字状弯曲,同时颈部附近变得膨胀、扁平,使得橘红色的斑纹更加醒目,这显然是一种警告色,告知敌人它即将展开攻击了。正因为其颈部的彩色斑纹与雄性野鸡的脖子有点像,因此在很多地方,它得到了“野鸡脖子”“雉鸡脖”的别名。

在我的印象中,在宁波地区,每年8月底到9月,在野外比较容易见到虎斑颈槽蛇的幼蛇。有一次,我用微距镜头拍摄了一条幼蛇的正面,其“楚楚可怜”的大眼睛居然“萌化”了很多人。有位女士跟我说,她本来是极怕蛇的,但见了这条蛇宝宝,第一次觉得蛇原来也有可爱的一面。

另外,跟赤链蛇一样,虎斑颈槽蛇也是一种“非典型毒蛇”,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毒牙,但拥有毒腺,其毒液对过敏体质的人可能会有较大的危险。

捕鱼的蛇

我见过的蛇不算多,但有个感觉,那就是通常毒蛇比较“淡定”,见人未必马上跑,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而多数无毒蛇一有风吹草动,就一溜烟跑得飞快,哪怕是那些外形长而粗壮,看上去相当吓人的蛇也是一样,如乌梢蛇、王锦蛇等。这不,在溪流中,也有这样的蛇,那就是乌华游蛇。这种蛇体长逾1米,眼睛乌溜溜的,身上如赤链蛇一样有很多偏深色的环纹,乍一看挺凶悍的样子。它们在宁波山区溪流中很常见,我几乎每次去山溪中夜拍都会碰到。乌华游蛇喜欢在流溪中的石块间活动,有时也会待在掉落在溪边的枯树枝上,伺机捕食鱼类、蛙类等。

不过,好多次看到它,实际上都是因为它先发现了我,被惊动后迅速逃走时才让我发现了它。乌华游蛇善于游泳,速度极快,有一次和它狭路相逢,这蛇慌不择路,竟然直接向我冲来,跃过我的鞋跟,往我的身后扬长而去。

爱吃蜗牛的蛇

有个晚上我到龙观乡的山区溪流拍蛙,偶尔抬头,看到水面上空的灌木丛里有条黄色的小蛇在树枝上慢慢爬行。这蛇只有手指那么粗,长约半米,只见它非常小心地往前移动,不时吐出蛇信子以收集前方的“情报”。我第一次见到这种蛇,虽然凭感觉知道这应该是条无毒蛇,但我还是不敢太靠近,而是在一旁仔细观察。第一感觉是它的头部有点“古怪”,既不是三角形,也不是椭圆形,倒有点像长方形,因为它的嘴部很特殊,像被截去一段似的,看上去比较方正;眼睛比较大,椭圆的瞳孔是竖置的,有点呆萌。当时我还不了解钝头蛇这一类蛇,后来才知道这是中国钝头蛇,这名字倒是名副其实。这种小蛇食性很独特,最爱吃蜗牛、蛞蝓(音同“阔鱼”,即俗称的鼻涕虫)之类,偶食小鱼。

吃蚂蟥的蛇

还是在龙观乡的那条溪流中,有一次我在寻找蛙类时,忽然注意到前方水流平缓处似乎有什么东西露出个头在水面上。起初还以为是黄鳝之类,但它的体色很浅,跟黄鳝完全不同,再仔细看才发现这竟然是一条小蛇。我从没见过这样的蛇,顿时大喜过望,先蹲下身来拍了一张。但这小家伙也很警觉,马上一缩身子,钻入了石缝,不见了踪影。后来我曾再次拍到过这种蛇,向专家请教后方知它是挂墩后棱蛇。

过了一两年,在暑假里,我带女儿航航夜探这条溪流。那天晚上运气很好,居然又见到了一条挂墩后棱蛇,而且它当时就在湿漉漉的石头上,并没有马上逃走。这让我第一次好好观察这种蛇,说真的,与其说这是一条蛇,还不如说更像一条浅色版的小黄鳝。我低头看相机上的拍摄效果,当再次抬起头来时,发现女儿趁我不注意,已经将小蛇拿在了手里。我赶紧说:“轻一点,轻一点,这么小的蛇的脊椎很脆弱的,不要伤了它。”于是航航没有捏它,而是轻柔地把它握着,并随即放了它。这蛇的食性也很奇特,据专业书籍上的描述,挂墩后棱蛇除了吃小鱼小虾外,还爱捕食水生环节动物——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蚂蟥之类。

最后,想引用台湾自然文学作家刘克襄为《蛇类大惊奇》一书写的序言,题为《遇到蛇是一种幸福》,其中提到他自己的社区由于紧邻小山,因此出现了蛇类,引起居民恐慌。而刘克襄说:

我告诉大家,蛇类没有想象的可怕,不仅很难遇见,更绝少出现被蛇主动攻击的情形。相对的,我也提出一个积极的建设性看法。蛇是生态食物链较高位阶的动物。它们会在社区出现,表示我们住家旁边的小山,是座森林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这是社区的珍贵财产,看到它们,该高兴都来不及呢!

我希望,我们对于蛇,也能有这样的大度。

猜你喜欢

蛇类斑纹小蛇
灭绝恐龙的灾星竟是蛇类繁盛的福星
灭绝恐龙的灾星 竟是蛇类的福星
谁要一条小蛇
老守卫斑纹蜂
基于YOLOv4的蛇类图像识别
微视频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蛇跳舞
绕远的斑纹鹿
绕远的斑纹鹿
经济蛇类养殖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