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CT 室的防控实践及管理

2020-09-18李娜张海晓董宏亮黄垚王警建党明海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0年17期
关键词:检查室技术人员医师

李娜,张海晓,董宏亮,黄垚,王警建,党明海(通信作者)

西安市第九医院 (陕西西安 71005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高致病性、强传染性、隐匿性及人群普遍易感等特点,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密闭空间、高浓度、长时间停留则存在气溶胶传播风险[1]。CT 作为一种便捷、准确的筛查手段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检出、诊断及鉴别诊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2]。CT 室具有患者来源复杂、检查设备精密及人员结构多样等特点,是医院感染控制的薄弱环节。如何在疫情期间完成筛查及诊断工作、保障设备稳定运行、医务人员零感染是每一位CT 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此次疫情期间,我科共检查患者1 66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患者292例,高度疑似19例,确诊4例,无医务人员感染,环境空气培养合格。

疫情初期,科室根据医院和控感科下发的相关制度文件,通过调整科室布局、优化检查流程、加强院感防控及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各项措施的实施,现报道如下。

1 调整科室布局

1.1 设置专用检查室

将CT二室作为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的专用检查室,该室配备飞利浦256层显微CT,完全满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检查技术要求;在原有布局上进行“三区两通道”的分割(图1),封闭原有患者通道;为方便引导患者,在监控系统基础上增加了语音系统;为方便患者了解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在检查室门口设置了标识。

图1 CT 二室布局图及相应区域划分

1.2 改造CT 一室

在无法实现“三区两通道”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在CT 一室内设置警戒线进行物理隔离,要求患者间隔2 m 等候。

2 优化检查流程

多数医院的CT 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难以实现通风,优化检查流程以缩短患者在科室的停留时间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疫情发生后,我科根据医院下发的不同情况患者就诊路径(图2),积极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细化分诊标准,制定了不同来源患者的检查路径(图3),同时将此流程分享至主任群、医师群及公共信息群。

图2 西安市第九医院不同情况患者的就诊路径

图3 西安市第九医院CT 室不同来源患者的检查路径

2.1 预约分诊

(1)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专用检查室实行全程无纸化操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诊、发热门诊在电话预约后方可进行检查,实行一人一室一检查。(2)急诊科、在院无发热的患者:均在CT 一室进行检查,在检查前,登记人员应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避免出现漏诊情况;若为危重患者,则需提前电话预约,在科室清场后进行检查。

2.2 诊断过程

(1)影像技师:简化胸部检查步骤,通过监控及语音系统告知患者扫描前的准备工作;若为活动自如患者,则进行隔室操作,利用设备对讲系统核对信息、摆放体位及扫描[3],整个扫描过程耗时约2 min;若为行动不便患者,则行诊期间需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距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2)诊断医师:检查结束后,诊断医师应立即通过微信群将结果告知专用检查室技术人员,指导下一步消毒工作;于30 min 内出具影像诊断报告,并由专人送至发热门诊;如遇疑似或疑难病例,应第一时间通知科主任进行科内会诊,并通过电话将会诊结果告知发热门诊医师。

2.3 院内会诊

院内会诊工作由科室主任、副主任承担,需全天待命,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医院。

3 加强院感防控

3.1 区域消毒

3.1.1 CT 检查室

CT 一室:使用84消毒液(500 mg/L)消毒检查室地面,4次/d;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整个检查室,30 min/次,2次/d;期间,空气消毒机不间断作业消毒[4]。

CT 二室:使用84消毒液(1 000 mg/L)消毒检查室地面,4次/d(如遇污染,则随时进行清洁、消毒);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整个检查室,60 min/次,2次/d;若为高度疑似或确诊病例,则于检查完成后立即进行紫外线灯照射;期间,空气消毒机不间断作业消毒[4]。

3.1.2 CT 设备

使用84消毒液(300~500 mg/L)或乙醇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用薄膜覆盖扫描床,保鲜膜覆盖机架控制盘及键盘,若有污染物, 则先清洁、再消毒。

3.1.3 其他房间

注意开窗通风,使用84消毒液(500 mg/L)对地面及物体表面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4次/d;期间,空气消毒1 h/次,2次/d。

3.2 人员防护

针对岗位要求对不同人员进行分层培训,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5]:(1)对专用检查室技术人员均采取隔室操作及二级防护措施,要求穿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护目镜、一次性手套及帽子;(2)对非专用检查室技术人员尽可能采取隔室操作,要求穿一次性隔离衣,佩戴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及帽子,遇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需佩戴护目镜;(3)要求登记室人员穿一次性隔离衣,佩戴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及帽子;(4)对诊断医师采取一级防护措施,要求佩戴外科口罩、一次性手套及帽子[6]。

3.3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由专人负责处理,实行一日一清制;严格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管理要求,将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于检查完毕后直接置于医疗废物桶内,要求采取双层鹅颈式封扎,并用浓度不低于1 000 mg/L 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外包装表面,标识清楚且做好记录[7]。

4 完善管理制度

4.1 防控物资管理

合理规划防控物资,确保满足一线技术人员的防护要求;尽可能减少上班人员数量;对口罩、一次性帽子及手套等物品的领取实行签字登记管理制度。

4.2 人员管理

为避免交叉感染,专用检查室应固定1名技术人员值守岗位,负责完成登记扫描、图像传输和打印的工作;登记室、诊断医师及剩余技术人员分为3组,每组配备护师1名、技术人员2名、一线及二线医师3名,实行轮流值班制。

4.3 日常管理

建立工作人员平安报告制度,做好体温监测工作;加强对在岗人员的考勤管理,实行工作群内签到制度;在岗期间工作人员无故不得串岗、扎堆;工作人员应尽可能使用固定的电脑并及时做好相应区域的消毒工作[8];通过微信群进行会议传达及交班;要求人人知晓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实行“人人均为监督员”制度,全程监督患者佩戴口罩。

5 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将以CT 检查为主的影像科推向了抗疫一线,科室、设备及人员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在获得宝贵经验的同时,我们充分意识到院感知识对日常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科室院感知识的培训,确保相关措施的落实,才能确保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J].中国医药,2020,15(6):801-805.

[2] 范丽,萧毅,王晨光,等.影像科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室工作模式的转变[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5):495-497.

[3] 贾晓茜,李新雨,同维,等.影像技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管理策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3):439-446.

[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WS/T 512-2016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S/OL].(2016-12-27)[2017-06-01].http://www.csres.com/detail/293649.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WS/T 313-2019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S/OL].(2019-11-26)[2020-06-01].http://www.csres.com/detail/335195.html.

[6] 刘园,郑传胜,雷子乔,等.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 检查的防控体会[J].中华放射学杂志,2020,54(5):498-500.

[7] 广东省放射医学诊断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影像科(放射科)医疗防控和诊断指导意见(第一版)[J].实用医学杂志,2020,36(4):425-427.

[8] 王向青,余浩军,顾宇参,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核医学科PET 检查防护方案(2020 v.1)[J].中国临床医学,2020,27(1):16-19.

猜你喜欢

检查室技术人员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万荣县:全面融合监督力量 持续深化大协作监督格局
“黄牛”到底有多牛?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80位医师获第九届中国医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