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汝康星”!又一位中国科学家“位列星班”

2020-09-17

科学导报 2020年58期
关键词:小行星中科院命名

本报综合

8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何梁何利基金会主办,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协办的“吴汝康星”命名仪式在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举行。为纪念中科院院士吴汝康卓越的学术贡献,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317452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汝康星”。

1、天空中新增一颗 “院士星”

浩瀚的天空中多了一颗“中国星”——“吴汝康星”。吴汝康(1916~2006)是中国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类学研究的奠基者,提出建立了“今人类学”,他是研究中国出土人类化石的第一位中国体质人类学家,他从人类体质入手研究人类的进化过程,增加了人对自身的认识。

吴汝康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为我国1949年~1966年期间出土的大多数人类和猿类化石做了第一手的描述和比较性的研究,他关于蓝田、周口店、和县的直立人,丁村、马坝、资阳与建平等处的智人化石的研究报告一直是研究中国古人类学者的必读参考文献1991年,吴汝康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香港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指出,吴汝康的研究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要、增加了人类对自身的认识;他的著作为我国古人类学文献宝库奠定了基础;他的人才培养工作为我国体质人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国际学术界的活动增进了外国同行对我国的了解;他活跃的科普工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以及人类起源和进化知识的普及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脊椎所一代代的青年学者将沿着吴汝康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足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断探索、开拓未来,勇攀世界科学前沿的高峰,未来宇宙星空将闪耀更多的‘中国星。”邓涛说。

据了解,小行星的命名具有国际性和永久性,是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命名一旦获国际批准,将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近几十年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了一批具有命名权的新小行星,2014年6月,何梁何利基金和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达成了双边合作意向协议,根据评选委员会的提名建议,紫金山天文台同意将该台发现的新小行星为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科学家命名。

2、盱眙观测站“天眼”捕捉到了它

“这颗行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在2010年8月7日,在盱眙观测站用近地天体望远镜发现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赵海斌介绍,这台口径为1.04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大视场、强光力的特点。配上高灵敏度的CCD探测系统,具有快速探测移动天体的能力,是我国目前光学成像巡天领域里探测能力最强的望远镜之一。

“8月7日晚,我们将望远镜对准宝瓶座时,发现了一颗新的小行星,当时它离我们2.11亿公里。”赵海斌说,该小行星后续得到了基特峰天文台、莱蒙山巡天、泛星计划等望远镜的多次观测证实,并进一步算出了它的精确轨道。

赵海斌介绍说,“吴汝康星”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不停绕着太阳运转。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3.74亿公里,绕太阳一周则需要4.04年。

“‘吴汝康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相当快,平均每日以159万公里的高速奔腾前进,这相当于平均以每秒18.4公里的速度在绕太阳运行。由于‘吴汝康星到地球的距离通常有几亿公里,而地球也在以每秒29.8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行,因此从地面上看上去,‘吴汝康星在星空中显示出缓慢的移动。”赵海斌说,“吴汝康星”到地球的距离最远可达5.95亿公里,最近时只有1.64亿公里。

3、小行星命名有哪些要求?

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委员朱进介绍,小行星的命名首先需要由发现者提出对这颗小行星的建议命名申请,包括小行星的永久编号和暂定编号,小行星的发现者和发现时间,准备起的名字以及对提名的简要说明。

一旦命名获得批准,这些信息将发布在小行星通报上。“小行星的命名原则上要表达发现者的意志,发现者有比较大的自由空间来给自己发现的小行星命名。”

朱进说,最早的时候,小行星都是用女神的名字来命名的。后来,小行星发现的越来越多,女神的名字不够用了,就开始放宽到使用男神的名字。再后来又逐渐变为更加宽泛的命名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小行星的命名权只有10年有效期,“也就是说,发现者必须在10年之內给他发现的小行星起名字,不然命名权就可能交到其他人手里。

朱进介绍,目前,对小行星的命名要求是非常开放的,但依旧要满足以下几个要求。首先,发现者提出的命名不能太长,不能超过16个英文字符。第二,提出的命名最好是一个单词。不一定是英文的,但应该在某种语言里能发音。第三,命名不能带有攻击性,不能让某一部分人觉得不舒服。第四,不能和已有的小行星名字,或已有的卫星名字太接近。此外,涉及政治和军事的事件或者人物,必须在事件过去100年后或者人物去世100年后,才能用于小行星的命名。不能涉及明显的商业性。对于不同类型的特殊小行星,还有各种专门的命名要求。

朱进还介绍,早期,对每个发现者一次提名多少个小行星并没有限制。然而,随着望远镜巡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每个月都有大量小行星被发现,全部经由审议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觉得,并不是每颗小行星都需要被命名。

因此,近年来,对于小行星命名有了一个新的规则:对每一个发现者或每一个发现小组来说,每两个月只能提出两颗小行星的命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发现了大量小行星的大型巡天项目所发现的绝大多数小行星都不可能在10年的有效期内得到发现项目组给出的命名。

截至2020年6月15日,小行星永久编号已经按顺序排到了546077号,其中已经被命名的小行星是22129颗,“也就是说,只有4%的满足命名条件的小行星被命名了。”

猜你喜欢

小行星中科院命名
14位女科学家获首届中科院三八红旗手称号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勘测小行星
小行星撞击指南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联想“又”上市了
去小行星M902旅行啦
浅析新课程标准下《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过足官瘾