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读往来

2020-09-19

中国工人 2020年8期
关键词:画刊画报工人

1924 -2020

《中国工人》创刊96 周年回眸

新中国第一本大型摄影画报是哪一本?你一定会回答《人民画报》。其实,在《人民画报》创刊之前,一本8开、中英俄文对照的对外宣传画报——《中国工人画刊》已经出版问世了。

1949年11月,全国总工会为配合世界工会联合会亚澳工会会议的召开,筹备了一个大型图片展,短短一两个月内,共收到全国各地送来的数千张照片,展览只选用了400余张,剩下的照片怎么办?当时《中国工人》杂志的编辑陈勃便突发奇想:是否可以利用这些照片编本画报按期出版?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全国总工会的批准,刊物定名为《中国工人画刊》,由陈勃担任画刊社副社长。1950年至1951年,画刊共出版7期,报道了这个时间段内整个国家的大事和工人运动的许多重大题材。

读者来抱团

本期话题:我与图书馆的故事

(每月1日,关注“中国工人小管家”微信朋友圈参与话题讨论)

@陕西读者 呼凯亮我喜欢看书和写作。但下班后,宿舍太吵了,工会的图书馆便成了我最好的选择。读一本好书,就像结交了一个好朋友一样,它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在图书馆里,我“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我也是这样与《中国工人》结缘的。图书馆里有很多热爱学习的人,他们也给了我不断向上的动力。

@黑龙江读者 弓涛1986年,我考入某军工企业的技校。那时,开始接触企业的图书馆。图书馆每晚6时到8时开放,报纸可以到报架去取,借阅期刊需要工作证,学生就不能看了。我们这个着急呀,作为学生会主席的我,第一次向学校反映的情况,就是图书馆看书的问题。学校和工厂很重视,同意用学生证代替工作证借阅。从此,我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34年来,我一直坚持到图书馆学习的习惯。工作以后,每出差到一个城市,我都会抽空到当地图书馆去坐一坐。

@黑龙江读者 李彬当年在企业上班时,赶上了国企经济滑坡,职工心里压抑,盼望着早日能有腾飞的希望。在那漫长的日子里,我选择了企业的图书馆,每天晚上我都带着本和笔走进图书馆,两个多小时的开馆时间,着实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尤其是星期天,全天开馆让我更沉醉于书的海洋,为了节省时间,我备好干粮,常常一坐就是一天。渐渐地,我的文化修养一路飙升,先后荣获齐齐哈尔市职工自学成才标兵、黑龙江省职工自学成才者。回忆当年情景,我深深眷恋着那美好的时光。

@辽宁读者 张秀峰2010年5月,我从报名的3000多人中,考取了沈阳市总工会的职业化工会干部。上班第一天,我就发现所在的街道总工会有一个职工图书室。从此,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往那里跑。在工作之余,我阅读了大量报刊书籍,认为有用的内容还剪裁下来作为资料学习。几年来,我在各类工会刊物上发表的工作调查报告、工作论文、散文、诗歌等作品达到了300多篇。现在,我已经加入了沈阳市作家协会、辽宁省散文学会。图书馆,我最难忘的地方。

@江苏读者 左士民30多年前,我所居住的县城有书的地方寥寥无几。有一次在文化馆里看报纸,突然一篇熟悉的文章映入了我的眼帘。原来,是我写的文章在省报上刊登了。我试探地问管理人员这份报纸能不能送给我,得到的答案是不可以,因为馆里的报刊都是要存档的。“要不,我回去看看学校里有没有?如果找到了就送给你。”正当我感到失望时,旁边一个女孩说道。后来,我经常在文化馆与她相遇,再后来,她成了我的妻子。

@辽宁读者 付洪敏老公是大学老师,我们的家就安在大学校园里。离我家走不到10分钟的距离就是学校的图书馆。20多年前,为了备考公务员,每天工作之余,我便会带着复习资料来到图书馆里学习,夜间的图书馆灯火通明,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来这里或看书,或学习备考,既安静又透着浓浓的学习氛围,晚上学到很晚,也不会害怕。我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

@四川读者 廖力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住在单身宿舍。周末,只要没事,我就会骑上自行车,去附近大学的二手书摊淘书。书买回来后,放在宿舍的床头柜。傍晚如若无事,便躲进陋舍看书。记得读《论语》时,我喜欢在陋舍的门外空旷地大声朗读,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四年后,我搬离单身宿舍,两箱子的旧书,成为了我的一笔财富。那几年,所汲取的书本中的宝贵知识,对我从事的党群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工人君:感谢大家分享自己与图书馆的故事,愿我们都与书香为伴。

本期推荐

本刊记者 李双星

《夏季户外劳动者追踪:直面炽热“烤”验》

今年夏季伊始的时候,高温还并非主角,南方的强降雨和洪涝灾害久久不退,防汛抗洪工作已相当严峻。7月7日高考当天,当全国1000多万名考生带着决心迈入考场的时候,安徽歙县2000多名考生却因为暴雨被阻隔在路上。直到上午10时,仍然只有500多名考生抵达考场。最终,当天的语文和数学考试被延期举行。

在自然面前,人是如此渺小,2000多名考生未来的命运可能因为一场暴雨陡然发生偏转。但是,人同样也可以很强大,发挥主观能动性化险为夷。这期深度报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户外劳动者,关注他们面临的夏季“烤”验。在这些不同行业的劳动者身上,我们看到他们普遍具有非同一般的忍耐力和意志力。不过,人的忍耐力和意志力并不可无限透支,劳动者也需要合法合规的劳动保护,否则必将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损害。一味信从主观意志,或是一味屈从客观条件都不是解决问题最合适的方式。只有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干对干好。

本刊记者 马梦婕

新职业系列人物报道

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餐饮、旅游等行业遭受重创,但也有一些新兴职业挨过了这场寒冬,重新焕发出生机。宠物摄影师张天航在疫情期间第一次尝试了淘宝直播;美食网红赵福海也从4月份开始频繁辗转于各个县城进行助农直播;民宿主理人张迪凡和密室设计师赵鹏翀虽然被困家中无法营业,但每天都在进行着头脑风暴——如何挖掘北京民宿的胡同文化、怎样打造更加逼真的密室剧场,他们都在设想后疫情时期更多的可能性。

作家梁鸿说:“在这样大的灾难下保持人类的日常性是特别重要的,它是人类从一次次灾难中重新再活过来,重新再稳定过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勇敢过好当下,也给予了未来更多的可能性。赵福海觉得5G时代视频极速扩散,可以带大家流连于美景、美食;张迪凡认为重新思考“家”这个概念,就是思考自己和未来的最好方式;而孤注一掷转行新职业的张天航和赵鹏翀,也正在开启下一阶段的征程。

猜你喜欢

画刊画报工人
《黄土地》画报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油田工人
酒厂工人
智力画刊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春的画报
幼儿画刊
ず柩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