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岱林墓志》《龙藏寺碑》《董美人墓志》

2020-09-18

江苏教育 2020年53期
关键词:魏碑小楷墓志

【作品概况】《朱岱林墓志》又称《朱君山墓志》,朱敬修撰序,朱敬范撰铭。正书碑刻。40 行,行34字。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 年)二月刻于山东寿光。明末出土,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 年)寿光人王化洽发现后拓得数纸,始为流传。

【观典赏析】《朱岱林墓志》为魏碑书法中的名碑,被誉为“上宗魏晋,下开隋唐”,楷书又参以篆隶笔意,于古朴中又含婀娜刚健之姿,从中可见楷书嬗变之踪,是北齐石碑中的精品。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南北朝之碑,无体不备,唐人名家皆从此出,得其本矣。”康有为认为《朱岱林墓志》与《铤修罗》《朱君山》《龙藏寺碑》《曹子键》齐名,此四者“皆有石质奇趣,新体异态,乘时独出,变化生新,承魏开唐,独标俊导,四碑真可出魏碑之外,建标千古者也”,并称好碑有十美,“齐碑惟有瘦硬,隋碑惟有明爽,自《隽修罗》《朱君山》《龙藏寺》《曹子键》外,未有备美者也”。

【作品概况】《龙藏寺碑》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隋代碑刻。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刻,碑高315厘米,宽90厘米,厚29厘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楷书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无撰书人姓名。河北正定龙兴寺藏。

【观典赏析】汉碑、魏碑、唐碑是石刻发展的三大阶段,汉碑波磔奇古,魏碑瑰丽雄奇,唐碑秀丽高雅。隋碑则处在魏碑到唐碑的过渡时期,《龙藏寺碑》正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代表作。隋碑保留至今只有3 块,《龙藏寺碑》记录历史最为完整,也是隋碑最煊赫者。其最大特点是“恬淡”,有一种肃穆恬静的韵味。书法宽博和谐,用笔方圆兼施,沉挚有力,细劲轻松,收笔含蓄。间架结构严谨安雅,方整有致,特别有审美意味。质朴之中有灵秀,蕴藉而俊逸,貌若温和宁静,行笔刚劲放纵,翩翩有致,给人以婉丽华美、古拙幽深之感。此碑集北碑之众长,存六朝之遗韵,开唐楷之先声,是碑帖结合的表率,开拓了隋代书法中和美的新路,对唐朝写正楷的一派影响最深,被称为“隋碑第一”。杨守敬说:“细玩此碑,正平冲和处似永兴,婉丽遒媚处似河南亦无信本险峭之态。”唐初书家大多出于《龙藏寺碑》,或与此碑风格相近。

【作品概况】《董美人墓志》全称《美人董氏墓志铭》,又称《美人董氏墓志》。隋文帝四子蜀王杨秀撰文,哀悼年仅19岁的爱妃董美人的病逝。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刻,21行,行23字。小楷。碑石无书者姓名。原石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在西安出土,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小刀会农民起义期间被毁。拓本流传稀少。

【观典赏析】隋人书法是南北朝到唐之间的津梁,《董美人墓志》恰好反映了这一点,属历代墓志的上品,开唐代钟绍京一路小楷之先河。其书法楷法纯一,隶意脱尽,与晋人小楷、北朝墓志迥异,但是可以看到部分外方里圆、华美坚挺的笔致,给人以清朗爽劲,古意未漓的感觉。布局平正疏朗、整齐缜密,结字恭正严谨、骨秀肌丰,笔法精劲含蓄、淳雅婉丽,世称隋志小楷第一。《董美人墓志》直接启发、影响和造就了欧虞褚陆“初唐四家”的楷书风格。清罗振玉说:“楷法至隋唐乃大备,近世流传隋刻至《董美人》《尉氏女》《张贵男》三志石,尤称绝诣。”《董美人墓志》昭示楷书至此一切技法已经完备,且有完美范例,标志着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完成。学习此志,可祛尘俗气。

猜你喜欢

魏碑小楷墓志
大同小异
——曾来德小楷展
节录《尚书·君奭》小楷
节录李白《古风》小楷册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打铁老太
洪亮主编《历代名家校楷系列》16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